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乳汁分泌量观察

朱倩梅

关键词:不同分娩方式, 产妇, 母乳喂养率, 纯母乳喂养, 医护人员, 喂养情况, 剖宫产率, 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 围产儿, 乳汁, 经验, 家属, 产后, 报告
摘要:随着母婴同室的建立和按需哺乳的实施,医护人员有了丰富的喂养经验,并得到了产妇、家属及社会的支持,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纯母乳喂养围产儿率难以维持较高水平.笔者观察和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3 d内的乳汁量及母乳喂养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抢救及护理

    围产期严重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和新生儿后期神经系统残疾的重要原因,HIE病死率高,致残率高.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措施,可防止和减少神经系统的损害.我院2000年7月-2003年12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2例,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湘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谈手术间无菌环境的保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种类的进一步拓宽,高难度手术的广泛开展,对手术间的无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多年的手术室工作实践发现,尽管手术室重视敷料、器械的准备及消毒,人员准备及空气消毒,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仍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应引起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不典型四肢动脉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交通事故骤增,不典型四肢动脉损伤由于早期缺乏缺血征象不易发现,贻误治疗会带来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坏死、感染、周围性水肿等各种严重后果。因此,不典型四肢动脉损伤的观察和护理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作者:张川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护理工作者应该成为审美的人

    医学是以人、人的生命、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其本质是人性化的医疗,是奠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1].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首先必须懂得人、尊重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2].现代护理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护理教育,护理人文教育同样是现代护理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3].

    作者:郭照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晚期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是影响蟾期肿瘤病人康复的因素之一,对于鼻饲的晚期肿瘤病人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恶习液质,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李爱芝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内生场肿瘤热疗机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恶性肿瘤的诊疗手段,越来越先进,其治疗效果也日渐提高.我院采用国产NRL-002型内生场深部热疗机的首台科研样机,对142例中晚期癌症病人进行热疗,收到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继华;吉彩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鼻胃管在胃肠吻合口瘘中的应用及护理

    随着胃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胃肠吻合口瘘时有发生.并发吻合口瘘后,导致人体大量体液丢失,蛋白质、脂肪、糖的分解代谢增加,但又不能经口摄入,单靠静脉补液、输血等支持疗法,受到条件限制及费用影响.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我院对4例胃肠吻合口瘘病人在48 h内予以鼻胃管肠内营养,维持水、盐平衡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并采取针对性护理,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缪蕴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瘢痕性损害病人的疗效观察

    瘢痕性损害包括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两大类,原发性损害即瘢痕疙瘩,继发性损害有痤疮瘢痕、外伤瘢痕等,这些皮肤损害可有瘙痒、疼痛等症状,同时也影响病人的美容.我们采用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玉兰;郑杏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老年人便秘的预防和护理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水分过量吸收,使粪便过于干燥硬结,造成排便困难.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较高,通过适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刘国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程序化组织管理模式在SARS病区的应用

    护理工作组织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1].特别是在突发性大规模疫情暴发时,科学有序地组织指挥工作在整个疫情应对中显得尤为重要.在2003年3月突发的SARS疫情中,我院在各病区使用了程序化管理模式,使护理工作高效率地完成,且无一位工作人员感染.

    作者:商临萍;尹建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利用排班本与护士进行有效沟通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作为护士长经常要把上级的精神及自己的工作意图传达给护士,但因护士工作为倒班制,每天至少有二分之一的护士因轮休而不在岗,这样给工作的安排造成很大的不便.通过实践发现利用排班本把要传达的信息记录下来,可以有效地把这些信息在短的时间、以快的速度传达并贯彻下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

    作者:王建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精神分裂症不仅是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是一种社会性较强的脑功能性疾病.迄今,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阐明,其临床仍处于对症治疗阶段,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长期住院不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而社区的病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医疗护理,将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危害.我院经科学决策,把社区防治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经过长期下乡医疗实践,逐步找到了解决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卫芳;王万芝;宋洪春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鼻咽癌病人放疗后的口腔护理

    由于腮腺、唾液腺均在鼻咽癌病人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内,故放疗后腮腺及唾液腺受到抑制,腺体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消失,颞颌关节及咀嚼肌纤维化造成张口时颞颌关节发紧、疼痛,针对病人出现的上述症状,自2002年11月,我们采取了一些护理方法,同时注重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从而减轻了病人的放疗反应,使放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王小岩;孙建萍;张美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调适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与年龄和性别相适应的心理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安度晚年,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姚明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谈护理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聚集性传染的特点,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和负责部门在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张秋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护理路径在鼻内窥镜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疗机构为顺应当时医院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是美国在临床医疗服务中用来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成功手段[1].这一新的医疗护理模式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我院耳鼻喉科2003年在护理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了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路径并实施应用,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卿;孙春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我院自1992年5月-2003年10月手术治疗15例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的病人。创伤性膈疝发病与骨盆骨折巨大暴力造成腹压骤然升高,腹腔脏器穿破膈肌及胸腔负压有关。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往往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导致误诊,甚至危及生命。及时给病人提供有效的急救护理,对病人渡过危险期,稳定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洁;曾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2002年2月-2003年2月我科对收治的慢性鼻窦炎病人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子龙;张丹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评估15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护理干预前后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钙、血磷、骨密度测定值以及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1 a后病人相关知识,血钙、血磷、骨密度测定值及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对性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骨质疏松症病人病情的良性转归,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辛;席冠华;王云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谈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交流技巧

    交流也称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感情的过程[1].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交流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的心身状况,提高护理质量,亦是促进护患间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的需要.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将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交流的技巧介绍如下.

    作者:刘振荣;周新明;王晓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