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群英
大部分人出生都是在医院,因此对于医院院内感染研究不断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也因而越来越受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高.
作者:王亚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8 年5 月~2010 年5 月所收治的67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患者使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治愈49 例,好转13 例,未愈5 例,有效率达92.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作者:廖辉雄;余瑞莲;铁广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该药适应症广、新药品种繁多,一旦滥用,就会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多、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医学界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重要.患病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合理使用抗生素更为重要.
作者:杨春贵;陆妹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皮肤反应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50 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放疗期间照射部位皮肤状况观察放疗前及放疗前期除手术疤痕两组均无皮肤改变.放疗后,Ⅰ度皮肤反应46 例,占92.0%,均于5 d 内愈合;Ⅱ度4 例,占8.0%,其中3 例7 d 内愈合,1 例因溃疡面积较大(4 cm×3 cm)中断放疗,配合皮肤护理13 d 后愈合.未出现Ⅲ级及以上的皮肤反应.结论 经过积极预防和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可有效地减少和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增强患者治愈信心,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曾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ICU 护士的工作能力与工作年限的关系.方法:对本科室的32 名护士基础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仪器的使用、呼吸机管道的安装与管理、消毒隔离意识与无菌观念、病情观察、责任心和抢救技术的应用等七个方面进行的评估和对照.结果:NICU 高年限的护士评分普遍高于低年限护士.讨论:NICU 护士工作能力与其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石小娟;熊小云;汪晓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 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结果 术后1 天、1 周、3 个月裸眼视力达0.5 以上者分别为53.12%、64.81% 、76.88%.术后并发症少,术后3 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阮剑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救治的脑梗死患者80 例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每组40 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复发组的不良生活习惯、常见疾病与未复发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脑梗死的复发率高于女性,50 岁以后是脑梗死复发的高发年龄.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冠心病均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立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对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2 例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中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功能恢复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其在短期内掌握基本的康复锻炼方法,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顺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寻找治疗肾衰的有效方法.方法:80 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 例,给予常规西医用药;治疗组42 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1 个月,计算其显效、有效、无效率,比较其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优于对照组的5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孙国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手术切口部位内异症患者10 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的内异症患者呈增多趋势.结论 手术与切口内异症的发生有关,应提早预防,尽量避免多次的宫腔手术操作.
作者:代洪波;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1 月~2010 年1 月收治的38 例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传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18 例中:优12 例,良好5 例,差1 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20 例中:优9 例,良好7 例,差4 例,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肱骨外髁骨折是一种简单可靠、疗效确切的方法,且内固定材料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邵新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8 年1 月至2010 年2 月共治疗25 例盆腔脓肿患者,采用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及阿奇霉素联合治疗,2 例患者药物治疗无效,行全子宫+ 双侧附件切除术.结果:患者住院时间4-7 天,平均(5.7±1.6)天,有18 例患者痊愈,7 例患者有效,痊愈率为72.0%,总体有效率为100.0%.结论:本应提高盆腔脓肿的诊断准确性,注意联合用药的准确性,加强个人卫生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常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压疮的形成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为了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寻找预防压疮更有效的途径.我们应用伤科活血酊涂擦皮肤受压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胆道手术是外科极为常见的手术方式,胆道手术后胆管再生结石而行胆道再次手术是外科较常见的难题,因而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至今尚无鉴别残余结石与复发结石的统一标准,加上两种结石的处理方法相同,以致临床医生常不重视两者间的鉴别,但应正视复发结石的存在而降低再手术率.文献中香港玛丽医院曾报告复发结石率为16%1,以下就复发结石的预防与治疗谈谈个人的体会,请批评指正.
作者:蒋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可触及乳腺肿瘤的检测及切除.方法 对我院2008 年6 月至2009 年6 月接诊的40 例不可触及乳腺肿瘤患者,采取超声检查方法发现48 个不可触及乳腺肿块,各有20 名患者采取细针定位以及麦默通活检及旋切手术.结果 检测到的48 个不可触及乳腺块均成功切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恶性12 例,占25%;良性30 例,占62.5%;非典型增生6 例,占12.5%.结论 对不可触及乳腺肿采取超声定位方法,可以全面检测并顺利切除;相比较而言,麦默通活检及旋切手术创口更小,术中患者的反应较轻,术后并发症少,且未发现复发现象.
作者:何清安;王进胜;林炳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于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是一门研究女性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全过程,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临床医学学科,产科通常包括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学、病理产科学和早期新生儿学.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基础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学科有机结合并密切协作的完整体系.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的妊娠和分娩是一种生理过程,但有一部分妇女妊娠和分娩过程,逐渐发生病理变化,其中的部分妇女在妊娠、分娩或产褥期中不幸以死亡为结局.所以产科护理质量优劣涉及到母婴两条生命.作为产科护理人员要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
作者:杨文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建立我市城市社区慢病一级预防和控制的规范管理体系.方法 采用禅城区福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结果 社区居民建档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达90%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患者遵医行为达80%以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达9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医疗费用明显下降,达到一定社会效益.结论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管理,能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罗蝶华;罗红莲;梁江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当前,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广泛,1985 年起,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中,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本文将从我国流动人口现状、流动人口的特点、艾滋病对我国流动人口的威胁及其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张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面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理形态,进一步探讨其组织起源、流行病学、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 例面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患儿,男,3 岁6 个月.(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呈疏密不均的排列.(3)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与其他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多切片、免疫组化、特染可以鉴别.结论:(1)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起源于胚胎间叶组织.(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罕见,容易发生误诊,多切片,特染,免疫组化可帮助诊断.(3)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宜早发现,早治疗,联合治疗.
作者:周小芬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