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晋华;康迎秀;杨翠平;朱彩霞;赵丽蕊
胸腺是机体免疫中枢器官,为T淋巴细胞提供生长环境,具有内分泌机能,其分泌的多肽活性物质.没有种属特异性,主要用于T淋巴细胞分泌,发育及成熟的各个阶段,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加机体防病和抗病能力.
作者:张晓霞;乔少谊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及机械通气提供保障[1].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1],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3].
作者:蒋玉兰;胡朝霞;梁建华;周牡丹;粟佰顺;曹婷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脑血管疾病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引起残废的第3大类疾病,而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人总数的60%~70%,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为脑梗死和脑栓塞.此病往往静态下起病,大多数病人常在起病18 h以后来院就诊.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期的治疗康复护理效果,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脑卒中病人由于昏迷或神经障碍所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是脑卒中营养障碍的主要原因,留置胃管是解决病人营养障碍的基本措施.现结合20多年内外科临床护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对影响胃管成功插入的因素和常见插管意外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赵红萍;武玲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儿童牙病要经过诊查-麻醉-牙科处理,要用精密或锐利的器械伸入患儿口腔,所以治疗的前提必须是患儿自觉张口合作.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除了掌握儿童的各年龄阶段的性格特征外,医生、护士的语言交流和操作还需一定的技巧,配合应默契.现对我院250例3岁~12岁患儿治疗及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文茜;安俊红;侯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院前急救护理是急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护之关键.目前院前救护已经构成完整的护理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救护质量,总结2000年-2006年忻州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救护病人28321例,寻找救护过程的护理缺陷,分析影响院前救护质量的因素,进一步探讨提高院前救护质量的措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院前救护需求.
作者:邢丽珍;温国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微量注射泵治疗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项非常成熟的临床治疗技术.我科于2002年应用德国贝朗微量注射泵技术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及护理当中,至今已应用2000余例,均已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郑晋华;康迎秀;杨翠平;朱彩霞;赵丽蕊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通常,肺和支气管的直接损伤、胸部外伤引起的疼痛和反常运动限制了胸壁运动的幅度,以至不能做有效的咳嗽排痰,或者胸部外伤的神经反射作用,引起小支气管痉挛,黏膜分泌物增加且不宜咳出,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形成创伤性湿肺[1].我科采取常规性治疗的同时,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代替原来的常规雾化用药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清;李连录;陈训婷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出现多元化,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人文关怀式的服务成为了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文关怀式的服务理念正在向护理行业中渗透.
作者:余鲜花;余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重要并发症之一.WHO将DF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DF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DF病人足部发生感染、溃疡,多由于缺乏足部保护知识和足部自护行为不良所致.重视日常足部护理,提高足部护理能力,可有效免受外伤及发生感染、溃疡.自护能力是个体能掌握正确的疾病知识并且具有实践的愿望及严格执行计划的程度[1].本研究旨在通过住院DF病人自护能力的调查,了解DF病人自护能力,寻找DM教育的薄弱环节,提高DF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赵翠娥;李国先;刘荷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宫颈癌是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率居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对Ⅰb期~Ⅱa期病人,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导致术后尿潴留,其发生率达50%[2].术后尿潴留对病人的恢复极为不利,甚至会引起尿路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便,且可延长住院日,增加病人的费用.
作者:曹月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门诊是接待病人完成医疗、护理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病情观察、思考、分诊、处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初步诊断.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来源于社会各个层次,他们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不同,对疾病的看法和耐受能力有很大差异[1].
作者:姚淑云;邢晓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对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进行探讨并分析,重点研究其不同的传统照料方式、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民的信念和价值观,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不同民族的人民进行共性和各异的护理[1],其内涵是根据病人认识和需求的差异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实践中,从而满足患者身心及社会精神文化的需求[2].
作者:赵晓云;王斌全;刘美丽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糖尿病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它是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4大致死疾病.近年来,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我国的糖尿病病人已达到1%~2%,正以每年0.01%的速度递增,因此,糖尿病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实,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其并发症足以让人致残和引起死亡.
作者:章峥;王爱玲;褚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电除颤是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救治手段.在过去的40多年中,以单相波进行体外除颤疗效较好,但副反应大.1996年美国学者首次使用了双相波除颤器,该除颤器在低能量的条件下,能自动分析病人胸阻抗,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及延长电流的作用时间,提高了除颤成功后的心肺复苏率,并尽大限度地减小心肌损伤,达到良好的除颤效果.
作者:衡君清;马霞;李燕;卢彩兰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主动脉夹层瘤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50%的病人在发病48 h内死亡,90%的病人3个月内死亡[1].近年来开展的经股动脉带膜支架术,具有创伤小、免开胸、手术时间短、痛苦小、疗效明确、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我科于2006年6月对1例主动脉夹层瘤病人成功进行了带膜支架植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星;呼和平;武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神经症是一类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它是由素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1].许多病人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接受不了封闭式管理,经常就诊于综合性医院,不仅延误了治疗时机,也会因疗效不佳而使病人丧失了治疗的信心.
作者:景秋兰;赵星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末节断指再植过程一般只逢合1条动脉,而未吻合静脉,术后普遍采用切开放血解决静脉回流问题.但在放血期为避免流血凝固,堵塞切口,传统的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吸配制好的肝素钠稀释液体,一边用注射器针头在切口处划痕,一边推注肝素钠稀释液.
作者:罗晓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药疹是药物反应的一种形式,系指药物通过注射、口服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1].严重者可引起心、肝、肾多脏器多系统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重症药疹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晓荣;乔万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人类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必须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护理质量,建立健全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才能迎接医院激烈的竞争.我院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1年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梁改花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