学术投稿

喉癌术后病人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的研究

王春辉

关键词:喉癌, 鼻饲, 鼻饲量, 鼻饲时间
摘要:喉癌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术后病人分解代谢亢进,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咀嚼功能障碍,病人数周不能经口进食,但胃肠道功能完好不受治疗影响,所以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1]。一般鼻饲的时间是14 d[2],传统鼻饲法单次鼻饲量少,病人常有饥饿感,而且鼻饲次数多,增加了护士及家属的负担,所以喉癌术后鼻饲量及间隔时间尚在探索中。本研究拟探讨喉癌术后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对营养指标、咽瘘的影响。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音乐疗法减轻主动脉夹层病人焦虑的效果观察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内科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由于疼痛及濒死感常使病人处于惊恐、焦虑不安状态。大多数病人会由于害怕、恐惧导致动脉瘤破裂而引起死亡,或是看见同种病友抢救无效死亡,担心自己的疾病,担心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些病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担心自己的病情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加上 CCU 这种特殊的封闭式环境,不允许家属陪伴,各种仪器的噪声各种相应的治疗护理以及各种各样的规定等,均可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从而加重病情。近年来,我科通过对焦虑程度较重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辅助音乐疗法,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情绪,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凌;申铁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预警管理在肿瘤病人静脉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警管理在肿瘤病人静脉治疗中的应用,减少肿瘤病人静脉治疗的风险。[方法]通过成立预警管理小组,分析评估科室静脉治疗中的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在病人的静脉治疗中。[结果]2013年与2012年相比,病人静脉炎发生率从0.56%下降到0.35%,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从15.8%下降到7.9%(P<0.05),病人满意度从96.44%提高到97.89%(P<0.05)。[结论]开展预警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减少对病人的伤害,提高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

    作者:祁静;汤士芳;赵俊;伍庆;李惠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根据踝肱比值(ABI)检查,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下肢血管病变率达19.47%~23.80%[1]。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年龄越小,病变进展越快。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2年5月采用中药熏蒸疗法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书玉;程友桂;冯艳;王永标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实习护生死亡观与临终照护态度调查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死亡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对临终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护士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实习护生作为即将进入临床的新生力量,其死亡观以及临终照护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护理质量[1]。

    作者:王会燕;孙霞;夏梦玥;孙曼曼;王明月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Guide Care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照顾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 Guide Care护理模式为基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管理干预对COPD慢性病管理中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病人的家庭照顾者103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3人和对照组50人,观察组采用 Guide Care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模式。分别进行为期6个月的慢性病管理干预,评价两组干预前后 COPD照顾者负担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ZBI评分低于对照组,SF 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 Guide Care护理模式为基础的COPD慢性病管理干预可以减少COPD照顾者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云;范杜;陈云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老年呼吸衰竭病人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老年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 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HQ 9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衰竭病人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立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过敏原皮肤点刺(SPT)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过敏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诊疗、预防依据。[方法]选择97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835例非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比较两组阳性率。观察组按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和青春期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年份、季度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总阳性率为54.7%,对照组为40.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常见过敏原为粉尘螨与屋尘螨,不同年龄、季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 SPT 检测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粉尘螨与屋尘螨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主要的过敏原,SPT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第2季度 SPT阳性率较高。

    作者:颜斐斐;潘继红;赵长安;梁志江;欧阳娜;盘清霞;区惠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病人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无明显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NDR)及轻、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病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普查的2型糖尿病病人128例(256只眼),依据检查结果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分期标准分为 NDR组42例(79只眼)、轻度 NPDR组46例(89只眼)、中度 NPDR 组45例(88只眼)。选择正常人38例(76只眼)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瞳孔散大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扫描。[结果]DM病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较薄,NDR 组上方象限,轻度 NPDR 组上、下象限和中度NPDR组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 DM病人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视盘周围 RNFL厚度逐渐降低。DM早期 OCT定量检测 RNFL厚度变化,为严格控制血糖情况下疾病的转归提供了可靠的有力依据。DM早期加强护理指导,对于预防延缓DR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振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口腔卫生技术健康教育在非洲小学生中的实践与探讨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医院船,该医院船医疗设施达到一所中心医院标准[1]。2010年9月我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医疗队对非洲5个国家8所学校实施口腔卫生技术健康教育,形式包括现场讲解(PPT、VCR)、示教演示及互动活动。在非洲小学实施健康宣教的准备工作、模式、内容、方法与医院及国内小学明显不同。本研究通过探讨非洲小学开展健康宣教的实践,以改进今后对非洲小学生口腔卫生技术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支晨;王文珍;蔡伟萍;吴育云;吴妮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护理美学在超声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超声检查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超声科是医院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我院服务对象大多数为女性,而女性在患病、受孕等情况下心理状况更加敏感和脆弱,易与医护人员产生矛盾和纠纷。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的交叉结合,是将美学的理论应用于护理工作实践[1]。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合我院实际,对超声科护士应用护理美学的理念进行相关工作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糖尿病病人血糖稳定性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血糖稳定性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200例,持续进行72 h血糖监测,按血糖稳定性分为稳定组(空腹血糖标准差≤1.4 mmol/L)90例和波动组(空腹血糖标准差>1.4 mmol/L)110例,对两组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将波动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波动组病人试验前24 h停止使用降糖药物,根据医嘱给予病人佩戴胰岛素泵(美敦力Paradigm),设定胰岛素用量并调整胰岛素用量,A组在 B组基础上进行护理。比较病人护理前心率变异性(HRV)及护理前后血糖值。[结果]波动组病人各项 HRV指标均较稳定组降低(P<0.05)。A组病人护理后血糖值较B组低,A组病人护理前后血糖变化较B组大(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可诱发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病变,治疗中予以适当的护理可有效辅助控制病人的血糖。

    作者:代红;杨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术中温度控制对肺叶切除术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中实施温度控制对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调节室温常规盖被等保暖措施,术中输入室温22.0℃~24.0℃液体及库存血;观察组采用常规保暖措施外,还使用温毯仪保暖,术中输入36.7℃~37.2℃液体和库存血补充血容量。比较两组手术结束至完全清醒时间、寒战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结束至完全清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病人保暖及输注温热液体可缩短手术结束至完全清醒时间及减少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何国龙;赵体玉;熊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医护协作对分级护理决策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士与医生共同行分级护理决策模式在老年高干病房临床实践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高干病房10个病区随机分为对照组(5个病区,52例病人)和观察组(5个病区,54例病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生制订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对病人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实行病人风险及实际生活能力对应细则,通过举办病人风险评估、ADL量表测评系统理论学习、安全质量控制等培训,实行护士与医生共同行分级护理决策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和病人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护士与医生共同行分级护理决策模式更贴合临床护理,能提高护士的临床实践与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护士临床工作信心,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马丽;王容;黄彩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百克瑞喷剂在骨科针道护理中的应用

    骨科外固定架术、骨牵引术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由此产生的针道渗液和感染、针道疼痛、针体松动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重视。治疗期间始终存在着针道感染的危险性。据报道,针道感染的发生率为0.5%~30.0%[1]。本研究针对传统的乙醇、碘伏和新的百克瑞喷剂的不同消毒效果进行研究。

    作者:石晓华;张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3种方法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静脉输液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因某些药物具有高渗性、强刺激性(如甘露醇、化疗药物)或长时间输液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使得静脉输液常并发静脉炎,导致局部血管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周围红肿,沿静脉走向发红,血管变硬,成条索状或串珠状改变,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法治疗静脉炎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取材简单、使用方便的方案,如海带外敷、海藻外敷、马铃薯片外敷、芦荟外敷等,受到越来越多护理人员及病人的青睐。本研究采用海藻、马铃薯、芦荟外敷3种方法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与50%硫酸镁湿敷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丛树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院前检查手术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为缓解“住院难、开刀迟”的问题,加快床位周转率,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我院于2010年12月开始实施院前检查手术治疗模式,该模式既借助了日间手术的优势,同时又很好地规避了日间手术病人出院早、术后并发症可能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风险,是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实施的。日间手术起源于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美国部分医院进行了尝试,对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相继开展。目前美国、英国、丹麦等国家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60%以上[1]。我国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成都等地开展了日间手术[2,3]。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收治疑难病人较多,开展日间手术尚有困难,结合实际情况提倡院前检查手术,受到病人与医生的肯定,同时反映出一些问题,也会积极整改,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本研究为了解医生及病人对院前检查手术的感知情况,对开展院前检查手术的相关科室医生及病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王蕾;王宇;杜白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石氏伤科导引八法对骨质疏松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石氏伤科导引八法对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于曙光医院石氏伤科门诊的骨质疏松病人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中医常规治疗、中医常规护理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病人学习石氏伤科导引八法,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骨质疏松 Qualeffo 41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和骨密度测试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骨质疏松 Qualeffo 41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氏伤科导引八法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沈晓桦;崔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发布单位,文号。法令条例名称[文献类型标志]。发布日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术前访视中应用综合坚强概念对口腔癌手术病人焦虑及抑郁的影响

    美国行为科学家 Kobasa 认为,坚强属于个体抵抗能力的资源,是一种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损害的人格特征,包括承担、控制和挑战3个维度[1]。有研究表明,坚强可以缓解应激对于身体的效应,可以影响个体对于应激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与焦虑和抑郁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2]。口腔癌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广,可致病人面部畸形和术后功能障碍[3],病人术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随之增加,不良心理状况损害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术后的康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择期口腔癌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并综合应用坚强概念的内容,激发病人的坚强特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琦;蒋维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神经外科在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3078例,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9例,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神经外科在院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32%,89.8%术后病人放置引流管,放置时间超过72 h占18.4%,因感染延长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0 d,病原菌检出率为22.2%。[结论]加强手术相关医务人员的无菌意识、加强颅内引流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作者:杨志芳;付菊芳;张永琴;戴丽文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