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群英;刘凤芝;赵树菊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AE),目前认为AE与遗传性缺锌有关的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0%~70%的病例有家族史[1].是以口腔周围及肢端慢性皮炎、顽固性腹泻、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为主要表现的对婴幼儿期危害较重的疾病.我科收治的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患儿经治疗好转出院,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尹丽;李淑芹;王晶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青光跟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则可改善其预后.视野检查是对眼底、视路疾患以及青光眼早期诊断,对视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及随访疗效观察等方面常用的、精确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自动视野计是一种标准的定量的检查方法,比传统的手工操作视野检查更为精确,且可提高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的检出率.2003年11月-2005年8月,我院将OCTOPUS 101全自动视野计应用于临床,对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及颅内占位、弱视、夜盲症、外伤性疾病等1 560余例病人进行中心视野测定.现将资料完整的300例青光眼、230例疑似青光眼及240例正常人的视野改变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陈洁秀;蔡敏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病.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严重者引起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从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2001年8月-2005年3月,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对112例婴幼儿腹泻病人采取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两种方式,观察出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发现婴幼儿腹泻与喂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红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随着医学发展及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静脉输注5%葡萄糖+复方甘草酸单胺(甘畅)后输注5%葡萄糖+奥美拉唑,输液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为此做了临床实验.
作者:吴莉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肺不张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一旦发生可加重原发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应迅速消除支气管、肺泡分泌物和阻塞物.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吸引治疗由痰栓引起的肺不张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纤支镜在直视下进入段支气管甚至亚段支气管,准确清除呼吸道炎性分泌物,解除气道阻塞,促使肺复张,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及黏膜水肿的消除,目标性强、效率高、损伤少.这种直视下操作大限度地减少盲目吸引所致的支气管黏膜损伤[2].我科2003年1月-2005年6月进行床边纤支镜介导治疗急性肺不张病人2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美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对宫颈癌(Ⅰb期~Ⅱa期)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病人85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行个体化放尿,对照组定时放尿.[结果]实验组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尿潴留3例,需重置尿管5例;对照组出现排尿困难10例、尿潴留10例,需重置尿管1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放尿方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中较定时放尿方法更能锻炼膀胱功能,更能减少或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锡坚;黄亦武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前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我科于1999年9月-2005年12月为21例糖尿病合并肾病病人施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术.现将供胰肾联合切取过程中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娜;马威;赵振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佳护理[1].我科于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对12例吸入性损伤病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丽铭;龚斯琴;吴华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抢救车在临床抢救病人时起到重要作用,但有时护士由于着急而不知抢救车的物品存放位置.因此,为了使病人得到及时、快捷的抢救,防止临床护士抢救时手忙脚乱的局面,提高抢救的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适应临床抢救的抢救车平面示意图,并将药品及物品摆放示意图贴于隔板的上面,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尚随君;吴秀媛;郑宜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现代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在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硅油填充术后仍有部分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下方视网膜[1-4]脱离.我院于2000年-2003年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31例,辅以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郝春秀;胡红焰;张淑兰;张明昌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护理部管理中常需统计或上报一些资料,如各科室护理人员情况,护理人员职称比例、学历分布等,每年还须统计护士鞋尺寸与数量、护士服型号与数量等,倘若用手工方法统计,将增加伏案时间,影响其他管理工作.利用Excel软件建立护理人员简况数据库,利用Excel的筛选和排序功能[1],可以按各种需要,逐个统计.统计工作变得省时、省力、方便、轻松且准确.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后阶段,是实现由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在基础课学习中所获得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以较为全面的接触和融合,专业知识和专业思想得以巩固和升华.但是也不避免地暴露在各种职业性危害之中,由于防护不当,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有发生.现将存在问题及带教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廖耀玲;李素芬;郭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有效地降低血糖调节受损病人血糖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目的.[方法]选取99例血糖调节受损病人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系统教育培训和饮食及运动的干预指导,在初访和随访1年后分别测试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并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应用健康教育及饮食和运动的干预方法后对血糖调节受损病人降低血糖的作用.[结果]干预1年后,病人对疾病知识内容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与教育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干预能提高血糖调节受损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对维护病人健康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雯;田俊英;袁雅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高血压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的病人在结合临床治疗的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及时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结果]23例病人存活20例,死亡3例.[结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病人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周取英;赖丽萍;王桂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工作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缩短了医护患之间距离,对医疗知识普及,提高病人出院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有着重要意义[1].我科于2005年1月-2005年12月对出院后需继续治疗和护理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式教育,收到良好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林菊;姚秋爱;陈舒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急诊科为窗口单位,人员流量大,病人多为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病的基础上突然急性发作,病情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伴有意识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抢救生命是主要的问题,抢救过程多为侵入性操作,破坏或改变了机体的自然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甚至有传染病人就诊、陪护人员多,难以进行彻底的消毒管理.正因这一特点,在病人抢救过程中往往忽视防治继发感染问题或预防措施不合理,是导致感染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1].
作者:王翠兰;王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但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由于其镜身长,管径较粗,在胃镜检查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使病人承受较大的痛苦,产生恐惧感,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术者的操作,甚至使检查无法进行.近年来,有关音乐疗法的研究证实,音乐疗法能够调节病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和改善躯体机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止痛和降压等作用[1].根据音乐疗法的原理,对实施胃镜检查的病人采用音乐疗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雪霞;丁冬;汪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青霉素抗菌谱广、毒副反应少且经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上有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判断结果.我院门诊2004年3月-2005年5月随机从使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的病人中抽取320例病人,试用5%葡萄糖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并且与药典规定的用生理盐水做青霉素皮试溶剂作对照试验.结果发现,用5%葡萄糖做青霉素皮试溶剂能够明显降低皮内注射时的疼痛,青霉素皮试阴性率优于传统使用生理盐水.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与进食活动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病人分为实验组(肛门排气后继续胃肠减压2 d或3 d、禁食)和对照组(肛门排气后即拔除胃管并进流质饮食),观察腹胀及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道排气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及进食时间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作者:丛冰;周玉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甘露醇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为高渗溶液,易发生药液外渗,引起静脉损伤,反复穿刺会导致患儿的不配合、哭闹,甚至拒绝治疗.我科2003年8月-2005年8月对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116例,在应用甘露醇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静娴;邵艳丽;袁欣可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