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秀春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合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降血糖、降血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活血化瘀、利湿泄浊治疗.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疗效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曲比支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对96例(96只眼)行3种不同羟基磷义眼座植入手术,其中直接巩膜壳内植入(1式)34例,直接眶内植入(2式样)36例,自体或异体巩膜包裹义眼座眶内植入(3式)26例,随访3~72个月.结果:3种不同术式都效果满意,眼眶饱满,义眼座活动好.主要并发症为结膜裂开,义眼座暴露等.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直接眶内植入法临床效果好,有明显优越性.
作者:李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口服邦尼(盐酸班布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等综合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哮喘症状评分和FEV1%预计值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同期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班布特罗能够快速起效和持续控制哮喘症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群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们收治的50例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30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2.00%;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病毒、抗菌和营养心肌治疗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明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口服中医经典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便秘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8例,冠心病治疗基础上用果导或大黄苏打片通便,观察组40例,冠心病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口服治疗便秘.结果:观察组便秘有效率、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老年人便秘疗效显著,同时心绞痛得到明显改善,起一方多效的作用.
作者:陆川;黎兆宏;邵丽川;邝敏毅;张振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基本的剂型,但汤剂的制备和保存是传统煎药方法的一大软肋,对患者随身携带、服用带来诸多不便.现代煎药机在密闭状态下煎药并采用无菌真空包装,不仪美观、卫生,而且方便病人携带和服用,深受广大患者的厚爱.但现代煎药机至今仍难以满足中药汤剂的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特殊要求,本文笔者结合自身长时间的煎药实践,针对现代煎药机的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一些改进的建议.
作者:马占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AV)又称咳嗽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多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由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易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CAV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孙卫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和主要机制,同时对其临床的主要表现和治疗策略进行了研究.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识别方法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意志、认知、情感活动、自杀倾向等护理评估,对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进行主动的护理干预,包括加强监护、用药安全与危险物品管理等.结果:81.67%的抑郁症患者有程度不一的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经过护理干预,90.82%的患者放弃了原有的自杀观念或行为,8.16%的患者自杀观念改变不明显,仅1例患者实施服毒自杀,抢救成功,自杀未遂.86例患者康复出院,均能以健康心态面对生活、社会,不再有自杀想法.结论:抑郁症患者往往有程度不一的自杀观念或行为,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因此应该加强其自杀倾向的评估与干预,本文探讨的干预措施比较系统、效果良好,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辛丛桂;蔡爱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熄风、平肝潜阳、养心安神等作用.本文根据文献就近年来天麻钩藤饮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张文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肺源性心脏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低流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等综合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肝素、硫酸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8.6%;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4%;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素、硫酸镁和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减轻心衰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效果良好.
作者:陈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多潘立酮(domperidone,DOM)是一种胃肠促动力药,作为一种作用较强的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中等程度地增加下食管扩约肌张力.临床可抑制恶心,呕吐.同时阻止抗帕金森药物的胃麻痹和利尿的副作用.为了使病人用药方便,便于携带.并且可以长时间地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达到治疗的效果,把多潘立酮混悬液制成千混悬剂颗粒.
作者:陈旭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菌种构成及危险因素.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8例恶性肿瘤并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菌种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老年(≥62岁)、一般状况评分差(PS评分2分),晚期肿瘤、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采用放、化疗后及经过侵入性操作者.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标本白色念珠菌占第1位,其次是曲霉菌.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各类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施行真菌检测及随访,早期发现可疑病例,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切实降低恶性肿瘤肺部真菌感染率和死亡率.
作者:杨明庆;王新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人营养搭配不合理,加之缺少体育锻炼.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成为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此方法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血管吻合,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术中由于手术操作和搬动心脏的刺激引起的急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病人不能自行恢复的话,这时就需要体外循环的辅助了.由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存在许多优点,所以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1].
作者:吕文桃;吕亮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8-03-01至2010-10-1入住我院的12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给药方案分成雷尼替丁组、奥美拉唑组.分别给予雷尼替丁50mg q6h、奥美拉唑40mg q12h治疗,观察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结果 雷尼替丁组、奥美拉唑组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95%,无显著差异;相对于雷尼替丁组(13.3%),奥美拉唑组(28.3%)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雷尼替丁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更为经济、安全.
作者:高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减轻患者发病症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3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6个月后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6个月内,患者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王晓明;曾素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鉴别中药材是加工中药饮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许多中药材伪劣品、混淆品出现的频率较高,应引起注意.现总结如下几例,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作者临床应用经方治疗脾虚气滞腹胀证、热痞证、风寒表实兼水饮咳喘证,疗效显著,现将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与广大同仁交流.
作者:郑振芳;郑英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留置囊性尿是管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男性导尿操作中易出现插管困难、尿道损伤、尿管脱出、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及尿潴留等护理问题.本文从插管时、留置过程中以及拔管时的护理问题及其对策几方面进行综述,对常见的护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作者:李军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用药的现状,分析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1-5月份的归档病历根据单病种随机抽取病历.结果:临床用药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结论:应加强对医师用药水平的培训,以便更好地安全合理使用药物.
作者:肖学秀;杨杰;黄飞;巴鑫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