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芬;朴春姬;邢丽辉
目的:本文研究心绞痛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室短触缩短率在25%以下,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800例心绞痛患者的左室短軸缩短率.结果:4800例因心绞痛而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3840例被检出左室短軸缩短率在25%以下,占80%,3840例中有3456例已确诊冠心病,占90%,提示超声心动图左室短軸缩短率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具有直关性.结论:左室短軸缩短率减低,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以给临床一个有效的诊断依据,以便早期干预性治疗,使症状消失.
作者:王奕;贾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AT1R、VEGF和EGFR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痛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T1R、VEGF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三者在乳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都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1R与VEGF、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过阳性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三者在乳腺癌发生、转移过程中起正性调控作用.三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军;金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救措施.方法 选择自2008年收治的11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治疗.110例患者中内科保守治疗50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30倒,开颅手术30例.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内科治疗(50.00%,22%).开颅手术(36.67%,40%),微创开颅引流术(70%,16.67%).手术治疗两组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校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 在重症突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急救中,微创开颅引流术,开颅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相比,前者治疗明显优于后者.而轻度脑出血以内科治疗为主.
作者:何振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护理质量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我院2008年5月~2010年6月的4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前后护理质量评价变化,及其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的变化.结果 病人对健康教育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由50%上升为90%,护理综合满意度由85%上升为95%.结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输注效果及无效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本院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输注有效率,分析无效的原因结果164例输注血小板患者中有效131例,占85.1%;血小板输注无效33例,占14.9%.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例中,发热8例,败血症2例,脾肿大4例;抗HLA抗体阳性19例.结论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有多种,但多次输血小板患者体内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抗HIA抗体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子俊;吴家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中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并且是老年期首次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首发老年期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老年期抑郁症症状不够典型,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用IFA、ELISA及EIA三种小鼠的腺病毒检测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其各自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方法 进行IFA、ELISA及EIA三种小鼠腺病毒检测方法,完成检测的操作及抗原的制备,并比较各自的实验数据等.结果 在感染一周之后,IFA达到7/10,ELISA的阳性率为三者之达到8/10,EIA为6/10,三种实验结果的比对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其中P>0.05.结论 对于小鼠腺病毒的检测比较,ELISA由于其高敏感性、强特异性及很好的重复性,适宜实验进行.
作者:廖冬梅;颜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老年习惯性便秘中药敷脐治疗效果.方法:178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木香大黄敷脐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禁食、口服缓泻剂等方法.结果:与大黄敷脐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禁食、口服缓泻剂等方法
作者:牛素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众所周知,包装在半渗透容器中的水溶液药物制剂,在低湿的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失水性.因此依据美国ICH指导原则,对我公司生产的低密度聚乙烯三合一药用滴眼剂瓶进行考察,验证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该包装材料中的适用性.
作者:艾立诚;李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所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予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间疗效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相比较,治疗组血糖恢复目标范围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该期间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减少.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短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是安全可靠的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方法.
作者:胡道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牛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再加上各种社交应酬频繁,因酗洒造成的酒精中毒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急诊科留观室非常普遍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有普通醉酒、病理性醉酒以及复杂醉酒这三种形式.任何一种形式地醉酒造成的急性酒精中毒,大多是因一次性饮入过量的乙醇或酒类饮料所造成的,酒精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严重者会造成因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
作者:林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创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及相关问题,为职能部门防止事故发生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调查2004年至2010年六年间急诊科首诊创伤病例,从致伤原因、受伤时间、伤情、损伤脏器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3519例创伤患者,交通伤7648(56.6%);治安伤1827(13.5%);工业伤785(5.8%);其他伤3259(24.1%).重症创伤2394例(17.7%).结论 交通伤是创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也是危重致死的主要原因.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是主要受伤时段,重症患者以头颈面部外伤、骨折以及多发伤居多.
作者:何兴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对236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不孕症患者治疗周期的过程中,分别对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进行观察,并从心理疏导,术前术后指导等方面实施整体护理,总结出生殖医学专科护理的有效护理方法,认为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术前、术中及术后时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以及正确的指导,有助于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减少应激效应,从而对提高妊娠率有所帮助.
作者:张秦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急性下腹疼痛的女性病人的准确率.方法:对我科100例急性下腹疼痛的女性病人用超声诊断的方法比较确诊率.结果:其中妇产科疾病的诊断率高,为86%,其次为肠道疾病79%,总体确诊率为86%.结论:超声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及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减少病人的痛苦.
作者:汤咏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丹参联合用药对应用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后引起肾毒性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160例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丹参酮组,联合治疗组,并对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经治疗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和丹参酮组有所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的四个指标改善明显(P<0.01).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丹参单独应用均能预防顺铂化疗后引起的肾毒性,两药联合用药比单药效果要好.
作者:周梅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对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及研究.方法:对在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入住我院经过临床确诊的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上述患者随机地分为2组,每组各为41人.对照组运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m1治疗一周左右的时间.对上述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病状改善情况以及心电图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无论从显效率还是从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为52%,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显效率为39%,总有效率为81%).经过比较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运用银杏达莫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翟晓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文章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要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林秋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此病方法多样,效果较好.近年来,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探索中医对糖尿病胃轻瘫的一些治疗方法.
作者:王兆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轮台县重点人群布鲁菌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为制定布鲁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对凡有布病可疑临床症状、体征或与牲畜及畜产品接触密切的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全部样品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SAT可疑和阴性样品做抗人球蛋白凝集试验(Coomb's试验).结果 用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初筛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9%,查出布鲁菌病人11例.有必要在全县开展布鲁菌病监测,在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鲁菌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以控制布鲁菌病流行.
作者:高德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对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因素.结果: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4.3%;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营养不良、有吸烟史、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等.结论: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原因于食管癌围手术期加强管理.
作者:阿布都吉力力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