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聪聪;许闽;周悌强;徐鹏
目的:探讨复方健胰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健胰胶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并行安全性指标监测.结果:①两组治疗后HOMA-IR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IAI治疗后均有明显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OMA-IR降低更明显(P<0.05),IAI升高更明显(P<0.01).②两组在治疗后TG、TC、LDL-C均有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后HDL-C均有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DL-C升高更明显(P<0.01).③治疗组ALT、AST、GGT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指标降低明显(P<0.01).④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BMI、WHR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健胰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进军;陈晓雯;李居一;刘怀珍;钱力维;陈际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加味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复制复合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不同应激因子刺激21 d,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氟西汀组,加味丹栀消遥散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按2.5 mg·kg-1、4.08 g·kg-1、2.04 g·kg-1剂量给药,各组均按10 mL·kg-1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1给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应激前灌胃,从造模第22天开始,至动物处死当天,共21 d,实验周期共42 d;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下丘脑内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内5-HT和NE含量明显减少;经过治疗后,氟西汀组与加味丹栀逍遥散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加味丹栀逍遥散低剂量组NE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升高下丘脑内5-HT和NE的含量有关.
作者:郭晓冬;许二平;李琳;姚建平;卫向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袁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汤、苏子降气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9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症状缓解后4个月、6个月、24个月调查回访,复发率分别为12.5%、25.0%、37.5%,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0%、6.6%和13.3%,治疗组各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作者:李瑞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例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7.69%,治疗组有效率81.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根治术后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胡盘林;刘文;刘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故里进行考察.方法: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固始县吴其濬墓地、故居进行进行现场考察与田野考察,并采访相关人员.结果:考察发现,现固始县遗存有家族墓地,尚存部分故居,而主要活动地东墅已湮然难寻.结论:昊其濬所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固始吴其濬遗迹是重要的中医药文化遗存,具有极大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应当进一步宣传、保护.
作者:程传浩;许敬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测定益母草颗粒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安捷伦ZORBAX SB-Aq(4.6 mm ×250.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5:95)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结果:盐酸水苏碱在0.400 4~4.004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盐酸水苏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1%,RSD为1.11%,精密度、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可靠性高,分离度、准确性、重复性好,适用于益母草颗粒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园;梁月钊;陈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重组人白介素-Ⅱ(巨和粒)治疗,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月连用14 d,疗程2个月,并口服中药汤剂(由黄芪、生地黄、仙鹤草、水牛角、牡丹皮、紫珠草等组成),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26例只给予重组人白介素-Ⅱ(巨和粒)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情况.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近年来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结果:中医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常用活血化瘀法、补肾活血法、补肾温阳化瘀法、理气化痰祛法、益气化瘀止痛法等法治疗,治疗采用大黄磨虫丸特技茯苓流浸膏加味散结镇痛方治疗.目前许多研究认为,EMt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中医药改善EMt免疫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中医药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功能.
作者:徐帅;祁冰;侯丽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药材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结果: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其加样回收率在95.18%~97.44%之间.结论: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均富含对人体有益的Mn、Zn、Mg、Ca、Fe微量元素,除Fe元素含量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军;刘玉玺;郭海泉;张小凤;白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B-M合剂,2:1)对糖尿病小鼠血脂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糖尿病小鼠模型,分为B-M合剂高剂量组、B-M合剂低剂量组、黄连素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B-M合剂高剂量组用B-M合剂200 mg·kg-1,B-M合剂低剂量组用B-M合剂100 mg·kg-1,黄连素组用黄连素200 mg·kg-1,二甲双胍组用二甲双胍200 mg·kg-1.灌胃给药6周后,各组取血清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生化指标.结果:B-M合剂高剂量组能够降低TG、CHO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效果明显优于黄连素或二甲双胍单用.结论: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对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脂代谢紊乱有协同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
作者:孙慧萍;曹军平;闫赋琴;吕鹃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鼓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李振华治疗鼓胀的经验.结果:李振华教授认为,鼓胀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及他病如慢性肝炎等转化所致.治疗采用辨证论治,气滞湿阻证用加减逍遥散治疗;寒湿困脾证用胃苓汤合实脾饮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用加减茵陈五苓散治疗;肝脾血瘀用李氏疏肝活瘀汤治疗;肝肾阴虚用加减滋水清肝饮治疗;脾肾阳虚用实脾饮合附子理中汤化裁治疗.结论:李振华教授治疗鼓胀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军;李郑生;万新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复发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灼口综合征等不同疾病,伴随出现心烦、抑郁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时均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结果:病名不同、症状各异的三种疾病,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丹栀逍遥散对伴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的口腔疾病均有良效.
作者:谷群英;王建凯;牛光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清浊祛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疗法、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浊祛瘀汤灌肠治疗,治疗后比较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两组疗效.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44例(74.58%),对照组治愈31例(51.67%);第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55例(93.22%),对照组40(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浊祛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华;于文俊;马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比较中医处方的关联分析与频次统计方法在中医处方中应用的异同,从而获取较好解读处方关联分析的方式.方法:以妇科医案中的435个痛经处方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关联分析与频次统计,从计算公式及结果方面进行了两种方法异同的比较.结果:关联分析中两个测度值—支持度和置信度代表含义差异较大.通过支持度筛选的计算结果与频次统计类似,而通过置信度筛选的计算结果,频次统计方法难以企及.结论:置信度高而支持度低的药对才是处方关联分析的特色结果,是值得关注的数据挖掘结果.
作者:李园白;崔蒙;杨阳;朱晓博;奚怀平;刘丽红;于琦;田野;张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干祖望教授对慢性咽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提出慢性咽炎应从脾虚论治的观点.结果:干祖望教授对该病的治疗以键脾法为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参以辨证对慢性咽炎采用健脾益气法、健脾渗湿法、健脾润燥法、健脾消痰法、健脾升清法、健脾和胃法、健脾温肾法治疗.结论:干祖望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作者:倪平敏;黄俭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制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将制剂分别置温度为(60±2)℃条件下、湿度为(75±5)%条件下3个月,对制剂中丹参酮ⅡA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较好,丹参酮ⅡA在0.03 ~0.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5,r=0.999 9);保元排毒丸制剂在(60±20)℃温度条件下、湿度为(75±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组方丹参中丹参酮ⅡA成分的含量测定;同时稳定性实验表明保元排毒丸制剂中丹参酮ⅡA成分稳定性良好.
作者:杨洪元;何华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大陷胸汤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以《伤寒杂病论》中论述大陷胸汤证条文为根据,参考近现代医家著作,从文献角度整合大陷胸汤异病同治思想.结果:大陷胸汤异病同治思想在近现代医家著作都有记载,对不同的疾病可以起到同样的治疗效果.结论:大陷胸汤的应用要着眼于临床,在临床的实践中掌握其运用.
作者:贾春红;付晓兵;蒋士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尺骨鹰嘴骨牵引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未能及时复位的小儿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疗效.方法:尺骨鹰嘴骨牵引装置安置成功后,采用牵引较大质量牵引,牵引24 h待断端牵动后再采用正骨手法复位骨折,复位后采用小夹板钢托外固定、小牵引质量维持,牵引14 d后取下尺骨鹰嘴骨牵引.结果:骨折位置得到纠正,基本恢复到解剖对位,为骨折的修复提供良好的解剖位置.结论:对单靠手法难以复位的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尺骨鹰嘴骨牵引后再行手法整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若晨;陈怀斌;陈若雷;王翠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闭合性创伤术后无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辨证论治,气虚发热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阴血不足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瘀血发热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患者体温正常后,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发热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为(5.62±1.21)d,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为(3.36±1.16)d,两组平均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闭合性创伤术后无菌性发热疗效显著.
作者:李浩亮;李俊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失眠动物模型的制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中医理论指导建立的失眠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多因素造模法和单因素造模法.西医理论指导建立的失眠模型的方法主要是有物理法造模法(强迫运动法、水平台环境法、人为物理因素刺激法),化学制剂刺激法等.结果:失眠是临床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在其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过程中,通常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以验证实验及临床假说,进而有效地认识疾病的预防及发生、发展规律.结论:笔者从指导复制模型的不同理论体系(中医、西医)出发,对失眠模型的起源,动物选择,常用动物失眠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回顾,并展望日后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失眠症及催眠药物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刘臻;谢晨;赵娜;杨文佳;陈云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