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贺洪梅

关键词:科室, 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长, 护理管理, 质量管理措施, 患者满意度, 转变, 治疗护理, 医学模式, 医疗卫生, 平均年龄, 临床工作, 护理服务, 护理队伍, 责任心, 新标准, 老龄化, 保健科, 组成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深度改革的不断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室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护理质量管理,目的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1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1.1 护理管理责任心不强、护理队伍老龄化我科为干部保健科,共10名护士,其中50岁以上者4名,平均年龄约46岁左右.在平时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大部分环节流于形式,而护士长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人物,但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平时主抓业务,而多数护士也只是忙于日常患者治疗护理,再加上护士年纪偏大,精力有限,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质量控制不能按新标准、新要求执行,从而使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质控检查只流于表面形式.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预测感染状况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84例,分为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组.监测各组PCT水平.结果:各组患者PCT水平随感染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持续增高,患者预后不良.结论:PCT测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是评价AECOPD患者感染状况及指导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军;季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便隐血试验免疫学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和评价便隐血试验免疫学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00例便隐血试验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便隐血试验结果与临床有较好的一致性,假阴性率为3.4%.结论:便隐血试验免疫学方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单独应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假阴性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者:于培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社区空巢老人抑郁焦虑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方式对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抑郁焦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大同市御东新区年龄为60周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788例,其中男351例,女437例,平均年龄(71.4±5.8)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和抑郁焦虑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社区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心理干预后,研究对象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均降低,并且和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对象的抑郁和焦虑状态缓解.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

    作者:薛文星;魏继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的变态反应机制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慢性炎症.目前,世界各国的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1].2010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2].但目前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致病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疾病谱的变化.大量事实证明,工业化进步、现代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是导致各种变态反应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3].因此,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变态反应机制也是时代的需要.本文就哮喘的变态反应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娟;高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两种鼻饲法对ICU患者食物反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鼻胃管鼻饲法与鼻肠管鼻饲法对ICU患者食物反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 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鼻胃管鼻饲法,观察组给予鼻肠管鼻饲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恶心、呕吐、腹泻、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恶心呕吐、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以及胃潴留等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鼻饲法是一种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营养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的肠内营养方法,对促进ICU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靳秀英;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高血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血糖正常、高血糖、糖尿病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临床确诊为TIA的患者进行血糖测定,并分为血糖正常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结果:高血糖组、糖尿病组与血糖正常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疗效、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均高于血糖正常组,而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中应做到无论何种形式的高血糖,均应给予胰岛素治疗;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避免低血糖;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

    作者:王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π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8例分析

    目的:分析π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采用背侧入路π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8例,术后随访12个月,并评定其疗效.结果: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对18例随访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1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π型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物.

    作者:宁凡友;张作君;王俊颀;昌中孝;杨林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静脉输液结束两种拔针按压法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输液患者拔针时疼痛及减少局部淤血、出血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再次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80例住院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即连续2d在患者左右手对称部位静脉输液各1次.第一天采用旧方法: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对照组);第二天采用新方法: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观察组).结果:无痛率新方法为96%,旧方法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运用新方法拔针可减轻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缓解紧张,增加舒适感,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顺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直接医疗成本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费用构成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总费用构成比及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并将轻症患者分为住院治疗组和非住院治疗组,比较预后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总费用73%用于药费、影像费和化验费,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抢救、付费方式、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治疗结果;成本效果分析显示非住院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优于住院治疗组患者.结论:降低总费用的关键是实施恰当的诊疗措施.

    作者:孙沄;黄海彬;张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深度改革的不断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室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护理质量管理,目的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1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1.1 护理管理责任心不强、护理队伍老龄化我科为干部保健科,共10名护士,其中50岁以上者4名,平均年龄约46岁左右.在平时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大部分环节流于形式,而护士长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人物,但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平时主抓业务,而多数护士也只是忙于日常患者治疗护理,再加上护士年纪偏大,精力有限,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质量控制不能按新标准、新要求执行,从而使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质控检查只流于表面形式.

    作者:贺洪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及时回报的应用.方法:246例来自外科手术送检的各类新鲜组织标本,同时采用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方法及普通免疫组化法做病理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对疾病的检出率.结果:246例组织标本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7.4%,良性肿瘤97.1%,炎症及增生性病变96.8%;普通免疫组化确诊率分别为97.4%,98.1%和98.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可以达到术中与快速冷冻切片同期出结果的要求,且不影响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贾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4天给予维生素E及铁剂,治疗组同时加用rhEPO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rhEPO可有效防止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

    作者:丁晚玲;王莉;王爱萍;刘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如何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中临床护理带教便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群体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素质,发展护理事业,关键在于临床带教的效果[1].1 注重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1.1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是提高带教质量的首要前提.

    作者: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与其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的患者(上转241例,下转7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双向转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双向转诊工作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结果: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57.91±9.53)分,总体满意度水平不高.上转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对社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认可度高于下转患者(P<0.01);但下转患者对药物和医保使用便利情况的得分高于上转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下转诊患者对三级医院的技术水平、社区医疗环境的认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呈现上转容易下转难的现象,主要与双向转诊制度不健全、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认可度低、医保和药物的区域性限制等因素有关.因此,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社区卫生指导中心的双向转诊职能、建立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良性互动机制是落实双向转诊的关键.

    作者:许志红;周侃;张玲;张志梅;杨理力;张颖群;赵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措施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史,分析患者精神分裂源,探索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分析导致患者精神分裂的相关因素,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83例病情未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和33例病情明显好转的精神病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病情未好转患者普遍具有焦虑忧郁、思维混乱、敌对猜疑、缺乏活力、激惹性及行为自制障碍等六大症状,部分病情未好转患者具有严重失眠或嗜睡、贪食或拒食等明显症状.BPRS各因子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种因素可造成患者精神分裂.只有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史、系统地治疗、科学性地分析归纳和加强预防护理,才能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苏月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山西省阳城县妇女宫颈癌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山西省阳城县2009年-2011年子宫颈癌的普查结果.方法:对31 000例35~59岁妇女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方案》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和阴道黏液涂片(查滴虫和念珠菌)、宫颈细胞学检查、醋酸试验、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受检人数占目标人群的41.3%.检出浸润癌18例,检出率为0.06%;原位癌12例,检出率为0.04%;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58例,检出率为0.19%;CINⅡ级33例,检出率为0.11%;CIN Ⅰ级100例,检出率为0.32%;其他妇科疾病18653例,检出率为60.2%.结论:宫颈癌普查能促进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邢素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探讨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是保证医护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2].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深入贯彻,医院消毒供应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我院自2010年6月实施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的规范化管理以来,加大了对供应室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12月9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不良心理反应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减轻了思想顾虑,调整了生活节奏,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穆美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循证医学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EBM)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是近20年来新兴的边缘学科.作为21世纪的医学模式,其理念及方法与传统医学完全不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各个学科的研究和临床决策中.循证医学实践也会促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培训素质良好的人才,紧跟科学发展水平.现将循证医学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夫;曾文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活性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采用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活性(SBA).方法:选择Mueller Hinton肉汤(MHB)为稀释剂、控制隔夜培养的菌悬液光度在108~109 cfu/mL,以微量平板稀释法和琼脂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头孢哌酮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三种标准质控菌的血清杀菌活性,并测定头孢哌酮钠对三种标准质控菌的SBA的天间和天内重现性.结果:微量平板稀释法与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的结果相似,SBA中位数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的结果天内、天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SBA方法简便、易行,实验结果稳定、可靠,具有可行性.

    作者:吴昊;王莉莉;崔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