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

谢红莉

关键词:喂养方式, 婴幼儿腹泻, 酸碱平衡紊乱, 腹泻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营养吸收, 生长发育, 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 护理人员, 腹泻病人, 大便, 多因素, 电解质, 常见病, 障碍, 性状, 脱水, 特征, 呕吐
摘要: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病.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严重者引起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从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2001年8月-2005年3月,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对112例婴幼儿腹泻病人采取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两种方式,观察出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发现婴幼儿腹泻与喂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放尿在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对宫颈癌(Ⅰb期~Ⅱa期)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病人85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行个体化放尿,对照组定时放尿.[结果]实验组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尿潴留3例,需重置尿管5例;对照组出现排尿困难10例、尿潴留10例,需重置尿管1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放尿方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中较定时放尿方法更能锻炼膀胱功能,更能减少或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锡坚;黄亦武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社区护理》教学模式的探讨

    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是目前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每一位社区护理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院教师对普通高专护理专业在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面对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秀欣;杨秀玲;尼宏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电话回访评价出院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工作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缩短了医护患之间距离,对医疗知识普及,提高病人出院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有着重要意义[1].我科于2005年1月-2005年12月对出院后需继续治疗和护理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式教育,收到良好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林菊;姚秋爱;陈舒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现代教育模式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保证,护理技能是护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从事专业工作的必备条件[1].对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有近30项基础护理操作,通过恰当的实践教学,能很快提高护生护理技能.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实践课的比例,改革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以及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来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具体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各校可结合各门课的特点而制定.周薇[2]在对美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后认为,临床护理课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1:1较合适.对于<护理学基础>近三十项护理操作,如何才能更合理安排实践课?这些操作是否应有所侧重,还是平均分布时间和精力?为此,对毕业班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在临床毕业实习的1年中,26项常用基础护理操作完成次数,以此分析设计<护理学基础>实践课时的安排.

    作者:丁亚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胃肠减压与进食活动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与进食活动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病人分为实验组(肛门排气后继续胃肠减压2 d或3 d、禁食)和对照组(肛门排气后即拔除胃管并进流质饮食),观察腹胀及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道排气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及进食时间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作者:丛冰;周玉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循证护理在烧伤合并气道吸入性损伤护理中的实践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佳护理[1].我科于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对12例吸入性损伤病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丽铭;龚斯琴;吴华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介入治疗中术前禁食时间长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了介入治疗的整体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介入性手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易致术后并发症发生.因为长时间禁食水使病人出现口渴、焦虑、脱水、低血糖、低血容量的发生率增加,不利于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和康复[1].

    作者:郭丽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高血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高血压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的病人在结合临床治疗的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及时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结果]23例病人存活20例,死亡3例.[结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病人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周取英;赖丽萍;王桂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育龄期女性多发.但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癌变率居全球首位.轻者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多为体检时发现,重者乳房肿块引发癌变.我院运用中药方剂(乳块消)治疗乳腺增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梁淑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PCEA应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目前主要是开放手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开放手术适用于前列腺严重增生者,手术病人术后伤口疼痛及膀胱痉挛性收缩痛比较剧烈,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部分前列腺摘除术病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缩短了病人术手住院天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慧;郭新荣;李风玲;闫风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导致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调查导致消毒包内化学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2004年11月-2005年3月跟踪临床科室蒸汽灭菌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情况,找出可能导致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并进行干扰实验分析.[结果]蒸汽灭菌指示卡位置摆放不当、受潮、光照或电离辐射等是导致消毒包内蒸汽灭菌指示卡变色不良的原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加强管理,严格规范操作,可避免消毒物品重复消毒和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与奥美拉唑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发展及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静脉输注5%葡萄糖+复方甘草酸单胺(甘畅)后输注5%葡萄糖+奥美拉唑,输液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为此做了临床实验.

    作者:吴莉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血脂失调的临床分析

    妊娠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缺乏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组织脂肪酶活性增加[1],形成以高三酰甘油(TG)血症为主的小而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及高密度脂蛋白醇(HDL-C)低下的三联征[2],这是一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谱,导致孕妇及胎儿大血管病变,严重危害胎儿及新生儿的健康,因此提高对妊娠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产儿死亡是十分重要的.我院1999年5月-2002年5月诊治的妊娠糖尿病血脂化验结果与产妇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水平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音乐疗法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但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由于其镜身长,管径较粗,在胃镜检查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使病人承受较大的痛苦,产生恐惧感,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术者的操作,甚至使检查无法进行.近年来,有关音乐疗法的研究证实,音乐疗法能够调节病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和改善躯体机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止痛和降压等作用[1].根据音乐疗法的原理,对实施胃镜检查的病人采用音乐疗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雪霞;丁冬;汪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是护士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途径[1].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她们巩固课本知识,掌握照基本操作技能,掌握与人沟通技能的重要时期,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护生对实习认识的不足,往往不能更主动的学习实践,从而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通过近几年对护生的带教,现将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赵冬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急诊护理的隐性知识管理

    医院护理服务是特殊服务,即服务于躯体,也服务于精神[1].急诊护理服务又不同于其他专科服务,护理人员面对诸多的未知因素,有更多的高风险.医院是知识密集型机构,隐性知识是医院知识的主体,在医院知识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尤其在急诊科,发掘科室护理隐性知识的内涵,促进护士之间隐性知识共享,是提升急诊护士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亚卓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5%~4%[1],危害较大,可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对于伤后早期视力进行性障碍,并伴有视神经管骨折、变形、狭窄的病人行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可挽救病人视力[2].我科近5年来,以视神经管显微减压开放术治疗视神经损伤16例,效果较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吕秀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成功率的再探讨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近几年来新开展的普查项目,是对出生后72 h、哺乳6次以上的新生儿进行足底采血检查[1].为了提高采血成功率,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了新生儿温水泡足法,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春芳;任廷琪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护理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AE),目前认为AE与遗传性缺锌有关的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0%~70%的病例有家族史[1].是以口腔周围及肢端慢性皮炎、顽固性腹泻、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为主要表现的对婴幼儿期危害较重的疾病.我科收治的1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患儿经治疗好转出院,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尹丽;李淑芹;王晶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肺结核是糖尿病病人常见的继发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以每年24.75%的速度递增[1].以病程进展快、疗效差耐药率高、预后凶险为特征.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住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34例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赵翠娥;李国先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