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莫咪蓉;沈佩娟;洪爱莲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 气压治疗仪, 妇科
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将1 00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使用气压治疗仪,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嘱病人家属经常按摩病人双下肢.[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经非参数Wilcox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治疗仪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省时节力.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尿道口旁阴茎包皮瓣尿道成形术的护理配合

    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严重影响患儿正常发育,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近端型尿道下裂一期修复一直是泌尿外科难题之一[1].2002年起我院采用改良尿道口旁阴茎包皮瓣尿道成形术(改良Koyanagi术)治疗近端型尿道下裂病人43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朱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灌肠的发展历史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药物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大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许多人以为灌肠是中国医学的专利,其实不然.灌肠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它生存的土壤.

    作者:王斌全;赵晓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实用新型护理治疗车的研制

    目前各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所使用的治疗车多为四轮双层不锈钢手推车,个别使用按实际工作需要制作的多功能治疗车,这些治疗车存在占地面积大,增加劳动强度,护士工作效率不高等不足.

    作者:宋秀;刘晓香;权凌;冯健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

    新生儿锁骨骨折(CF)是产科产伤性骨折中常见的一种,常由于胎儿迅速下降,前肩胛部挤向产妇耻骨联合处,使脆弱的锁骨极度弯曲而发生骨折;助产人员在牵拉胎儿肩部至骨盆口时,用力过猛、技术欠熟练导致胎儿两肩剧烈内压引起.

    作者:王东霞;潘文芬;杨红兵;谭晓燕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调节器预设高度与手臂下垂后扎止血带对手背静脉穿刺的影响

    在临床输液操作中,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对静脉回血有较大影响,调节器距输液管乳头上1/3处位置佳[1].为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效果,我们将调节器设置在距输液管乳头80 cm处,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手臂下垂法对150例病人600例次静脉输液进行观察,以研究其对静脉穿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寿美;张海生;赵金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手术室护士与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对照研究

    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特殊,存在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护理质量[1].2005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对手术室护士和外科护士工作压力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压力的来源与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绍瑜;张敏;王爱莲;尹晓洁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浅析护士长时间利用状况及对策

    成功的管理者工作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如何管理个人时间.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很有限的,作为临床护理的基层管理者--护士长在8 h的工作时间里有很多的事务需要处理,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成功地处理好各项事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护士长时间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孙健;郭静;金辉;程冉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集中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手部消毒方法探讨

    在护理工作中,集中静脉输液是每个病区实行的操作程序,《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规定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然而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要做到每接触一个病人都要规范洗手与实际工作有冲突,为解决护理人员在集中静脉输液时手部皮肤的消毒问题,寻找一种理想的洗手消毒方法,2006年8月-12月对我院4个普通病区120名护理人员在集中静脉输液时采用3种消毒方法进行细菌学监测及洗手依从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玲;周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抚触技巧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随着消化内镜的发展,胃镜检查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胃镜检查是侵入性操作,病人或多或少对胃镜检查存在着一些恐惧和焦虑心理.

    作者:张蔚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利多卡因减轻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疼痛

    尿毒症病人通常要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疼痛常成为困扰病人的一个大问题.我院透析室为减轻病人的穿刺痛苦,自2005年10月起对透析病人采取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内瘘穿刺处皮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敬威;杨秀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螺旋型鼻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消耗性疾病,病程早期即有明显的营养消耗及高分解代谢.以往多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但费用高,并发症多,而肠内营养(EN)则是通过预先放置到空肠内的导管,向小肠滴入特制的肠内营养液.

    作者:蔡雷;王龙凤;洪秀凤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中心吸痰连接管内腔消毒方法及有效使用时间探讨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各医院均采用中心吸引装置吸痰,储液瓶和一次性吸痰管之间的连接管的消毒如按《基础护理学》上要求浸泡,只能达到管腔外壁消毒的目的,内腔因消毒液不能完全渗透达不到消毒目的.经反复试验,发现一种简便的消毒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庆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1例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侵及下腔静脉病人的手术配合

    1 病例介绍病人,男,51岁,自1996年11月-2005年10月因腹膜后间隙巨大脂肪肉瘤于外院先后5次行肿瘤切除,其间曾联合右肾切除.2006年10月CT随访时显示:右侧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复发,肿块15 cm×15 cm,包膜不完整,向左上推移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主干,并在左肾静脉的水平包绕下腔静脉.

    作者:杨利英;王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膀胱冲洗诱发急性心力衰竭1例

    膀胱冲洗是将一定量无菌液体通过尿管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分泌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是长期留置尿管病人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措施之一.膀胱冲洗引起病人不适偶有发生,但诱发心力衰竭者较少见,我科曾发生膀胱冲洗诱发急性心力衰竭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连萍红;孙荣荣;张丽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护工自我防护认知水平调查分析

    护工是因我国护士配置严重不足应运而生的特殊行业.护工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病家聘用为病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社会人员[1].护工工作既是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又是护士工作的延伸和补充.

    作者:郭斌宏;刘丽芳;张丽君;张翠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肩袖损伤术后病人的功能锻炼

    肩袖损伤是肩部的常见疾患,约占17%~41%,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1].2003年2月-2006年11月,我院收治了45例肩袖断裂的病人,术后针对病人的情况,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效果,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消除肩部疼痛,增强了自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芝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管理

    妊娠晚期血液的凝固功能和纤溶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分娩时易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vascular coagulopathy,DIC)[1].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产后多见.目前我国尚无DVT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但临床报道有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蒲凤萍;王媛;赵丽萍;余良宽;辜爱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推行小儿静脉穿刺会诊的做法与效果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与补充液体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穿刺成功率低的状况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临床护理人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为了切实解决小儿静脉穿刺难的现况,提高临床护士操作水平,2005年9月,我院护理部在总结疑难重症患儿护理会诊效果的基础上,推行全院小儿静脉穿刺会诊制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林素兰;唐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慷舒灵与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慷舒灵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58例糖尿病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换药的同时加用慷舒灵与重组人生长激素换药,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慷舒灵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可有效治疗糖尿病足,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陈红梅;付庆华;梁绛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介绍一种纠正新生儿乳头错觉的方法

    临床上许多新生儿生后的初几天由于各种原因用奶瓶喂养而产生乳头错觉,表现为饥饿时觅食反射强烈,但触及母亲乳头即哭闹,头后仰,嘴张大而不含接乳头.现介绍一种纠正方法,具体如下.

    作者:王培英;郭玲;马晓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