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昌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牵引、推拿、超短波、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康复治疗52例患者基本治愈、显效4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结论: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元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兰州市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吸烟现状、对吸烟危害的认知状况,整合促使高校大学生吸烟的因素,并对其参与学校实施控烟干预措施的态度进行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级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兰州市3个级别院校中随机抽取8所调查学校,对32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匿名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高校大学生尝试吸烟报告率35.6%,目前吸烟报告率26.5%.经常吸烟报告率为9.7%,不同年级、性别吸烟报告率有显著性差异.86%的高校学生对吸烟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对学校实施干预措施支持者占87.20%,其中支持率较高的措施有主题教育、成立戒烟机构、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结论:正视大学生的吸烟现状和吸烟行为对大学生健康的危害,高校应采取综合措施对大学生吸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作者:陈德;贺生亮;牛小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产科护理关系到母婴安全,但同时产科护理本身又存在着在护理操作中的风险以及对产科护士的职业性风险,如何做好护理工作中风险监控,增强应对能力和加强防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见,对于明晰产科护理的风险以及做出应对策略很有必要.
作者:寇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的多发病,在我国亦成上升趋势,如何更早、更准确的发现和诊断前列腺癌,对该病的治疗和患者的预后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陈帝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椎间孔神经阻滞术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具有穿刺准确、药物集中、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金海波;徐银华;周发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三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本文对其近十几年来的药理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就溶血、抗癌、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做了综述.
作者:刘江亭;蒋海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所以一切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都是以这个为目的 的.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优势和目前医院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进行阐释,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改进医院数字图书馆服务建设的町行性建议,供同行参考.
作者:史嘉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度创伤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管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08年2月1482例重度刨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创伤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并对所筛选病例的不同创伤类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及总结.结果 1482例患者中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15例(1.01%),其中,重型颅脑损伤4例(4/15,26.67%);多发长骨、骨盘骨折6例(6/15,40.00%);重度胸外伤2例(2/15,13.33%);重度腹部闭合伤2例(2/15,13.33%);大面积烧伤1例(1/15,6.67%).1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中,死亡6例(6/15,40.00%),其中重型颅脑损伤2例,多发骨折3例,大面积烧伤1例;病程起始合并重度低血容量患者11例,脂肪栓塞2例,特发起病2例.结论 重型创伤患者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多发长骨、骨盘骨折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率为高,具有高病死率的流行病学特点.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足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以及尽早开展替代治疗,是救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合理策略.
作者:谢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105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认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器械管理.结果 105例患者中,除3例经腹腔镜探查胆囊周围严重粘连中转开腹,其余10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体位摆放、完善的术中配合以及合理的腔镜器械的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祁荷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的特殊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日益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具备全新的思维视角,来应对发生的新情况、新要求、新挑战.才能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到战略层面,不断提升医院发展的综合实力,真正实现医院的战略性管理.
作者:马卫星;杨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1].结合教学体会,就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关系进行分析,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使多媒体更好的应用于教学.
作者:张驰;宋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计划生育药具对于有效控制人口做出了重大贡献,药具工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综合阐述当前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
作者:陈彩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栓性外痔应用湿润烧伤膏的疗效.方法:将湿润烧伤膏涂抹于外痔处,每日涂药3次,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结果:112例患者使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湿润烧伤膏可减轻肛门疼痛,促进组织再生修复,操作方法 简便,疗程短,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吕立萍;许兴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通痹活络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的混合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2.8)(21:79).结果:士的宁在0.01604-013028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6%、RSD为0.46%.结论:本方法 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双孔法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对癌性腹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11年3月共为22例癌性腹痛患者行双孔法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其中12例为胰腺癌患者(其中原发胰腺癌6例,术后复发6例)4例为胆管癌术后复发患者,2例为原发肝癌患者,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余2例为邻近器官肿瘤.结果 手术前病人疼痛平均为(9.45±0.53)分沭后平均为(1.59±0.95汾,差异明显(P<0.01).患者术前均需服用止痛药物止痛,病人术后住院期间全部无需止痛药物.出院后随访无疼痛再发.术后除出现轻度腹胀外,未出现腹泻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生活自信心增加、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双孔法胸腔镜内脏大小神经切断治疗癌性腹痛,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艾江;张柯;张跃升;王雁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手段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著性检验手段对比接受心理干预手段治疗高血压并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下降值及心理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接受心理干预手段治疗后,患者血压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同时其焦虑和抑郁水平也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结论 运用心理干预手段治疗高血压病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小、效果显著而持久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小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现在宫内节育器(IUD)仍是我国大多数育龄妇女采用的避孕方法.而IUD的副反应很多,如:月经改变、白带增多、子宫内膜炎、下腹部不适等,给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带来许多的烦恼甚至痛苦,一些妇女为解决烦恼或痛苦,采取取出宫内节育器,往往又因避孕不当而怀孕人流,后选择再次上环.为解决或减少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副反应,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给放置IUD的妇女口服宫血宁胶囊,预防子宫出血及感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敏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外科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为急腹症的外科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98例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外科处理,并分析不同年龄患者间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急腹症患者腹痛比例低于中青年组患者,但是便血,WBC升高比例,胃癌,结肠癌比例高于中青年组患者.结论:外科处理应根据年龄的差异对急腹症患者诊断和治疗有所偏重.
作者:舒剑;罗勇;吴仲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方法 及疗效,证实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晚期肺癌中的优越性.方法:以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56例晚期肺癌患者为例,将研究就对象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一组患者采用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疗效、出院后随访两年的生存率及患者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46.4%,较对照组的32.8%有明显优势,在毒副作用、两年内生存率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3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较单纯的化疗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56例经病理学检验确诊),计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腺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TV-CDFI的诊断符合例数达到56例,诊断符合率为94.9%,误诊3例,误诊率为5.1%.结论:TV-CDFI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合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显著提高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准确率,且具有无创、重复性强、图像清晰、操作简单的优势,值得广泛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爱红;吕华;李秋喜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