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终身性疾病,是可以引起劳动力丧失和死亡的主要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人数多,老年人群更多,是慢性病防治重点之一.COPD病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需要护理人员专业指导和干预,这就决定了护理干预工作需由医院向社区的全程服务转变[1].控制病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成为COPD社区综合防治的目标[2].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老年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夜班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长期频繁倒夜班,会导致体能慢性消耗,陷入疲劳和焦虑的状态.这既对护士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也使护理安全存在潜在风险.目前临床护士普遍存在不愿意轮值夜班的现象,轮值夜班已经成为护士主要的职业压力源,也是临床护士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1].国内外已有学者及护理人员对夜班的排班方式进行了多个阶段的研究和改进.
作者:万佳;唐其柱;胡钢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呼吸道管理目前已提高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高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是呼吸道护理的重点[1].由于手术伤口等部位疼痛,病人常常不愿深呼吸和咳嗽,部分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常有肺萎陷和肺膨胀不全,因而多有呼吸道分泌物淤积,易导致肺部感染,应当及时给予处理.吸痰是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的基本的操作,有效、快速、无菌吸痰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是抢救病人缺氧症状得到改善的重要措施.
作者:顾瑾 刊期: 2012年第30期
脑卒中是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发展中国家,脑卒中将是未来10年内的第2位死因,是严重致残的首要原因[1].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脑卒中病人体质的深入研究,发现痰湿质是脑卒中病人多发体质,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管壁病变、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改变、血液流变学,及遗传、代谢、内分泌、饮食嗜好等体质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痰湿质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择60例痰湿质脑卒中病人实施健康指导,观察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玉红;张圆;程海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了解目前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心理现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市3所护士专科学校共计521名中职2年级护生,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在学习动机与策略调查问卷中,“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感”得分占维度总分的比例较低,其次是“认知策略的使用”;从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在“教学模式评价”与“自我管理”两维度的得分比例较低,且对当前教学模式满意度不高.[结论]本调查结果提示护生在学习时间规划、学习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上表现较弱,在学习状态与情绪自我调节、学习信心树立以及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上相对于其他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帮助中职护生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会自我调控负性情绪;调整对学习挫折的认知归因偏差;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温贤秀;邓静;易隽;罗媛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高渗液体外渗常使病人疼痛难耐,渗出量多及不恰当的处理还可引起或加重局部皮肤坏死[1,2],容易造成护患纠结.目前临床上常使用新鲜马铃薯片治疗高渗液体外渗,以达到消肿止痛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满意.我们根据渗透压原理与皮肤功能,通过对志愿者皮下注射10%氯化钠注射液后进行两种方法湿敷的实验观察,以探讨如何更快速有效地治疗高渗液体外渗所致的肿胀与疼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福鲜;韦壮苗;石美玉;叶瑜宁;廖美华;谢文琼;黄璘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痛苦的治疗通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解决了浅静脉穿刺给药引起的静脉、组织损害以及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随着PICC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带来的并发症逐渐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注.集束化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病人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所需的有效治疗及护理过程的可靠性[1,2].
作者:梅思娟;段培蓓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在临床上仅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已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对病人采取积极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越来越值得重视.笔者对CHF病人采取护理干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春青;杨凯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确定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与模块,为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6名老年护理专家应用头脑风暴法初步拟订42项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采用德尔斐法对15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年护理教学、临床、管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项目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初步形成4个一级模块、13个二级模块.再次进行2轮专家咨询,对拟订的模块进行可行性和重要性评价.[结果]前2轮函询中专家终确认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为41项,重要性评分为7.0分~9.8分.后2轮函询中专家终确认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模块为4个一级模块、12个二级模块.专家权威程度Ca=0.772±0.072.[结论]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和模块构建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高的特点,能满足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双重要求,使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的内涵具体化和规范化,为我国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梦清;方煜;陈四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干预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AIDS/TB)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收治的106例AIDS/TB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艾滋病与结核病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信息支持,使用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HIV/AIDS生存质量量表(HIV/AIDSQOL—46)对病人进行访谈研究,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评价中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状态、一般性感觉、总体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信息支持干预可以提高AIDS/TB双重感染病人生存质量,病人生存质量达中等水平.
作者:潘彩芳;许日波;李源;韦柳迎;谢彩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急诊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从他发展之日始,就在为满足病人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和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在我国,许多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解急诊住院病人的病因与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合理分配资源,对急诊住院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以便提高急诊住院病人的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笔者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急诊科的住院病人3 428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屈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探索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中医辨证分型实施护理,观察分析治疗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及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高芸茹;王宝珠;赵志华;王培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外伤性截瘫病人多因外伤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而造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和自主神经功能出现障碍[1].截瘫病人因长期卧床,自主生活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等极易产生压疮.合并骨关节结核时,其免疫力下降,全身营养状况差,增加更多的并发症发生,如不加强治疗和护理,可危及病人生命.我科于2011年8月收治1例82岁截瘫病人伴踝关节结核、骶尾部大面积压疮的病人,经过43d的精心治疗和系统护理,病人恢复良好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阮敏;肖金敏;陈小云;孙鸣明;李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血液透析(HD)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指HD病人的液体摄入行为与医疗或健康建议的一致性.本研究中,HD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被定义为HD病人透析间期液体摄入行为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要求的一致性.由于长期透析病人大部分是少尿或者无尿的,若病人大量饮水而不能及时透析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会引起容量负荷过重,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水肿及透析不充分等[1,2].
作者:王焕;邢立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探讨Ⅰ期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对受试者护理及管理的作用.[方法]回顾总结参加12项Ⅰ期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在受试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结果]360例受试者满意度高,依从性良好,无脱落无严重不良事件,试验顺利完成.[结论]研究护士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对受试者身心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有效提高受试者配合依从性,保障临床试验的成功实施.
作者:耿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无痛性静脉治疗通道,减轻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1],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对生活基本无影响,维护方便等优点,是静脉输液安全可靠的通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赵全娣 刊期: 2012年第3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慢性病具有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特点,已成为当前危害人们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由此引发的高额医疗费用成为个人、家庭及社会的沉重负担.但社区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由于各种原因并不重视乃至不能顾及到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平时的健康管理.
作者:贾纯花;李春玲;赵佳;王雪松;郭振茹 刊期: 2012年第30期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动态的动脉血气监测的应用对于判断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失衡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作用,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显示了重要作用[1].目前,临床当中以抽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为主,因而,如何能快速、准确将动脉血采集完成,并将病人的痛苦减到小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难题.
作者:袁丽荣;高庆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消化内镜检查是一种可靠性、直观性强的诊疗技术,这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效果,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地临床应用.但是由于消化内镜精密度高、结构复杂、材料特殊、许多部位不耐高温、高压、易腐蚀,内镜管道细长、弯角狭小,给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而且,消化内镜价格昂贵,购置数量有限,需要内镜检查的病人基数越来越大,客观上造成内镜供需的矛盾.
作者:邢彦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压留置针设计原理是使拔出的注射器或输液器产生正压,避免血液回流,减少堵管[1].本研究98例重症艾滋病病人用正压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输液操作,期间不断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保证了病人输液安全及护士安全,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文凤;曾慧频 刊期: 201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