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晓静;黄娟;高希言
目的:分析中医文献信息检索的研究现状.方法:对27 a来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的发展及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结果:中医文献信息检索取得较大成就,但尚有很多师生不知道中医药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方法.结论: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能增强了中医院校师生的信息意识,通过掌握文献检索获得相关信息,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何明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宣痹舒络汤配合提牵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宣痹舒络汤内服再结合提牵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Cobb角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显著改善,大部分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颈椎Cobb角显著改善,有效率为96%.结论:宣痹舒络汤配合提牵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恢复颈椎曲度.
作者:郭小伟;张建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各家针灸学说与针灸学术发展的关系.方法:从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学以及针灸的处方、治疗等方面与各家针灸学说的联系进行论述.结果:不同学说与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推动了针灸医学的不断提高,使这门学科逐步完善.结论:各家针灸学说对针灸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作者:高希言;任俊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肝胆舒丸治疗;对照组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10 d为1个疗效,共观察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6.7%,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1.7%,有效率为75.0%,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舒丸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向前;党中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浙贝颗粒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统一拟定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固化疗期诊断标准、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设立治疗组118例与对照组117例,使用标准化疗方案,同时于化疗前3d加用复方浙贝颗粒或模拟剂,每次1袋,每日2次,连续给药14 d.以一个标准化疗疗程为治疗周期,采用卡诺夫斯基(Kamofsky,KPS)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KP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KPS评分呈下降趋势.结论:复方浙贝颗粒联合1个疗程化疗在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不明显.
作者:王荣华;侯丽;陈信义;李冬云;许亚梅;白桦;于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重组人白介素-Ⅱ(巨和粒)治疗,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月连用14 d,疗程2个月,并口服中药汤剂(由黄芪、生地黄、仙鹤草、水牛角、牡丹皮、紫珠草等组成),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26例只给予重组人白介素-Ⅱ(巨和粒)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1.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45.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ASI评分分别为(6.43±3.63)分和(8.68±4.76)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肖影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锡类散在痔瘘科常见疾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混合痔、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同痔瘘科常见疾病应用锡类散进行治疗.结果:锡类散为中医经典名方,早用于喉科用药,后世应用每见奇功,并不断扩展,灵活变通,应用于痔瘘科疾病亦有很好的疗效.结论:锡类散运用于痔瘘科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赵建杰;高颖;邵军;鲁海峰;高贵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健胰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健胰胶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并行安全性指标监测.结果:①两组治疗后HOMA-IR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IAI治疗后均有明显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OMA-IR降低更明显(P<0.05),IAI升高更明显(P<0.01).②两组在治疗后TG、TC、LDL-C均有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后HDL-C均有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DL-C升高更明显(P<0.01).③治疗组ALT、AST、GGT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指标降低明显(P<0.01).④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BMI、WHR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健胰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进军;陈晓雯;李居一;刘怀珍;钱力维;陈际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含乌骨藤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和TLC对方中鸟骨藤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HPLC对方中乌骨藤所含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试管反应良好,沉淀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明显.绿原酸在0.154 8~1.032 0 μg时,峰面积对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5(n=6),平均回收率为97.45%,RSD为1.24%(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含鸟骨藤散的质量控常制标准.
作者:李广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误吐大多损胃气,水停也可小便利的理论机制.方法:对《伤寒论》第1条、第106条、第120条至第127条原文进行分析.结果:①第121条“不欲近衣”与第11条的“不欲近衣”怕风寒而又不愿衣服挨近皮肤的表现相同,但后者“不欲近衣”是汗出皮肤湿冷,所以不欲近衣;而前者是误吐阳虚而烦,肌肉虚热而不欲近衣.②抵挡汤是以主药水蛭的古别名“至掌”命名衍化而来,从俗名蚂蟥,到通名水蛭,又到古名至掌,再到通假名抵挡,因以水蛭为主药被命名为抵挡汤.③“不可余药”“余(其他)药”是指抵挡汤和桃核承气汤二者,两者一是因为药力太猛,一是因为作用太轻,用药太轻而误病,用药太猛而损正,故在条文中予以强调.④“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提示水饮内停常见小便不利但也有小便自利者;并根据小便不利可以判断水停部位.结论:误吐大多损胃气,水停也可小便利的理论能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鼓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李振华治疗鼓胀的经验.结果:李振华教授认为,鼓胀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及他病如慢性肝炎等转化所致.治疗采用辨证论治,气滞湿阻证用加减逍遥散治疗;寒湿困脾证用胃苓汤合实脾饮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用加减茵陈五苓散治疗;肝脾血瘀用李氏疏肝活瘀汤治疗;肝肾阴虚用加减滋水清肝饮治疗;脾肾阳虚用实脾饮合附子理中汤化裁治疗.结论:李振华教授治疗鼓胀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军;李郑生;万新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故里进行考察.方法: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固始县吴其濬墓地、故居进行进行现场考察与田野考察,并采访相关人员.结果:考察发现,现固始县遗存有家族墓地,尚存部分故居,而主要活动地东墅已湮然难寻.结论:昊其濬所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固始吴其濬遗迹是重要的中医药文化遗存,具有极大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应当进一步宣传、保护.
作者:程传浩;许敬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并发抑郁、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依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1例使用盐酸氟哌噻吨片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疾病程度,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HAMD和HAM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疼痛程度差异、HAMD和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并发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中医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左刚;胡斌;许前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金欣口服液不同给药途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模型幼年大鼠支气管肺泡及大肠、小肠灌洗液中模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影响.方法:将88只幼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欣口服液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灌胃组(金高胃组、金中胃组、金低胃组),金欣口服液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灌肠组(金高肠组、金中肠组、金低肠组),预先给药灌胃组(预灌胃组),预先给药灌肠组(预灌肠组),利巴韦林组共11组.RSV滴鼻3d后灌胃给药,连续用药7d后处死.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及大肠、小肠灌洗液中SIgA的水平.结果:模型各组黏膜SIgA的含量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预先给药,高剂量、中剂量组的支气管肺泡及小肠灌洗液中的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利巴韦林组比较,金欣口服液预先给药、高、中剂量组的支气管肺泡中SIgA水平高于利巴韦林组(除金中灌胃组P<0.05外,其余均为P<0.01),在小肠灌洗液中SIgA表达水平方面,金欣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两种给药途径比较,预先给药及高剂量给药时,灌胃组的支气管肺泡中SIgA水平高于灌肠组(P<0.05);在小肠灌洗液中SIgA方面,预先给药时,灌胃组高于灌肠组(P<0.05),而高剂量给药时,灌胃组则低于灌肠组(P<0.05).结论:金欣口服液可有效增加RSV肺炎模型幼年大鼠SIgA的分泌,与利巴韦林比较,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之优势,是治疗RSV感染的有效方剂.在灌胃、保留灌肠两种给药途径方面,两者差异不明显.
作者:陈超;夏晨;汪受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加味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复制复合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不同应激因子刺激21 d,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氟西汀组,加味丹栀消遥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按2.5 mg·kg-1、4.08 g·kg-1、2.04 g·kg-1剂量给药,各组均按10 mL·kg-1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1给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应激前灌胃,从造模第22天开始,至动物处死当天,共21 d,实验周期共42 d;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下丘脑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含量明显减少;经过治疗后,氟西汀组与加味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加味丹栀逍遥散低剂量组NE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升高下丘脑内5-HT和NE的含量有关.
作者:郭晓冬;许二平;李琳;姚建平;卫向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金代医家何若愚对针灸学的贡献.方法:立足于何若愚医学著作,对其针灸学术观点和成就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何若愚在继承发扬《黄帝内经》《难经》中有关天人相应、气血流注、按时盛衰等理论基础上,提出子午流注、接气通经、补生泻成等针法.结论:何若愚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奥晓静;黄娟;高希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以指导人们养生.方法:研究、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理论.结果:《黄帝内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论述了人与自然界相对应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结论:顺应四时的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徐超;赵虹;徐楚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浊毒内蕴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饭前30 min口服雷尼替丁,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积分情况、HP清除率、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33%,对照组有效率为74.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干菌清除率,治疗组为90.52%,对照组为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浊毒内蕴证胃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安福丽;白东玉;郭喜军;刘胜春;康兰芳;于伟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影响满山红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定佳工艺.方法:通过对滴丸的丸质量差异、外观、硬度及崩解时限综合评分,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基质间比例、基质与药的比例、化药温度和滴头高度等条件.结果:满山红滴丸制备的佳条件是PEG4000:PEG6000:药物(2:1:1)在90℃化药,在距冷凝剂液面5 cm处以每分钟30滴速度滴制,滴头口径4~Smm,冷凝剂温度10℃.结论:在佳条件下制备的滴丸,成型好、均匀,硬度和崩解符合要求,工艺稳定.
作者:赵承孝;徐捷;李青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