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
目的:探讨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2月20例患者行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三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例,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10例,双节段或三节段Hybrid手术7例,即联合应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椎间融合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总结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护理要点并分析讨论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结果:于术后24h下床活动18例,术后出现不适2例,经对症处理,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特别是多节段置换和多节段Hybrid组的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并发症风险高,密切、及时、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功能重建和早期康复.
作者:王丽燕;史淑芳;宋佳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关节滑膜的增生破坏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关节和滑膜、腱鞘,发病率在1.8/100万[1].本病病因不明,虽为良性,但临床上有较强的侵袭性,能破坏骨或软骨,并扩散到周围组织,具有致残性.手术彻底切除比较困难,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有报道复发率在31% ~33%[2].近年来随着术后辅助放疗的开展,抑制本病的复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患者5例,均为手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疗的病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治军;张苏国;王焕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呼吸科就诊的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式配合治疗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完全依从率为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6%;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4±3.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7±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差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一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痴呆,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继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之后的较多发的一种常见病[1-3].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人数也随之增加.
作者:罗涛;段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种植义齿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6月-2009年5月为232例患者植入了309颗种植体,术后3~9个月种植体稳固,种植体系统分别为一段式Ti螺旋形种植体(前牙区)、一段式Ti叶状种植体(后牙区).随访3~5年.结果:经过5年的观察,在总共309枚种植体中,螺旋形189枚,成功169枚;叶状120枚,成功111枚.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是保证种植成功的前提条件,术后合理使用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种植牙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冯志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新式剖宫产、新概念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既往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新式剖宫产、新概念剖宫产而再次剖宫产7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结果:新式剖宫产的腹腔粘连发生率低,腹壁纵切口对再次开腹影响小.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影响小,耗时少.
作者:赵芝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即鼾症的主要原因,可在睡眠中发生呼吸道气体交换受阻,表现为睡眠时打鼾、睡眠不安或频繁觉醒,甚至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长期不治疗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同时也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的主要病因.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是治疗儿童鼾症的主要方法[1].我科近两年共收治鼾症患儿92例,采用扁桃体摘除和(或)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俊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知识教育有效途径及教育效果,为今后在临床更好地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医院136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教育前后使用同样的问卷分别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多数学生对艾滋病一般常识有一定的掌握;教育后,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调查数据中可看出,实习生对艾滋病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待加强,教育前后数据有一定的差距,说明教育起到明显作用.教育后同情并接纳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有所提升.实习生对艾滋病诊疗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教育后效果却很不理想.结论:应加强对护理实习生进行艾滋病教育,提高对艾滋病了解程度.
作者:刘晋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5月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益赛普规范化治疗,并提供相关护理.结果:规范生物制剂临床应用的护理流程及生物制剂治疗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达到全程治疗的目的.结论:随着益赛普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广泛使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专科护理/培养风湿病专科护士是风湿病护理发展的方向.
作者:胡玲;杨娟;裴姝婷;孙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在控制饮食、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外科清创及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60 mg加人生理盐水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肯定.
作者:马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结直肠癌诊断标准在术前内镜活组织检查标本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WHO结直肠癌诊断标准,只有明确的黏膜肌层浸润,才能被诊断为癌.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活组织检查病理切片,观察肿瘤浸润黏膜肌层的情况,并与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32例(61.5%)有黏膜肌层浸润,诊断为结直肠癌,15例(28.9%)未见黏膜肌层浸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余5例(9.6%)腺体异型不明显,考虑受活组织检查取材影响,只能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而52例(100%)的术后病理检查全部确诊为浸润性腺癌.结论:WHO结直肠癌诊断标准在术前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中有较高的误诊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实际工作中对结直肠癌的活组织检查诊断,应结合肿瘤的大体类型、细胞形态、腺体结构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避免将癌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而延误治疗,后者只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的诊断.
作者:李彬;刘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1月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6例产妇的病历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基础疾病、破膜时间延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及产后出血、孕妇肥胖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论:护理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及时处理,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多与其沟通,将优质护理落实到位,促进切口的愈合和恢复.
作者:史东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1月7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恶性血液病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人组,采用癌症质量方法功能评估表(FACT-G)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人组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量表总分均高于恶性血液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大专以下学历、病程>6个月、治疗费用>5万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FACT-G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重视.
作者:林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的临床优势,从而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组,每组均51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护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组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是临床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的可靠护理措施.
作者:刘霞;姜明林;刘选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交叉研究方法,对第1周期(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PLT)≤75×109/L的38例实体肿瘤患者于第2周期采用相同化疗方案,随机分为A组和B组(治疗组),每组19例.A组:第2周期化疗前3天开始皮下注射rhTPO(15 000U),每日1次,连用7d;B组: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注射rhTPO(15 000 U),每日1次,连用7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血小板低值、血小板≤50×109/L持续时间及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TPO可减少PLT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提前给药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凌桂琴;陈冬波;王保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T2DM患者150例,其中单纯T2DM 60例(T2DM组),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90例(T2DM+ HP组);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记录三组患者的病程、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和T2DM +H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BMI,HbA1C,FINS,HOMA-IR,TC,LDL-C,TG均升高,HDL-C下降(P<0.05);与T2DM组比较,T2DM+ HP组糖尿病病程、BMI,TC和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 DM时SBP,DBP,BMI,HbA1C,FINS,HOMA-IR,TC,LDL-C,TG均升高,HDL-C下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BMI,TC和LDL-C进一步升高.
作者:蔡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有效、方便、快捷的硬式内镜消毒方法.方法:对临床污染的240件硬式内镜随机分为戊二醛组(A组)和万福金安组(B组),分别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和万福金安消毒液浸泡,分为3 min,5min,8min三个节点各取出40件硬式内镜,对其表面进行消毒效果检测对照.结果:在浸泡后3 min,5 min,8 min三个节点上万福金安组硬式内镜表面细菌数较戊二醛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2%碱性戊二醛相比,万福金安消毒液杀毒作用更强,安全可靠,消毒时间短,对人体和物品无损害,成本低,高效、快捷,更适合耳鼻喉科门诊使用.
作者:王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水胶体透明贴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从输液开始采用水胶体透明贴覆盖穿刺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水胶体透明贴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中效果显著.
作者:李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 0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0例)和观察组(500例),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直式留置针.结果:观察组血液污染、针刺伤、微粒污染、操作污染、堵塞导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正压、单手操作等优点,可有效避免污染、针刺伤、堵塞导管等护理问题.
作者:闫俊萍;赵宏;于颜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骨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8例,观察组7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得分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变更为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围术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柳维霞;罗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