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淑清
主动脉夹层瘤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50%的病人在发病48 h内死亡,90%的病人3个月内死亡[1].近年来开展的经股动脉带膜支架术,具有创伤小、免开胸、手术时间短、痛苦小、疗效明确、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我科于2006年6月对1例主动脉夹层瘤病人成功进行了带膜支架植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星;呼和平;武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血气胸的致伤原因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0年-2006年创伤性血气胸护理方面的文献25篇,建立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统计分析其报道的病例数、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临床资料.[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0篇,病人共914例:男706例,女208例;年龄5岁~70岁;造成原因中交通事故伤占63.9%,锐器伤占21.1%,坠落伤占8.1%,钝器伤占3.5%,机器伤占1.1%,其他占2.3%;死亡占1.8%,伤后休克的有238例,占26.O%.就诊时间为10 min至14 h,平均1.5 h;住院天数12.5 d-31 d.[结论]减少交通事故及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院前急救,及时有效的抢救及精心的护理是提高创伤性血气胸病人救治成功率有效的途径.
作者:汉瑞娟;王志红;桂莉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脑卒中病人由于昏迷或神经障碍所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是脑卒中营养障碍的主要原因,留置胃管是解决病人营养障碍的基本措施.现结合20多年内外科临床护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对影响胃管成功插入的因素和常见插管意外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赵红萍;武玲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一览卡是卫生部门在病人入院后填写的一项重要的的内容之一,它放在护士站醒目的地方,是家属及护士寻找病人的一种途径,它的填写必须准确和真实.近年来,医院医生的增多,病人的杂乱,病房分配的不规律化,病人收入院后很难找到自己医生负责的病房,护士也很难找到自己分组医生的病人.
作者:郭莹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低体温是指体温<36℃[1].术后低体温不仅使病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竖毛肌收缩,病人自觉有不同程度的寒冷,部分病人出现寒战、躁动、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而且低体温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回流缓慢,凝血机制紊乱[2].手术后低体温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年老体弱病人极易发生.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总结出有关护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严丽萍;李雪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脐带真结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0.4%~1.1%.脐带真结是由于胎儿运动时穿过脐带一圈形成,真结一旦拉紧导致脐血流完全关闭时,可使胎死宫内,死亡率极高.但是因为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超声图像,产前难以诊断.筛查出脐带真结的高危孕妇,严密监测宫内情况,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作者:姜秋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对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进行探讨并分析,重点研究其不同的传统照料方式、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民的信念和价值观,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不同民族的人民进行共性和各异的护理[1],其内涵是根据病人认识和需求的差异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实践中,从而满足患者身心及社会精神文化的需求[2].
作者:赵晓云;王斌全;刘美丽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前来自各种信息渠道的资料表明,医疗纠纷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1].手术室作为外科主要抢救场所,常常会因急诊病人病情急、变化快,需要紧急手术,而医护人员把抢救病人生命放在首位,忽视或不执行规章制度和不遵守某些操作规程.来不及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更多的沟通、解释,从而造成病人及家属对医护工作产生某些看法和不理解,若处理不当,势必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付秀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近年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发病率较前增高,糖尿病母亲新生儿易发生许多临床问题,需要特别护理和治疗[1].静脉输注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静脉输注可以行多种药物的治疗,抗感染、补钙及各种急危重症的应急处理等.
作者:史丽荣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肺栓塞是外科围手术期致命的并发症之一.无论是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均可发生,尤其是伴有慢性病的病人、老年病人及肥胖者发生率较高[1],胆囊切除术后肺栓塞者尤为多见.
作者:睢淑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药疹是药物反应的一种形式,系指药物通过注射、口服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1].严重者可引起心、肝、肾多脏器多系统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重症药疹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荣;乔万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提高全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在急诊大厅开设家庭急救知识讲座,讲授急救科普知识、家庭急救技能、徒手心肺复苏术.现场模拟心跳骤停的发生场景,由急诊科医生、护士边讲边操作,并让群众参与进行初级心肺复苏的演练.[结果]现场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喜闻乐见,接受性好.[结论]在急诊大厅开展家庭急救知识培训的方式可以推广.
作者:陈秀荣;杨凯平;李红;张向兰;史晶;张冬梅;马洪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宫颈癌是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率居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对Ⅰb期~Ⅱa期病人,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导致术后尿潴留,其发生率达50%[2].术后尿潴留对病人的恢复极为不利,甚至会引起尿路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便,且可延长住院日,增加病人的费用.
作者:曹月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急诊科是医院中危重病人集中,病情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危重病人进入急诊科后,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一种未知的高风险服务[1],面对急、危、重症病人,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判断和实施正确救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2].急诊科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
作者:魏薇萍;许燕玲;金霞;李清;张力;管佳慧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糖尿病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它是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4大致死疾病.近年来,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我国的糖尿病病人已达到1%~2%,正以每年0.01%的速度递增,因此,糖尿病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实,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其并发症足以让人致残和引起死亡.
作者:章峥;王爱玲;褚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早期预防是关键,一旦发病是否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存活率和致残率.我院120急救中心2004年1月-2006年5月共接诊脑血管病病人152例,院前急救中应用护理程序后,与未应用护理程序急救同等数量脑血管病病人相对比,院前死亡率由8.6%降至2.6%,现将该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焕清;张桂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化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会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尽管化疗药物输注操作技术明显提高,在减少或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方面起一定作用,但由于反复不断地静脉给药,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李蓉萍;郭婷;程红霞;郭艳;朱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国人的喜爱.随着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应用广泛开展,目前用于静脉注射的中药品种、规格越来越多.
作者:张红;陈利萍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重要并发症之一.WHO将DF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DF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DF病人足部发生感染、溃疡,多由于缺乏足部保护知识和足部自护行为不良所致.重视日常足部护理,提高足部护理能力,可有效免受外伤及发生感染、溃疡.自护能力是个体能掌握正确的疾病知识并且具有实践的愿望及严格执行计划的程度[1].本研究旨在通过住院DF病人自护能力的调查,了解DF病人自护能力,寻找DM教育的薄弱环节,提高DF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赵翠娥;李国先;刘荷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广泛应用,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可减轻病人的痛苦,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道[1].
作者:贾玉双;占松莲;谢微微;时亚平;王雅萍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