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

周取英;赖丽萍;王桂兰

关键词:高血压,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摘要:[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高血压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的病人在结合临床治疗的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及时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结果]23例病人存活20例,死亡3例.[结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病人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降低小儿静脉应用甘露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探讨

    甘露醇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为高渗溶液,易发生药液外渗,引起静脉损伤,反复穿刺会导致患儿的不配合、哭闹,甚至拒绝治疗.我科2003年8月-2005年8月对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116例,在应用甘露醇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静娴;邵艳丽;袁欣可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育龄期女性多发.但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癌变率居全球首位.轻者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多为体检时发现,重者乳房肿块引发癌变.我院运用中药方剂(乳块消)治疗乳腺增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梁淑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护理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AE),目前认为AE与遗传性缺锌有关的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0%~70%的病例有家族史[1].是以口腔周围及肢端慢性皮炎、顽固性腹泻、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为主要表现的对婴幼儿期危害较重的疾病.我科收治的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患儿经治疗好转出院,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尹丽;李淑芹;王晶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Excel软件在护理人员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部管理中常需统计或上报一些资料,如各科室护理人员情况,护理人员职称比例、学历分布等,每年还须统计护士鞋尺寸与数量、护士服型号与数量等,倘若用手工方法统计,将增加伏案时间,影响其他管理工作.利用Excel软件建立护理人员简况数据库,利用Excel的筛选和排序功能[1],可以按各种需要,逐个统计.统计工作变得省时、省力、方便、轻松且准确.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运用多元教学模式提升护生综合能力

    护生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取护理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只注重对护生进行较为刻板的护理知识的讲授和基础操作的示范,而忽视了对护生进行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分析判断等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模式也随之而转变,故对护生的带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于2002年起对400余名护生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朱晓萍;龚美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产后6 h~8 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或不能完全排净者(指尽力排尿后,膀胱内残余尿量大于或等于100mL).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增加产妇痛苦,也是引起产后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科护理人员对产后尿潴留病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朝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防护袖巾在感染性疾病区应用的研究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将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为三类,即高度、中度和低度危险性物品.听诊器、血压计袖带虽被列为低度危险性物品,但经病人反复使用,易被病人的汗液,体表携带的菌群污染,尤其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传播的不同病原菌,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媒介和院内感染的隐患.目前国内各感染病房内各病区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由于消毒不方便等原因,达不到医用物品一用一消毒的要求,且在取放血压计时,护士的健康常被甲醛溶液强烈的气味造成损害[1].为此,我科护理人员研制了一次性袖巾,解决了血压计消毒的难题,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兰萍;宋修爱;宋建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与奥美拉唑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发展及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静脉输注5%葡萄糖+复方甘草酸单胺(甘畅)后输注5%葡萄糖+奥美拉唑,输液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为此做了临床实验.

    作者:吴莉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是护士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途径[1].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她们巩固课本知识,掌握照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与人沟通技能的重要时期,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护生对实习认识的不足,往往不能更主动的学习实践,从而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通过近几年对护生的带教,现将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赵冬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

    急诊科为窗口单位,人员流量大,病人多为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病的基础上突然急性发作,病情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伴有意识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抢救生命是主要的问题,抢救过程多为侵入性操作,破坏或改变了机体的自然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甚至有传染病人就诊、陪护人员多,难以进行彻底的消毒管理.正因这一特点,在病人抢救过程中往往忽视防治继发感染问题或预防措施不合理,是导致感染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1].

    作者:王翠兰;王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血脂失调的临床分析

    妊娠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缺乏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组织脂肪酶活性增加[1],形成以高三酰甘油(TG)血症为主的小而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及高密度脂蛋白醇(HDL-C)低下的三联征[2],这是一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谱,导致孕妇及胎儿大血管病变,严重危害胎儿及新生儿的健康,因此提高对妊娠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产儿死亡是十分重要的.我院1999年5月-2002年5月诊治的妊娠糖尿病血脂化验结果与产妇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水平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5%~4%[1],危害较大,可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对于伤后早期视力进行性障碍,并伴有视神经管骨折、变形、狭窄的病人行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可挽救病人视力[2].我科近5年来,以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6例,效果较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吕秀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高血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高血压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的病人在结合临床治疗的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及时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结果]23例病人存活20例,死亡3例.[结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病人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周取英;赖丽萍;王桂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抢救车平面示意图在临床抢救中的应用

    抢救车在临床抢救病人时起到重要作用,但有时护士由于着急而不知抢救车的物品存放位置.因此,为了使病人得到及时、快捷的抢救,防止临床护士抢救时手忙脚乱的局面,提高抢救的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适应临床抢救的抢救车平面示意图,并将药品及物品摆放示意图贴于隔板的上面,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尚随君;吴秀媛;郑宜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胸腹壁浅静脉穿刺的介绍

    胸腹壁浅静脉穿刺虽然在临床中应用较少,但当病人四肢血管出现穿刺困难,而家属又不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静脉切开时;或基层卫生院条件有限,不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而病情危急时,行胸腹壁静脉穿刺,能及时运用抢救药物,为抢救病人赢得抢救时机.我院20例住院病人采用胸腹壁浅静脉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业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1例额颞顶叶脑梗死引起单侧肢体忽略自伤病人的护理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1].额叶、颞叶、顶叶损害的病人常伴有一些精神症状:额叶病变表现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易出现痴呆、人格改变及病变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颞叶病变表现为幻嗅幻味、错觉幻觉、自动症及似曾相识症、旧事如新或生疏感、精神异常、内脏症状、情感异常及抽搐;顶叶病变时出现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右侧顶叶邻近角回损害易出现自体认识不能:表现为不认识自己患侧身体的存在,认为左侧上下肢不是自己的;右侧顶叶邻近缘上回处损害出现病觉缺失:表现为不认识自己有缺陷,否认左侧偏瘫的存在;一侧顶叶病变还可出现触觉忽略,表现为两侧同时给予触觉刺激时病灶对侧无感觉[2].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常伴有精神症状,易出现自伤、他伤等行为,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病区于2005年7月收治1例脑梗死引起单侧忽略导致自伤的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范丽梅;常红;王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作者:刘喜梅;王丽娟;吴美琴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比后路手术有很多优点,如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感染率低、神经后遗症少[1],便于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病人易于耐受[2],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解康复护理对该方法治疗颈椎病病人围术期的作用及康复效果,我科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87例,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红英;贾勤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临床路径在哮喘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是由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护服务程序,该程序对特定的疾病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和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速病人的康复、减少资源的浪费,使病人及家属得到佳的满意度.现将我科对哮喘病人行临床路径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韩群英;刘凤芝;赵树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音乐疗法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但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由于其镜身长,管径较粗,在胃镜检查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使病人承受较大的痛苦,产生恐惧感,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术者的操作,甚至使检查无法进行.近年来,有关音乐疗法的研究证实,音乐疗法能够调节病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和改善躯体机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止痛和降压等作用[1].根据音乐疗法的原理,对实施胃镜检查的病人采用音乐疗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雪霞;丁冬;汪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