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和莉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采取各种管理技巧,有利于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效能,创建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护理团队.
作者:焦利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病区婴儿捂热综合征发病状况及其危害性,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微泵治疗(每千克体重3-5ug/分钟).方法 对我院儿内科病区2003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婴儿捂热综合征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儿多见于农村(80%),每年2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本病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后遗症多,本文死亡率5.0%.结论 捂热综合征关键在于预防,应加强宣传科学的婴儿防寒保暖越冬知识.摒弃不合理的传统育儿观念.患儿就诊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微泵治疗(每千克体重3-5ug/分钟),对促进患儿循环改善,神志恢复,乃至减少后遗症均有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占剑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8例确诊为腺样体肥大儿童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结果:随访3~6个月,夜间打鼾、鼻塞、流涕、听力下降等症状的恢复情况满意,无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视野清晰,切除病变组织准确、彻底,损伤范围小,止血彻底,手术方法易掌握,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疗效肯定.
作者:熊锡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70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30例拒绝针灸,仅服中药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0例针灸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痊愈率为94.29%,显效率为4.29%,好转率为1.43%.发病20天内治疗,痊愈率为100%,疗效随病程延长而下降.30例中药治疗患者中,总有效率90%,明显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式,经济实用,几乎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金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肾灵颗粒对特发性少精弱精症的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对来站就诊的本病患者服本药治疗,疗程为2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精液的主要参数(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比、a+b级精子百分比、精子总活率)进行前后对照分析.运用t检验计算p值,并计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80例特发性少精弱精症患者服用益肾灵颗粒2个月后,显效6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达83.75%,总有效率达96.025%.77例精液质量有明显改善,其精液各项重要参数治疗前后对照分析,经t检验,p均<0.01.说明治疗前后参数差异有显著性.另外,大部分患者服药后体力增强,精力较前有明显提高,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并且无一例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灵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特发性少精弱精症的药物.
作者:马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探讨进行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进展,本综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且从中发现健康教育中的不合理情况,并且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对策的分析.
作者:迟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BL教学法引入我校2006级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并且与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进行效果对比.结果:PRL临床教学模式较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PBL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加强对学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光;余占海;殷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社区防治是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预防治疗方式,本文试从心脑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的研究背景,防治体系建立及干预措施、管理和实施,建立以社会、家庭、社区医院的防治新模式,以期更好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减少社会负担.
作者:王小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探讨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治疗对脑血液循环影响.方法:3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人原后使用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和辛伐他汀结合治疗,应用彩超观察脑血液循环变化.结果:药物治疗前,MCA的Vm和VA的Vm都比较高,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取必要的措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将有利于减轻高血压的继发性损害,促进脑功能恢复.
作者:王艳;宋艳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的堵训将美学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对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较差,,笔者从恶性淋巴瘤病因病机及病势演变分析,结合临床实践,对传统的治疗恶件淋巴瘤早期以祛邪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专主扶正的治疗观念提出异议,探索中医临证治疗此病的新思路.提出早期重视扶正补虚,放化疗手术期多用调和之法,缓解恢复期重视祛痰化瘀的证治观念.
作者:毋子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并发症以及诊治情况.结果 除流产和早产患者,余46例中行剖宫产者40例,占87.0%,阴道分娩者6例,占13.0%.在剖官产的40例中同时行肌瘤切除术者3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者6例,无生育要求者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单纯剖官产术者3例,分别占85.19%、9.26%、1.85%和3.70%.结论 合并子宫肌瘤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对此类合并症的孕妇的管理和围产期监护,以及恰当的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黄惠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出院患者随访管理系统的研发背景,不仅对其研发与应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而且还对其产生的意义及社会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剖析.
作者:王海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免疫中的CTL,体液免疫中IL-10,IFN-y,TNF-a等在乙肝重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凯;王健;李兴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疗程温和灸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的时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艾灸的效应规律奠定基础.方法 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和灸,对照组30例口服雷公藤多甙片,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RF、ESR、CRP、RBC、Hb、PL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温和灸治疗在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的个数与程度,晨僵时间和症状总积分等指标上的改善程度上优于雷公藤多甙片,在RBC、Hb指数的改善上亦更优,但在PLT、RF、ESR、CRP指数改善上无明显差异.在不同疗程疗效比较中,温和灸60天后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肿胀、压痛的个数与程度、症状总秘分等)明显优于治疗30天后,实验室指标(RBC、Hb、PLT、RF、ESR、CBP等)的改善上亦优于治疗30天后.结论 温和灸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肯定,能显著控制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长疗程(60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较短疗程(30天),疗程长短对于艾灸治疗效果存在影响,是艾灸治疗的效应规律之一.
作者:钟峰;胡玲;罗磊;秦黎虹;储浩然;夏晓红;胡吴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直接参与一些重要蛋白合成,影响许多重要酶的活性.与脑血管疾病关系较密切;近年来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的发病可能与血清微量元索水平异常有关;因此.微量元素检测和调整人体元素的平衡对防治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巧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常见原因及危险因素,采取健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预见性知识及能力培养,规范执行医嘱,注意沟通交流,提高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杜绝护理纠纷事故.
作者:黄文君;黄永智;罗荣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分层管理的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1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和对照2组,每组79例,治疗组根据分层应用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结果 2组病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生活能力,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分层管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二级预防中效果确切.
作者:贺力男;田红军;李凤莲;张雨佳;张莎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指导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中医学.中医护理学历史久远,记载中医护理早的文献是<内经>,现在的中医护理概念涵盖基础护理和临床各科的专科护理.现代医学中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属胸痹心痛范围,属中医学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的发生,是辨证施护的重要环节.
作者:麦小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人流后闭经就是人流后常见的病症.在中医妇科看来,中医认为人流术后闭绛概为冲任失调所致,因冲任二脉对月经的生成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起主要作用,冲任失调大多表现为气血虚、肾虚,所以修复冲任胞宫的损伤要通过补气血、补肾和调和营卫得以实现.要阴阳双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本文用办药导痰汤加减,治疗人流后闭经1例,效果明显,月经周期和经量恢复正常.
作者:杨飞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