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吕秀霞

关键词:视神经管骨折, 显微, 减压开放术, 病人, 围手术期护理, 视神经损伤, 视力障碍, 颅脑损伤, 术治疗, 后早期, 发生率, 危害, 失明, 人行, 变形, 报告
摘要: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5%~4%[1],危害较大,可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对于伤后早期视力进行性障碍,并伴有视神经管骨折、变形、狭窄的病人行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可挽救病人视力[2].我科近5年来,以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6例,效果较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个体化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的方法.[方法]通过对42例老年DN维持血透病人实施1年的个体化透析方案管理,比较实施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前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血浆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42例病人透析中出现高血压、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糖、低血糖等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透析期间高血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ALB、Hb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老年DN病人实施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能使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明显减少,透析较充分,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志兰;曾蕾;莫志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脑卒中早期应用针刺配合按摩治疗偏瘫的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按摩疗法介入脑卒中早期康复,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明显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残疾、残损、残障三个层次上的功能.根据WHO推荐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的开始时间,以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作为针刺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介入时间.通过研究观察,两组病人在脑卒中发病后48 h内介入是适宜的,在实施中结合病人病情,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注意掌握针刺手法及按摩的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孙静;杨喜忠;郝璐;赵京霞;钱皎月;马静;卫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电话回访评价出院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工作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缩短了医护患之间距离,对医疗知识普及,提高病人出院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有着重要意义[1].我科于2005年1月-2005年12月对出院后需继续治疗和护理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式教育,收到良好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林菊;姚秋爱;陈舒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作者:刘喜梅;王丽娟;吴美琴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对教育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界观念的改变.临床实习着重培养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些探讨.

    作者:陈月桃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血脂失调的临床分析

    妊娠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缺乏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组织脂肪酶活性增加[1],形成以高三酰甘油(TG)血症为主的小而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及高密度脂蛋白醇(HDL-C)低下的三联征[2],这是一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谱,导致孕妇及胎儿大血管病变,严重危害胎儿及新生儿的健康,因此提高对妊娠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产儿死亡是十分重要的.我院1999年5月-2002年5月诊治的妊娠糖尿病血脂化验结果与产妇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水平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现代教育模式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保证,护理技能是护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从事专业工作的必备条件[1].对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有近30项基础护理操作,通过恰当的实践教学,能很快提高护生护理技能.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实践课的比例,改革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以及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来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具体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各校可结合各门课的特点而制定.周薇[2]在对美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后认为,临床护理课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1:1较合适.对于<护理学基础>近三十项护理操作,如何才能更合理安排实践课?这些操作是否应有所侧重,还是平均分布时间和精力?为此,对毕业班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在临床毕业实习的1年中,26项常用基础护理操作完成次数,以此分析设计<护理学基础>实践课时的安排.

    作者:丁亚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成功率的再探讨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近几年来新开展的普查项目,是对出生后72 h、哺乳6次以上的新生儿进行足底采血检查[1].为了提高采血成功率,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了新生儿温水泡足法,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春芳;任廷琪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导致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调查导致消毒包内化学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2004年11月-2005年3月跟踪临床科室蒸汽灭菌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情况,找出可能导致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并进行干扰实验分析.[结果]蒸汽灭菌指示卡位置摆放不当、受潮、光照或电离辐射等是导致消毒包内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加强管理,严格规范操作,可避免消毒物品重复消毒和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运用多元教学模式提升护生综合能力

    护生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取护理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只注重对护生进行较为刻板的护理知识的讲授和基础操作的示范,而忽视了对护生进行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分析判断等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模式也随之而转变,故对护生的带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于2002年起对400余名护生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朱晓萍;龚美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防护袖巾在感染性疾病区应用的研究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将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为三类,即高度、中度和低度危险性物品.听诊器、血压计袖带虽被列为低度危险性物品,但经病人反复使用,易被病人的汗液,体表携带的菌群污染,尤其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传播的不同病原菌,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媒介和院内感染的隐患.目前国内各感染病房内各病区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由于消毒不方便等原因,达不到医用物品一用一消毒的要求,且在取放血压计时,护士的健康常被甲醛溶液强烈的气味造成损害[1].为此,我科护理人员研制了一次性袖巾,解决了血压计消毒的难题,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兰萍;宋修爱;宋建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是护士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途径[1].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她们巩固课本知识,掌握照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与人沟通技能的重要时期,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护生对实习认识的不足,往往不能更主动的学习实践,从而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通过近几年对护生的带教,现将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赵冬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机械通气中病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机械通气可挽救病人的生命,但也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尤其是一些少见并发症,可危及病人生命,需要临床医务人员予及时发现和处置[1].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ICU共收治机械通气病人880例,发生并发症19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和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潘海卿;汤秋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对血糖调节受损病人的饮食运动干预

    [目的]探讨有效地降低血糖调节受损病人血糖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目的.[方法]选取99例血糖调节受损病人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系统教育培训和饮食及运动的干预指导,在初访和随访1年后分别测试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并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应用健康教育及饮食和运动的干预方法后对血糖调节受损病人降低血糖的作用.[结果]干预1年后,病人对疾病知识内容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与教育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干预能提高血糖调节受损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对维护病人健康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雯;田俊英;袁雅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我国危重病人静脉输液的进展

    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随着医疗与科技的发展,静脉输液也有了新的发展,更有利于临床应用,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其质量.

    作者:敖薪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颈椎手术术后急性水肿期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护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颈椎外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外科手段治疗颈椎疾患得到了普遍开展.但由于颈部解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颈椎手术治疗的难度大,可引起局部的血管、脊髓、神经和食管等损伤,术后水肿期易发生合并症,且较严重,一旦发生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做好术后水肿期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对于保证和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7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78例颈椎疾患的病人,通过精心观察和护理,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孟蕾蕾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使用5%葡萄糖做青霉素皮试的临床观察

    青霉素抗菌谱广、毒副反应少且经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上有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判断结果.我院门诊2004年3月-2005年5月随机从使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的病人中抽取320例病人,试用5%葡萄糖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并且与药典规定的用生理盐水做青霉素皮试溶剂作对照试验.结果发现,用5%葡萄糖做青霉素皮试溶剂能够明显降低皮内注射时的疼痛,青霉素皮试阴性率优于传统使用生理盐水.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青光眼病人的中心视野分析

    青光跟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则可改善其预后.视野检查是对眼底、视路疾患以及青光眼早期诊断,对视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及随访疗效观察等方面常用的、精确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自动视野计是一种标准的定量的检查方法,比传统的手工操作视野检查更为精确,且可提高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的检出率.2003年11月-2005年8月,我院将OCTOPUS 101全自动视野计应用于临床,对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及颅内占位、弱视、夜盲症、外伤性疾病等1 560余例病人进行中心视野测定.现将资料完整的300例青光眼、230例疑似青光眼及240例正常人的视野改变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陈洁秀;蔡敏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育龄期女性多发.但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癌变率居全球首位.轻者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多为体检时发现,重者乳房肿块引发癌变.我院运用中药方剂(乳块消)治疗乳腺增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梁淑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敷贴-脉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1].气道炎症引起易感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伴哮鸣音、胸闷或咳嗽,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发作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而我院采用敷贴-脉冲治疗22例同一矿区的哮喘病人,延长了缓解期,减少了发作次数,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瑞仙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