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临床护士撰写护理论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郝爱军;赵婷

关键词:临床护士, 撰写护理论文, 问题, 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本院护士对护理科研的态度及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50名临床护理人员采用自行问卷调研的方法,通过定量统计获取有效数据.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有必要开展护理科研的护士占总人数的89%,认为没有必要的占8%,认为可有可无的占3%.结论:基层临床护士能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但撰写论文存在主观和客观的问题.主观问题主要是受教育层次和水平的限制,其次是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客观问题依次为缺乏实验科研条件、缺乏指导老师、工作繁忙.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液结束两种拔针按压法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输液患者拔针时疼痛及减少局部淤血、出血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再次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80例住院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即连续2d在患者左右手对称部位静脉输液各1次.第一天采用旧方法: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对照组);第二天采用新方法: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观察组).结果:无痛率新方法为96%,旧方法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运用新方法拔针可减轻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缓解紧张,增加舒适感,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顺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诊溶栓干预对脑卒中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考察急诊溶栓干预对脑卒中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 2012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起病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6h组(32例),6~10 h组(33例)和11~24 h组(3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3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6.0 h组和6~10 h组及6~10 h组和10~24 h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当(P>0.05);与<6.0h组比,10~24 h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经治疗后,各个脑卒中组的评分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2h,4h,与<6.0h组比,10~24 h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治疗24 h后,3个组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个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脑卒中3个组的各个凝血指标显著改善(P<0.05);治疗2h,与<6.0h组比,6~10 h组PT和TT改善相当(P>0.05),10~24 h组各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4h,与<6.0h组比,6~10h组APTT和TT改善相当(P>0.05),10~24 h组各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4 h,3个脑卒中组间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均有疗效,而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

    作者:刘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如何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中临床护理带教便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群体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素质,发展护理事业,关键在于临床带教的效果[1].1 注重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1.1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是提高带教质量的首要前提.

    作者: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卵巢癌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卵巢癌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2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住院治疗18~28 d,平均21d.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复发和转移是该病的主要死因.结论: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的精心治疗、护理和心理疏导,可以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术后正规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爱霞;刘宽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探讨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是保证医护质量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2].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深入贯彻,医院消毒供应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我院自2010年6月实施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的规范化管理以来,加大了对供应室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瑞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高血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血糖正常、高血糖、糖尿病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临床确诊为TIA的患者进行血糖测定,并分为血糖正常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结果:高血糖组、糖尿病组与血糖正常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疗效、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均高于血糖正常组,而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中应做到无论何种形式的高血糖,均应给予胰岛素治疗;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避免低血糖;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

    作者:王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两种鼻饲法对ICU患者食物反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鼻胃管鼻饲法与鼻肠管鼻饲法对ICU患者食物反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 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鼻胃管鼻饲法,观察组给予鼻肠管鼻饲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恶心、呕吐、腹泻、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恶心呕吐、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以及胃潴留等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鼻饲法是一种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营养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的肠内营养方法,对促进ICU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靳秀英;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桩核冠在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预成金属桩、铸造金属桩、纤维桩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远期保存率及美观效果.方法:将90例因龋坏和外伤导致的残根残冠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修复后随访3年,对修复体的固位、外形完整性、微渗漏、牙龈牙根情况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预成金属桩核冠失败率较高,铸造金属桩核冠次之,纤维桩核冠佳.结论:在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双固化树脂粘接纤维桩冠修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志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山西省阳城县妇女宫颈癌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山西省阳城县2009年-2011年子宫颈癌的普查结果.方法:对31 000例35~59岁妇女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方案》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和阴道黏液涂片(查滴虫和念珠菌)、宫颈细胞学检查、醋酸试验、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受检人数占目标人群的41.3%.检出浸润癌18例,检出率为0.06%;原位癌12例,检出率为0.04%;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58例,检出率为0.19%;CINⅡ级33例,检出率为0.11%;CIN Ⅰ级100例,检出率为0.32%;其他妇科疾病18653例,检出率为60.2%.结论:宫颈癌普查能促进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邢素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的变态反应机制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慢性炎症.目前,世界各国的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1].2010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2].但目前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致病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疾病谱的变化.大量事实证明,工业化进步、现代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是导致各种变态反应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3].因此,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变态反应机制也是时代的需要.本文就哮喘的变态反应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文娟;高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预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年龄、并发症、是否及时治疗等,预后与梗死部位及面积有关.多见于男性,意识障碍多,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均有智能障碍、偏瘫、失语或言语困难.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与梗死面积有关,临床预后差,早期预防是控制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

    作者:王俊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社区空巢老人抑郁焦虑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方式对社区空巢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抑郁焦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大同市御东新区年龄为60周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788例,其中男351例,女437例,平均年龄(71.4±5.8)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和抑郁焦虑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社区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心理干预后,研究对象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均降低,并且和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对象的抑郁和焦虑状态缓解.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

    作者:薛文星;魏继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活性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采用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活性(SBA).方法:选择Mueller Hinton肉汤(MHB)为稀释剂、控制隔夜培养的菌悬液光度在108~109 cfu/mL,以微量平板稀释法和琼脂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头孢哌酮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三种标准质控菌的血清杀菌活性,并测定头孢哌酮钠对三种标准质控菌的SBA的天间和天内重现性.结果:微量平板稀释法与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的结果相似,SBA中位数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的结果天内、天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平板稀释法测定SBA方法简便、易行,实验结果稳定、可靠,具有可行性.

    作者:吴昊;王莉莉;崔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及时回报的应用.方法:246例来自外科手术送检的各类新鲜组织标本,同时采用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方法及普通免疫组化法做病理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对疾病的检出率.结果:246例组织标本中,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7.4%,良性肿瘤97.1%,炎症及增生性病变96.8%;普通免疫组化确诊率分别为97.4%,98.1%和98.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可以达到术中与快速冷冻切片同期出结果的要求,且不影响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贾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直接医疗成本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费用构成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总费用构成比及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并将轻症患者分为住院治疗组和非住院治疗组,比较预后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总费用73%用于药费、影像费和化验费,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抢救、付费方式、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治疗结果;成本效果分析显示非住院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优于住院治疗组患者.结论:降低总费用的关键是实施恰当的诊疗措施.

    作者:孙沄;黄海彬;张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π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8例分析

    目的:分析π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采用背侧入路π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8例,术后随访12个月,并评定其疗效.结果: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对18例随访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1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π型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物.

    作者:宁凡友;张作君;王俊颀;昌中孝;杨林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微波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扁桃体切除术(剥离法)是基层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手术之一.术后伤口疼痛及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两方面对常规剥离法和应用微波剥离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11年12月有手术适应证,需进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68例.术前检查均排除手术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A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16~55岁,采用传统的剥离法.B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8~54岁,采用传统的剥离法加微波术.

    作者:王德斌;王忆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蛋清与贝复济治疗急性放射性湿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蛋清与贝复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急性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分成蛋清治疗组(20例)和贝复济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蛋清治疗急性放射性湿性皮炎临床疗效较好,与贝复济相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雷竹;李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4天给予维生素E及铁剂,治疗组同时加用rhEPO治疗.结果:6周后治疗组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rhEPO可有效防止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

    作者:丁晚玲;王莉;王爱萍;刘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措施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史,分析患者精神分裂源,探索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分析导致患者精神分裂的相关因素,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83例病情未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和33例病情明显好转的精神病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病情未好转患者普遍具有焦虑忧郁、思维混乱、敌对猜疑、缺乏活力、激惹性及行为自制障碍等六大症状,部分病情未好转患者具有严重失眠或嗜睡、贪食或拒食等明显症状.BPRS各因子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种因素可造成患者精神分裂.只有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史、系统地治疗、科学性地分析归纳和加强预防护理,才能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苏月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