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例脐带真结产科因素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姜秋霞

关键词:脐带真结, 产科因素, 围生儿死亡率, 胎儿宫内窘迫, 胎死宫内, 临床特征, 高危孕妇, 超声图像, 脐血流, 发生率, 诊断, 运动, 筛查, 圈形, 拉紧, 监测, 产前
摘要:脐带真结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0.4%~1.1%.脐带真结是由于胎儿运动时穿过脐带一圈形成,真结一旦拉紧导致脐血流完全关闭时,可使胎死宫内,死亡率极高.但是因为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超声图像,产前难以诊断.筛查出脐带真结的高危孕妇,严密监测宫内情况,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院前急救护理是急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护之关键.目前院前救护已经构成完整的护理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救护质量,总结2000年-2006年忻州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救护病人28321例,寻找救护过程的护理缺陷,分析影响院前救护质量的因素,进一步探讨提高院前救护质量的措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院前救护需求.

    作者:邢丽珍;温国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介绍一种一览卡

    一览卡是卫生部门在病人入院后填写的一项重要的的内容之一,它放在护士站醒目的地方,是家属及护士寻找病人的一种途径,它的填写必须准确和真实.近年来,医院医生的增多,病人的杂乱,病房分配的不规律化,病人收入院后很难找到自己医生负责的病房,护士也很难找到自己分组医生的病人.

    作者:郭莹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促进有效分诊的建议

    门诊是接待病人完成医疗、护理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病情观察、思考、分诊、处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初步诊断.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来源于社会各个层次,他们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不同,对疾病的看法和耐受能力有很大差异[1].

    作者:姚淑云;邢晓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340份护理病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人病情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临床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又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还是护患双方的举证依据[1].

    作者:徐胜军;曹玉萍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糖尿病病人出院指导卡的设计和应用体会

    糖尿病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它是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4大致死疾病.近年来,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我国的糖尿病病人已达到1%~2%,正以每年0.01%的速度递增,因此,糖尿病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实,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其并发症足以让人致残和引起死亡.

    作者:章峥;王爱玲;褚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病病人免疫功能影响及护理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危重病病人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2例危重病病人早期进行CB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免疫球蛋白(IgG、IgM、lgA)、补体(C3、C4),血白介素2(IL-2)的水平,并对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前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免疫球蛋白、补体、IL-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CBP治疗后病人血 IgG、IgM、IgA、C3、IL-2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上升(P<0.01).病人在CBP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1).[结论]危重病病人丰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BP治疗可改善病人的免疫抑制,改善临床症状和病情.

    作者:任卫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中药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及防范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国人的喜爱.随着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应用广泛开展,目前用于静脉注射的中药品种、规格越来越多.

    作者:张红;陈利萍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肾移植术后应用激素的护理对策

    肾移植术后,为避免排斥,需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较有效的药物之一,鉴于激素会干予机体代谢、扰乱内环境,有较多副反应,临床上应合理、恰当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减少并发症.我院1992年10月-2006年9月共行肾移植682例,术后均使用激素,现将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张爱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研究

    急诊科是医院中危重病人集中,病情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危重病人进入急诊科后,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一种未知的高风险服务[1],面对急、危、重症病人,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判断和实施正确救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2].急诊科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

    作者:魏薇萍;许燕玲;金霞;李清;张力;管佳慧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人类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必须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护理质量,建立健全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才能迎接医院激烈的竞争.我院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1年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梁改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硬膜外麻醉病人围手术期告知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保护自己就医权利的意识增强,对医疗要求、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的要求以及法律观念、自我权益保护观念也不断增强.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确保病人在安全、舒适的状态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手术成功,我科护理人员对硬膜外麻醉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指导.目的是让病人知道围手术期应该怎样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术前、术中、术后阶段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作者:高瑞珍;王建珍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开放式管理中神经症病人的护理

    神经症是一类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它是由素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1].许多病人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接受不了封闭式管理,经常就诊于综合性医院,不仅延误了治疗时机,也会因疗效不佳而使病人丧失了治疗的信心.

    作者:景秋兰;赵星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胆囊切除术后肺栓塞的评估及其护理干预

    肺栓塞是外科围手术期致命的并发症之一.无论是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均可发生,尤其是伴有慢性病的病人、老年病人及肥胖者发生率较高[1],胆囊切除术后肺栓塞者尤为多见.

    作者:睢淑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门诊电视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官腔镜检查常采用的膨宫介质为5%葡萄糖,它充盈扩张子宫腔后,通过光透镜和光纤维将冷光源导人宫腔,在直视下观察宫颈管、宫颈内口、宫腔内膜及两侧输卵管开口,准确发现以上部位的病变组织并直观取材送病理检查;同时可在直视下进行官腔内手术及治疗.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电视宫腔镜,可经

    作者:唐玲;蔡月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及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引起残废的第3大类疾病,而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人总数的60%~70%,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为脑梗死和脑栓塞.此病往往静态下起病,大多数病人常在起病18 h以后来院就诊.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期的治疗康复护理效果,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56例住院糖尿病足病人足部自护能力的调查分析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重要并发症之一.WHO将DF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DF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DF病人足部发生感染、溃疡,多由于缺乏足部保护知识和足部自护行为不良所致.重视日常足部护理,提高足部护理能力,可有效免受外伤及发生感染、溃疡.自护能力是个体能掌握正确的疾病知识并且具有实践的愿望及严格执行计划的程度[1].本研究旨在通过住院DF病人自护能力的调查,了解DF病人自护能力,寻找DM教育的薄弱环节,提高DF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赵翠娥;李国先;刘荷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两种口腔护理在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比较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及机械通气提供保障[1].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1],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3].

    作者:蒋玉兰;胡朝霞;梁建华;周牡丹;粟佰顺;曹婷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对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的处理技巧

    脑卒中病人由于昏迷或神经障碍所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是脑卒中营养障碍的主要原因,留置胃管是解决病人营养障碍的基本措施.现结合20多年内外科临床护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对影响胃管成功插入的因素和常见插管意外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赵红萍;武玲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血液灌流(HP)是通过体外循环的方法清除人体血液中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毒物,是临床抢救多种毒性疾病的常用有效方法.我院2004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毒鼠强中毒病人28例,其中6例因经济原因未用HP治疗,其余22例均于入院后立即行HP治疗,收到很好疗效.

    作者:陈小敏;杨素华;黄璋璋;李若福;王成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报告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院疫情管理是国家疫情管理工作的基础,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这个地区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成效.为防止医院传染病漏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疫情报告的条款[1],我院采取了新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控管理,有针对性采取措施,从而减少了医院传染病漏报和迟报的发生.

    作者:许志红;张玲;周侃;鹿金凤;李俊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