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琼好;李敏红;黄莉兵;陈敏花;熊敏;李宝娣;慕容列
对6例自体角膜置换移植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病人术前给予健康宣教、预防感染,术后给予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及严密的病情观察,结果5例视力明显提高,1例病人视力提高不明显.术前预防感染、术后细心护理可加快病人康复.
作者:朱小丽;肖思瑜;钟顺兰;伍小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时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用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6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观察组根据血压昼夜波动节律调整服药时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年后观察两组用药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降压显效率为89.2%,有效率为10.8%;对照组显效率为58.5%,有效率为41.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血压昼夜波动节律调整服药时间可提高高血压病人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
作者:梁玉俊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用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病人遵医嘱予波立维75 mg、阿司匹林 100 mg口服,每日1次;华法林3 mg口服,每晚1次,定时复查凝血指标,使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维持在2~3.分别于服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经心脏超声心动图(TTE) 和(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观察左心房血栓消退情况.[结果]30例应用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后,15例血栓消失,8例血栓缩小.[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华法林联合用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左心房血栓有效.
作者:黎旌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肺泡蛋白沉着症是指原因不明的肺泡内弥漫性蛋白沉着.本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一,是一种少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首先由Rose于1958年报道,主要发生于20岁~60岁既往身体健康的人,病理上是以肺泡及终末细支气管内沉积大量的表面活性蛋白及脂质为特征.目前原因不明,可能与粉尘吸入、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酗酒、感染等因素引起脂质代谢障碍有关[1].
作者:徐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促使学生更好、更全面、更系统地复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但是,目前高校的考试制度和方式并不十分完善,考试内容偏重于知识点的考查,偏重于记忆,不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客观上鼓励学生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死板,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缺少灵活性;多数考试还是课程结束时1次考试决定一切,一锤定音,重结果,轻过程,使得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试前要求教师辅导,套题、猜题、押题;考试内容教材化,考场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学习也随着考试的通过而结束了,形成了多数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局面,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考试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与社会大环境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作者:满力;高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2003年6月-12月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肾双腔导管护理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理沟通过程是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面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的拓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扩大,迫切需要卫生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了解、支持与帮助,而沟通是双方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涌静;兰赛玉;孙建萍;李玲军;杨支兰;赵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长春西丁用于扩张脑血管,麦普宁用于改善心脑供血,临床上经常将这两种药物连续静脉输注用于脑动脉供血不足病人.
作者:赵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士是治疗护理计划的具体执行者,若在护理的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使护理过程的风险增加[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出现死亡事件,如果家属坚持认为医方存在问题,但又拒绝尸检,要求医院赔偿损失,根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医院就要承担举证责任.
作者:林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自1999年8月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以来,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指引了方向.社区护理服务在我国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但也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社区护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社区护理方面走出成功之路,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及组织管理机制,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社区护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加快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作者:王福彦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急救室管理工作的好坏是抢救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我院自2004年以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急救室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高效、节约、安全、便捷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使我院的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完好率持续保持在100%,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机.
作者:刘佩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测量体温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上多采用<基础护理学>[1]教科书中测量口腔、直肠、腋窝温度的方法监测体温变化.刘松梅[2]发现,腹股沟温度与腋下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探讨另外一种测量体温的方法,笔者对200例病人腋下温度和腘窝温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海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沙门氏菌共有2 000种血清型,我国已发现61个血清型,仅少数几种对人致病.其中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氏菌为常见.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经粪口途径传播,细菌通过粪便污染饮水、食物、餐具以及蛋制品等,人进食后造成感染.人食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我院于2008年2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的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临床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1%84消毒液是指由1份84消毒液加49份水所配制成的液体,它的溶质浓度大约为1 000 mg/L.由于临床使用的消毒液产品其有效氯含量>5%,因此临床上为保证消毒效果,对接触病人物品的消毒采用1%的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 000 mg/L),将使用时效统一规定为24 h[1].在使用过程中发现,1%的84消毒液由于浓度高、稳定性差,特别是温度的变化使其经常达不到消毒指示浓度,从而影响消毒效果.就此现象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沁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院前急救因各类急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现场环境复杂性特点,致院前急救人员现场施救及伤病员转送过程中存在职业风险,一方面可能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 或被含有病人污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造成职业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另一方面,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造成的机体损伤较院内更为多见;另外,大量应激事件对急救人员的心理冲击及长期高度紧张状态导致身心疲惫.
作者:白妙春;王岩;刘元周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致,压迫颈髓神经或椎动脉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以致行走困难,胸腰有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给病人的工作、生活、心理以及社交等方面带来困扰.我科自2006年5月以来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总有效率100%.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晶亮;尹娅红;李梦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临床常见病,给妇女生活带来严重困扰,有报道其患病率为29%~64%[1.2].近年来,随着对尿失禁认识和研究的进展,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非侵入性疗法成为首选.我科对15例轻度、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行盆底肌功能训练辅助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邹菊华;卢惠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很多家医院在病人预约检查的服务流程中,凡是需要禁食水做特殊检查的,首先在医生下达医嘱后,由白班护士执行,再由外联护士负责预约进行交班.检查前1 d由夜班护士通知病人第2天需要禁食水的原因、检查的内容及检查时间,再由外联护士按照具体检查时间送检.内科病房住院病人80%左右为60岁以上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特点是记忆力差、听视觉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很容易误进食水而延误特殊检查.2007年,我院将服务与管理纳入课题研究,科室决定在细节管理上下工夫,开展提示性服务.收集可提示性服务内容并将其归类,制作提示性服务卡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效果,得到了广大病人的认可.
作者:李芷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鼻咽癌放疗后出院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鼻咽癌放疗后出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62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定期电话随访.[结果]出院6个月观察组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年来回院复诊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咽癌病人放疗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建博;龚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皮肤科门诊病人对所患疾病认知及需求.[方法]对皮肤科门诊治疗病人就所患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病人对所患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初诊、复诊病人在非药物治疗副反应的症状表现、出现非药物治疗副反应的处理方法、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和原理、预防疾病或疾病复发、治疗疗程等认知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诊、复诊病人在疾病的预防、治疗疗程和效果方面的需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个别指导是门诊病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专家门诊医生和治疗室中级职称护士是病人需要的健康教育人员.[结论]在开展健康教育时要针对病人对所患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凌霞;金晓燕;尚少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