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溃疡不同时期护理方法

吴嘉维;施耀方

关键词:糖尿病, 足溃疡, 护理方法, foot ulcer, 伤口愈合时间, 时期选择, 换药方法, 疗效, 节约, 敷料, 费用, 病人
摘要: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足溃疡病人24例,共计32处伤口.根据溃疡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敷料及换药方法,加快了伤口愈合时间,节约了费用,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不锈钢清创车在外伤伤口清创中的应用

    清洗伤口时病人血液常常易溅到医护人员的衣服及地面上,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医护人员的健康.我科于2002年3月设计了不锈钢清创车,经过2年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作者:赵海璇;黄泽华;伦锦燕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防护研究进展

    阐述了化疗药物引起静脉外渗的原因及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期及表现,并针对化疗药物引起外渗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李玉梅;李新斌;赵红缨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1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安全输液的管理

    我院于2004年10月成功施行1例肝肾联合移植术.该病人术后除留置3条深静脉管道外,每日静脉通路多达8条,输入液量多达12 560 mL,如果术后移植肝、肾功能未完全恢复,极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并发症.因此,术后输液的安全管理是肝肾移植病人顺利康复的关键.现将输液管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万虹;高丽娟;李星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鼻胃管两种固定方法效果观察

    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胃管移位、滑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1].我科应用绷带代替胶布固定胃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书慧;肖红云;刘敏娣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个体化排尿训练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子宫颈癌广泛根治术后较易并发尿潴留,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也给病人造成了一些生理、心理障碍以及经济损失[1,2].我科对宫颈癌需作广泛根治术的病人,根据其生理、心理、个体需要,从术前开始直至拔除尿管前进行个体化排尿训练,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庄秋英;范丽君;路玲芳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加速严重创伤后创面的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作用.2001年5月至今,我科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严重创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琨;邓波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肌肉注射车的研制

    在临床工作中,有专用的口服药车、静脉输液车,却没有专用的肌肉注射车.晨间护理后,责任护士各自把所管病人的肌肉注射针抽好后和注射卡一起放到注射盘内,端着去为病人注射.在走动过程中,注射器很容易滚动,常和所对应的注射卡移位.如果稍有疏忽,查对不认真,即可发生注射错误,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为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我们研制了专用的肌肉注射车.现介绍如下.

    作者:邢玉梅;隋丽红;田志红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糖尿病足溃疡不同时期护理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足溃疡病人24例,共计32处伤口.根据溃疡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敷料及换药方法,加快了伤口愈合时间,节约了费用,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嘉维;施耀方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改善焦虑病人症状的影响

    焦虑症是以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为主,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1].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社会分工的多元化、婚姻的变故、考试的不理想等生活事件,使人们的精神压力大为增加[2].以往的传统求稳心态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现代疾病.焦虑症的发展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注意.对焦虑症病人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降低焦虑症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尹雪冰;何燕丽;范嗣华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双腔鼻导管常频正压给氧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各种原因引起的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急症,迅速缓解症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笔者对23例急性左心衰竭的老年病人在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双腔鼻导管常频正压吸氧及双腔鼻导管吸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静云;刘生艳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1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坏死合并自发性脾破裂病人的护理

    对1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坏死合并自发性脾破裂病人的抢救、观察与护理进行了总结,为胰腺炎病人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闫桂環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区域灌注配合中药灌肠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并发症多、治疗棘手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尽管对其病程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取得较大的进展,但该病的病死率仍高达20%[1-3].迄今尚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肝胆外科于1996年开展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药物治疗,SAP的动物实验研究,并于1999年开始用于临床治疗SAP病人,2000年开始RAI配合中药灌肠治疗SAP,取得良好效果[4-9].我院自2000年3月开始采用区域灌注氟尿嘧啶、善宁、抗生素及中药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谢少华;沈翠华;赵力红;麻朋艳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浓茶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用浓茶液行口腔护理方法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1方法刷牙后取茶液少许,开水冲泡,冷却后含用或用其漱口,让浓茶液在口腔内保留时间尽可能延长,每日可多次漱口.口腔溃疡或咽喉炎严重者可取干茶叶少许放入口中,溢渗出的苦味茶液在口腔中保留一段时间,再将茶渣弃去,效果更佳.治疗期间免吃零食,禁食辛辣、粗糙、油煎食品,多食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

    作者:施新珠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关系的探讨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仍是目前AOPP的首要死亡原因.作者对近年收治的56例AOPP呼吸衰竭病人进行了动态全血胆碱酯酶(ChE)活力监测,以探讨AOPP呼吸与全血ChE的关系.

    作者:常振芹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止痛泵脱落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剖宫产术后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产妇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产妇术后身体的康复及乳汁分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目前,我科普遍采用硬膜外自控止痛泵(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但常因多种原因导致硬膜外止痛泵导管脱落.为了减少硬膜外止痛泵的滑脱,使其充分发挥术后镇痛效果,现将硬膜外止痛泵滑脱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章菊琴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自护理论在剖宫产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奥伦(Orem)的自护理论强调,自护是个人为维持生命和健康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1].我科把自护理论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王毅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减少,继发心室重构,是造成心肌梗死者远期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1].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功能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近研究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管来供应血运[2].其优点是易于自体采集,避免了伦理学纠纷和免疫排斥反应[3].在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我科于2004年4月-2004年10月对10例心肌梗死病人成功实施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郭蕾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巧用OTTO高压灭菌标签

    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打包后需将OTTO化学指示标签贴于包外,再行消毒灭菌.撕下OTTO贴在病历上时不易完整取下,费时费力,同时OTTO贴在贮槽启闭处,取下也费时,给清洗带来不便.从2004年4月开始我科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叶;王芳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浅议护理劳动价值

    目前护理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呼吁全社会应当给予护士更多的理解与尊重,使护理人员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作者:陈宁;洪晴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为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制定了一套THA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32例病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青;杨淑萍;陈兰玉;郑文玲 刊期: 2005年第2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