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孙耀志;高松;左静静;陈杰;赵明伟
目的:探寻中医湿热病证的源流.方法:从《黄帝内经》始至清代,通过历代医家对于湿热病证的阐述,从致病特点、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黄帝内经》对湿、热致病的特点,湿邪的来源,湿热病证的临证表现,湿热病证的治则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提出预防湿病的建议.历代医家在《黄帝内经》认识的理论基础上,对湿热病证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结论:对于湿热病证的认识,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历代医家,都丰富了其辨证论治,为后世治疗湿热病证,提供了颇为深刻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谦峰;曾楚华;魏丹丹;袁德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肺癌的病因病机,综合历代医家的认识,对肺癌的每种治法逐一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肺癌多采用扶正培本法、活血化瘀法、化痰利湿法、抗癌解毒法、理肺散结法治疗.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当辨证论治.
作者:李创业;张保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并发抑郁、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依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1例使用盐酸氟哌噻吨片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疾病程度,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HAMD和HAM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疼痛程度差异、HAMD和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并发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中医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左刚;胡斌;许前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加味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复制复合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不同应激因子刺激21 d,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氟西汀组,加味丹栀消遥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按2.5 mg·kg-1、4.08 g·kg-1、2.04 g·kg-1剂量给药,各组均按10 mL·kg-1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1给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应激前灌胃,从造模第22天开始,至动物处死当天,共21 d,实验周期共42 d;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下丘脑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含量明显减少;经过治疗后,氟西汀组与加味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加味丹栀逍遥散低剂量组NE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升高下丘脑内5-HT和NE的含量有关.
作者:郭晓冬;许二平;李琳;姚建平;卫向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吉非替尼每日250 mg,连续口服;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服吉非替尼治疗.两组均于30 d、60d、90d观察病灶变化,治疗至肿瘤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和WHO标准,以女性患者及肺腺癌患者疗效较好.治疗组在疾病控制率和症状改善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浙贝颗粒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统一拟定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固化疗期诊断标准、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设立治疗组118例与对照组117例,使用标准化疗方案,同时于化疗前3d加用复方浙贝颗粒或模拟剂,每次1袋,每日2次,连续给药14 d.以一个标准化疗疗程为治疗周期,采用卡诺夫斯基(Kamofsky,KPS)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KP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KPS评分呈下降趋势.结论:复方浙贝颗粒联合1个疗程化疗在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不明显.
作者:王荣华;侯丽;陈信义;李冬云;许亚梅;白桦;于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联合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2只、移植组12只、模型组12只,三组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治疗组和移植组在造模成功后24h进行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同时点开始电针百会、水沟,造模后7d、14 d时间点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处死,行脑梗死体积测定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治疗组7-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14d治疗组梗死体积比低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高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督脉联合静脉移植干细胞可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与促进神经元再生有关.
作者:汪峰;杨楠;王本国;何宇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只打开颈部皮肤,毕露颈部血管后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即缝合;地黄饮子组动物于术后第4天起按4 mL·kg-1灌服地黄饮子药液,每日1次,给药14 d;尼莫地平组每天按1mg·kg-1给予尼莫地平;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给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自由饮食、活动.在第4天至第7天,第18天至第21天肌肉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 50 mg·kg-,1次·d-1,之后处死动物取材.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细胞基质衍生因子(SDF-1)蛋白含量.结果:在第1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地黄饮子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DF-1含量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第3周末地黄饮子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大鼠脑内SDF-1含量,进一步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
作者:范文涛;王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金代医家何若愚对针灸学的贡献.方法:立足于何若愚医学著作,对其针灸学术观点和成就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何若愚在继承发扬《黄帝内经》《难经》中有关天人相应、气血流注、按时盛衰等理论基础上,提出子午流注、接气通经、补生泻成等针法.结论:何若愚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奥晓静;黄娟;高希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各家针灸学说与针灸学术发展的关系.方法:从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学以及针灸的处方、治疗等方面与各家针灸学说的联系进行论述.结果:不同学说与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推动了针灸医学的不断提高,使这门学科逐步完善.结论:各家针灸学说对针灸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作者:高希言;任俊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内关穴防治化疗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肌肉注射胃复安治疗,观察组采用胃复安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内关穴治疗.结果: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5.19%;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0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内关能显著的预防癌症化疗患者呕吐的作用.
作者:黄银凤;李薇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药材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结果: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其加样回收率在95.18%~97.44%之间.结论: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均富含对人体有益的Mn、Zn、Mg、Ca、Fe微量元素,除Fe元素含量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军;刘玉玺;郭海泉;张小凤;白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中医文献信息检索的研究现状.方法:对27 a来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的发展及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结果:中医文献信息检索取得较大成就,但尚有很多师生不知道中医药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方法.结论: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能增强了中医院校师生的信息意识,通过掌握文献检索获得相关信息,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何明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浊毒内蕴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饭前30 min口服雷尼替丁,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积分情况、HP清除率、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33%,对照组有效率为74.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干菌清除率,治疗组为90.52%,对照组为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愈疡煎治疗浊毒内蕴证胃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安福丽;白东玉;郭喜军;刘胜春;康兰芳;于伟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CA抑制BIU87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C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BIU87细胞株,流式细胞仪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GRP78 mRNA的表达.结果:浓度为0.2 mg·L-1、0.4 mg·L-1的ICA可显著促进BIU87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RT-PCR结果显示浓度为0.2mg · L-1、0.4 mg·L-1的ICA作用于BIU87细胞48 h后,GRP7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抑制BIU87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GRP78基因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
作者:康郑军;孙洁;张妍;沈晓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的患者.方法:将48例均接受相同方案化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2例采用化疗药物治疗,试验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治疗,观察两组间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白细胞减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3周,治疗组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可明显提升白细胞,从而预防和减少感染发生.
作者:冯春;张萍;黄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四方胃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Venusil XBP 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4%磷酸水-乙腈(20:6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46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32~1.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2%,RSD为0.9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四方胃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高聪聪;许闽;周悌强;徐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因服用吗啡类药物所致便秘与气虚气滞证候的关系,明确吗啡类药物导致便秘的中医病机,为建立肿瘤患者因服用吗啡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规范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61例应用吗啡类药物导致便秘患者,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气虚气滞证与排便积分间的相关性与回归性.结果:①Pearson相关系数r=0.956、P=0.000 <0.001,提示气虚气滞证患者严重程度与便秘程度呈直线相关;②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回归方程中,F=632.205,P =0.000 <0.001,提示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即气虚气滞证候积分与排便积分存在一元线性关系.结论:肿瘤患者因服用吗啡类药物所引发的便秘严重程度与其气虚气滞证的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二者具有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作者:张雅月;刘洋;许亚梅;李忠;陈信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1.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45.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ASI评分分别为(6.43±3.63)分和(8.68±4.76)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肖影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误吐大多损胃气,水停也可小便利的理论机制.方法:对《伤寒论》第1条、第106条、第120条至第127条原文进行分析.结果:①第121条“不欲近衣”与第11条的“不欲近衣”怕风寒而又不愿衣服挨近皮肤的表现相同,但后者“不欲近衣”是汗出皮肤湿冷,所以不欲近衣;而前者是误吐阳虚而烦,肌肉虚热而不欲近衣.②抵挡汤是以主药水蛭的古别名“至掌”命名衍化而来,从俗名蚂蟥,到通名水蛭,又到古名至掌,再到通假名抵挡,因以水蛭为主药被命名为抵挡汤.③“不可余药”“余(其他)药”是指抵挡汤和桃核承气汤二者,两者一是因为药力太猛,一是因为作用太轻,用药太轻而误病,用药太猛而损正,故在条文中予以强调.④“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提示水饮内停常见小便不利但也有小便自利者;并根据小便不利可以判断水停部位.结论:误吐大多损胃气,水停也可小便利的理论能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