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尺骨鹰嘴骨牵引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远端全骺分离临床观察

陈若晨;陈怀斌;陈若雷;王翠萍

关键词: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儿童骨折, 尺骨鹰嘴骨牵引, 正骨手法
摘要:目的:观察尺骨鹰嘴骨牵引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未能及时复位的小儿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疗效.方法:尺骨鹰嘴骨牵引装置安置成功后,采用牵引较大质量牵引,牵引24 h待断端牵动后再采用正骨手法复位骨折,复位后采用小夹板钢托外固定、小牵引质量维持,牵引14 d后取下尺骨鹰嘴骨牵引.结果:骨折位置得到纠正,基本恢复到解剖对位,为骨折的修复提供良好的解剖位置.结论:对单靠手法难以复位的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尺骨鹰嘴骨牵引后再行手法整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文献信息检索的研究现状.方法:对27 a来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的发展及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结果:中医文献信息检索取得较大成就,但尚有很多师生不知道中医药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方法.结论: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能增强了中医院校师生的信息意识,通过掌握文献检索获得相关信息,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何明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从《黄帝内经》论述四季养生

    目的: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以指导人们养生.方法:研究、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理论.结果:《黄帝内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论述了人与自然界相对应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结论:顺应四时的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徐超;赵虹;徐楚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疗气功练习中调心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目的:探讨医疗气功练习中调心的特点及重要性.方法:通过自身医疗气功练习体会及对气功、中医学、佛家、遭家文献中与调心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医疗气功练习的目的是使人体精气神充足、阴阳气机和顺,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功法练习的重点是如何进入三调合一的忘我境界中去.在进入三调合一状态之前调心在三调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三调合一状态后则三调融为一体,三者不单独存在,更无先后主次之分.调心是调控心理状态的操作活动,调心的意义是改变日常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使练功者易于进入三调合一的气功境界.结论:调心在中医气功练习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气功练习的基础.医疗气功的调心有很强的自身特色,强调整体心境的自然调节,要求练功时发挥先天心神(即元神)的作用,尽量减少后天心神(即识神)对自身的支配,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中医气功学属于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气功锻炼中的调心特点,并对医家、道家、佛家著作中关于气功调心重要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结合自身中医气功练习体会,探讨中医气功锻炼时调心的重要性.

    作者:郭建红;刘天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补中益气丸配合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配合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45个肿决,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单针和集束针进行CRFA治疗.术后口服补中益气丸,每次8粒.每日3次.结果:64例患者307个肿决行368次CRFA治疗.平均每个病灶1.2次.术后1个月病灶完全坏死89.3%,部分坏死10.7%.CRFA术后83.5%患者AFP下降至正常.术后1 a生存率为82.1%,2a生存率为63.2%,3a生存率为44.4%.术后1个月完全坏死的病灶超声显示回声增强,部分痛灶内呈囊性变.完全坏死的病灶彩色多普勒检查无血供,不完全坏死区血供减少.完全坏死病灶增强CT不强化,部分坏死者在未坏死区强化.结论:CRFA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方法,其疗效主要取决于针型的选择、合理的布针以及消融的范围,补中益气丸配合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

    作者:王存丰;李瑞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满山红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满山红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定佳工艺.方法:通过对滴丸的丸质量差异、外观、硬度及崩解时限综合评分,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基质间比例、基质与药的比例、化药温度和滴头高度等条件.结果:满山红滴丸制备的佳条件是PEG4000:PEG6000:药物(2:1:1)在90℃化药,在距冷凝剂液面5 cm处以每分钟30滴速度滴制,滴头口径4~Smm,冷凝剂温度10℃.结论:在佳条件下制备的滴丸,成型好、均匀,硬度和崩解符合要求,工艺稳定.

    作者:赵承孝;徐捷;李青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含乌骨藤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含乌骨藤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和TLC对方中鸟骨藤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HPLC对方中乌骨藤所含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试管反应良好,沉淀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明显.绿原酸在0.154 8~1.032 0 μg时,峰面积对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5(n=6),平均回收率为97.45%,RSD为1.24%(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含鸟骨藤散的质量控常制标准.

    作者:李广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运用大陷胸汤异病同治解析

    目的:探析大陷胸汤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以《伤寒杂病论》中论述大陷胸汤证条文为根据,参考近现代医家著作,从文献角度整合大陷胸汤异病同治思想.结果:大陷胸汤异病同治思想在近现代医家著作都有记载,对不同的疾病可以起到同样的治疗效果.结论:大陷胸汤的应用要着眼于临床,在临床的实践中掌握其运用.

    作者:贾春红;付晓兵;蒋士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肝胆舒丸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肝胆舒丸治疗;对照组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10 d为1个疗效,共观察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6.7%,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1.7%,有效率为75.0%,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舒丸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向前;党中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建中汤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大建中汤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建中汤颗粒中的人参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g1、Re、Rb1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每袋大建中汤颗粒中含人参皂苷Rg1、Re、Rb1不低于4.00 mg、27.00 mg、35.00 mg.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作制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李响;孙耀志;高松;左静静;陈杰;赵明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植物药止血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概述植物药止血机理研究进展.方法:探讨中药止血的作用机制,并对其止血机理进行归类,探究止血原理,并结合临床止血中药性质与止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止血药和现代医学止血机制有机结合,为中药的炮制提供科学依据.结论:植物止血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辨证配伍是用药关键,且应结合临床需求辨证用药.

    作者:张振巍;张娜娜;李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金欣口服液不同给药途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大鼠模型SIgA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欣口服液不同给药途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模型幼年大鼠支气管肺泡及大肠、小肠灌洗液中模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影响.方法:将88只幼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欣口服液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灌胃组(金高胃组、金中胃组、金低胃组),金欣口服液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灌肠组(金高肠组、金中肠组、金低肠组),预先给药灌胃组(预灌胃组),预先给药灌肠组(预灌肠组),利巴韦林组共11组.RSV滴鼻3d后灌胃给药,连续用药7d后处死.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及大肠、小肠灌洗液中SIgA的水平.结果:模型各组黏膜SIgA的含量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预先给药,高剂量、中剂量组的支气管肺泡及小肠灌洗液中的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利巴韦林组比较,金欣口服液预先给药、高、中剂量组的支气管肺泡中SIgA水平高于利巴韦林组(除金中灌胃组P<0.05外,其余均为P<0.01),在小肠灌洗液中SIgA表达水平方面,金欣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两种给药途径比较,预先给药及高剂量给药时,灌胃组的支气管肺泡中SIgA水平高于灌肠组(P<0.05);在小肠灌洗液中SIgA方面,预先给药时,灌胃组高于灌肠组(P<0.05),而高剂量给药时,灌胃组则低于灌肠组(P<0.05).结论:金欣口服液可有效增加RSV肺炎模型幼年大鼠SIgA的分泌,与利巴韦林比较,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之优势,是治疗RSV感染的有效方剂.在灌胃、保留灌肠两种给药途径方面,两者差异不明显.

    作者:陈超;夏晨;汪受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袁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汤、苏子降气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9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症状缓解后4个月、6个月、24个月调查回访,复发率分别为12.5%、25.0%、37.5%,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0%、6.6%和13.3%,治疗组各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李瑞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重组人白介素-Ⅱ(巨和粒)治疗,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月连用14 d,疗程2个月,并口服中药汤剂(由黄芪、生地黄、仙鹤草、水牛角、牡丹皮、紫珠草等组成),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26例只给予重组人白介素-Ⅱ(巨和粒)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浙贝颗粒干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浙贝颗粒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统一拟定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固化疗期诊断标准、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设立治疗组118例与对照组117例,使用标准化疗方案,同时于化疗前3d加用复方浙贝颗粒或模拟剂,每次1袋,每日2次,连续给药14 d.以一个标准化疗疗程为治疗周期,采用卡诺夫斯基(Kamofsky,KPS)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KP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KPS评分呈下降趋势.结论:复方浙贝颗粒联合1个疗程化疗在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不明显.

    作者:王荣华;侯丽;陈信义;李冬云;许亚梅;白桦;于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加味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复制复合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不同应激因子刺激21 d,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氟西汀组,加味丹栀消遥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按2.5 mg·kg-1、4.08 g·kg-1、2.04 g·kg-1剂量给药,各组均按10 mL·kg-1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1给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应激前灌胃,从造模第22天开始,至动物处死当天,共21 d,实验周期共42 d;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下丘脑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含量明显减少;经过治疗后,氟西汀组与加味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加味丹栀逍遥散低剂量组NE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升高下丘脑内5-HT和NE的含量有关.

    作者:郭晓冬;许二平;李琳;姚建平;卫向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李振华教授治疗鼓胀的经验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鼓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李振华治疗鼓胀的经验.结果:李振华教授认为,鼓胀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及他病如慢性肝炎等转化所致.治疗采用辨证论治,气滞湿阻证用加减逍遥散治疗;寒湿困脾证用胃苓汤合实脾饮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用加减茵陈五苓散治疗;肝脾血瘀用李氏疏肝活瘀汤治疗;肝肾阴虚用加减滋水清肝饮治疗;脾肾阳虚用实脾饮合附子理中汤化裁治疗.结论:李振华教授治疗鼓胀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军;李郑生;万新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刘如秀教授论治外感热病经验

    目的:总结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思路及治疗的有效方剂.结果:刘如秀教授主张提高外感热病疗效的关键是把好气分关,控制并消除气分高热表现,将病情完全中断于气分.同时,外感热病后期应频服养阴生津之剂.结论: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童建霞;周小明;刘金凤;陈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栀逍遥散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体会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复发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灼口综合征等不同疾病,伴随出现心烦、抑郁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时均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结果:病名不同、症状各异的三种疾病,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丹栀逍遥散对伴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的口腔疾病均有良效.

    作者:谷群英;王建凯;牛光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各家针灸学说与针灸学术发展

    目的:探讨各家针灸学说与针灸学术发展的关系.方法:从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学以及针灸的处方、治疗等方面与各家针灸学说的联系进行论述.结果:不同学说与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推动了针灸医学的不断提高,使这门学科逐步完善.结论:各家针灸学说对针灸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作者:高希言;任俊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目的:对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樟树茎能否替代沉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扭体法、浓氨水致咳法、磷酸组胺致喘法研究沉香与樟树茎的醇提物的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樟树茎与沉香的醇提物均对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1),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小鼠有显著的止咳作用(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磷酸组胺致喘的豚鼠有显著的平喘作用(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的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相似;樟树茎可能取代沉香在中药临床上对于镇痛、止咳、平喘疗效的应用.

    作者:周富强;田素英;潘建龙;梅全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