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
[目的]了解皮肤科门诊病人对所患疾病认知及需求.[方法]对皮肤科门诊治疗病人就所患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病人对所患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初诊、复诊病人在非药物治疗副反应的症状表现、出现非药物治疗副反应的处理方法、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和原理、预防疾病或疾病复发、治疗疗程等认知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诊、复诊病人在疾病的预防、治疗疗程和效果方面的需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个别指导是门诊病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专家门诊医生和治疗室中级职称护士是病人需要的健康教育人员.[结论]在开展健康教育时要针对病人对所患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凌霞;金晓燕;尚少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丹红治疗组于PCI术后即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14 d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 CD62P、CD6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志娟;何勇;谭智艳;胡大军;廖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用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病人遵医嘱予波立维75 mg、阿司匹林 100 mg口服,每日1次;华法林3 mg口服,每晚1次,定时复查凝血指标,使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维持在2~3.分别于服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经心脏超声心动图(TTE) 和(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观察左心房血栓消退情况.[结果]30例应用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后,15例血栓消失,8例血栓缩小.[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华法林联合用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左心房血栓有效.
作者:黎旌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厄洛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I),其分别在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和2007年3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FDA)、欧洲药品评价局(EMEA)及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SFDA)批准用于既往至少一种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治疗.
作者:杨剑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很多家医院在病人预约检查的服务流程中,凡是需要禁食水做特殊检查的,首先在医生下达医嘱后,由白班护士执行,再由外联护士负责预约进行交班.检查前1 d由夜班护士通知病人第2天需要禁食水的原因、检查的内容及检查时间,再由外联护士按照具体检查时间送检.内科病房住院病人80%左右为60岁以上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特点是记忆力差、听视觉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很容易误进食水而延误特殊检查.2007年,我院将服务与管理纳入课题研究,科室决定在细节管理上下工夫,开展提示性服务.收集可提示性服务内容并将其归类,制作提示性服务卡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效果,得到了广大病人的认可.
作者:李芷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概念图是一种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广为盛行的教学策略,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现就概念图的定义、理论基础、特征、制作方法、作用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推动概念构图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赵燕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65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生又有其特点.探讨我科2005年1月-2007年3月60例65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并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Chen Xiaoxia;曹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丙烯醛是一种用于有机合成与药物合成的常用工业原料[1],对皮肤、眼睛和黏膜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引起头痛、支气管损伤,降低肺的抗菌能力.吸入高浓度丙烯醛能引起眩晕、腹痛、恶心、手足发绀,甚至引起肺炎、肺水肿,严重时出现休克等[2].我科先后诊治了8例急性重度丙烯醛吸入中毒病人,均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本文就重度丙烯醛吸入中毒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金兰;余银凤;徐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对6例自体角膜置换移植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病人术前给予健康宣教、预防感染,术后给予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及严密的病情观察,结果5例视力明显提高,1例病人视力提高不明显.术前预防感染、术后细心护理可加快病人康复.
作者:朱小丽;肖思瑜;钟顺兰;伍小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2003年6月-12月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肾双腔导管护理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沙门氏菌共有2 000种血清型,我国已发现61个血清型,仅少数几种对人致病.其中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氏菌为常见.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经粪口途径传播,细菌通过粪便污染饮水、食物、餐具以及蛋制品等,人进食后造成感染.人食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我院于2008年2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的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临床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初产妇缺乏有关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分娩后若不能尽早做好乳房护理,或者分娩后婴儿由于各种原因而转入新生儿病区,使母婴分离,极易造成乳房胀痛、乳汁淤积,甚至发生乳腺炎,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和产妇的生理、心理健康.在护理工作中发现,利用中医穴位按摩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乳房护理,方法简便,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绣华;赵克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防止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的社区护理措施.[方法]对辖区内2006年3月-2007年2月30例巩固、维持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实行健康教育、个人服药计划、生活能力训练和社会角色训练等护理干预措施.入组时、入组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BPRS及SDSS得分、服药依从情况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精神刺激因素、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素华;刘明军;李素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鼻与经口留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2月-2008年5月转入我科经胃管喂养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经鼻留置胃管组和经口留置胃管组,对比分析两组置胃管前后1 h血气分析结果及留置胃管期间呼吸暂停、发绀、窒息情况.[结果]经鼻置胃管1 h后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经口置胃管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经口置胃管组(P<0.05);经口置胃管组呼吸暂停、发绀、窒息发生次数少于经鼻留置胃管组(P<0.05).[结论]经口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影响小,适用于需胃管喂养的危重新生儿.
作者:黄萍;许静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疗效.[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病灶内注入抗结核凝胶加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32例,与单纯化疗34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介入治疗组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81.3%,空洞闭合率4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加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疗效显著.
作者:姜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克雅氏病(CJD)即急性海绵状脑病,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是一种人畜共患可传播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朊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大脑皮层、基底节、小脑和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和胶质细胞海绵状增生为主的朊病毒病[1].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等,可伴有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症状,多在数月至1年内死亡,发病率百万分之一.我院曾临床诊断1例CJD,现就其临床特点、终末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骆文敏;陈新萍;李海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提高护理风险管理实施的有效性,提倡在工作实践中强化风险细节管理.[方法]通过确立风险控制标准、强化培训、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等管理举措,使护士认清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从而积极规避职业风险.[结果]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持续风险管理的跟进,使防范措施落实到工作细节中,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结论]持续风险管理对构建主动护理平台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启杰;郑守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士是治疗护理计划的具体执行者,若在护理的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使护理过程的风险增加[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出现死亡事件,如果家属坚持认为医方存在问题,但又拒绝尸检,要求医院赔偿损失,根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医院就要承担举证责任.
作者:林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1].中药熏洗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我院选用自配中草药熏洗治疗跟痛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群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理沟通过程是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面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的拓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扩大,迫切需要卫生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了解、支持与帮助,而沟通是双方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涌静;兰赛玉;孙建萍;李玲军;杨支兰;赵娜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