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于文俊;马永
目的:建立大建中汤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建中汤颗粒中的人参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中的人参皂苷Rg1、Re、Rb1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鉴别项下的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每袋大建中汤颗粒中含人参皂苷Rg1、Re、Rb1不低于4.00 mg、27.00 mg、35.00 mg.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作制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李响;孙耀志;高松;左静静;陈杰;赵明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锡类散在痔瘘科常见疾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混合痔、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同痔瘘科常见疾病应用锡类散进行治疗.结果:锡类散为中医经典名方,早用于喉科用药,后世应用每见奇功,并不断扩展,灵活变通,应用于痔瘘科疾病亦有很好的疗效.结论:锡类散运用于痔瘘科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赵建杰;高颖;邵军;鲁海峰;高贵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从针灸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提升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清洁级小鼠64只,称质量后依据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4组,每组8只.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剩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CTX溶液造成骨髓抑制模型.造模完成4h后,针刺组、艾灸组小鼠分别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施以针刺和艾灸,空白组、模型组陪同固定.同时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3d、5d后割尾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并分批处死小鼠取股骨内骨髓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蛋白表达.结果:针刺、艾灸均可以提高CTX化疗小鼠骨髓组织中黏附分子ICAM-1、VCAM-1蛋白表达,升高外周血白细胞.结论:针灸提高CTX化疗小鼠骨髓组织中黏附分子ICAM-1、VCAM-1蛋白表达,利于造血细胞与组织细胞之间的黏附和信息交换,增强造血细胞对细胞因子反应的敏感性,促进造血细胞的分裂、增殖、释放,应当是针灸参与机体造血调控,修复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损伤,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提升白细胞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金玉晶;曹大明;赵喜新;路玫;焦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因服用吗啡类药物所致便秘与气虚气滞证候的关系,明确吗啡类药物导致便秘的中医病机,为建立肿瘤患者因服用吗啡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规范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61例应用吗啡类药物导致便秘患者,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气虚气滞证与排便积分间的相关性与回归性.结果:①Pearson相关系数r=0.956、P=0.000 <0.001,提示气虚气滞证患者严重程度与便秘程度呈直线相关;②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回归方程中,F=632.205,P =0.000 <0.001,提示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即气虚气滞证候积分与排便积分存在一元线性关系.结论:肿瘤患者因服用吗啡类药物所引发的便秘严重程度与其气虚气滞证的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二者具有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作者:张雅月;刘洋;许亚梅;李忠;陈信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思路及治疗的有效方剂.结果:刘如秀教授主张提高外感热病疗效的关键是把好气分关,控制并消除气分高热表现,将病情完全中断于气分.同时,外感热病后期应频服养阴生津之剂.结论: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童建霞;周小明;刘金凤;陈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1.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45.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ASI评分分别为(6.43±3.63)分和(8.68±4.76)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肖影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失眠动物模型的制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中医理论指导建立的失眠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多因素造模法和单因素造模法.西医理论指导建立的失眠模型的方法主要是有物理法造模法(强迫运动法、水平台环境法、人为物理因素刺激法),化学制剂刺激法等.结果:失眠是临床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在其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过程中,通常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以验证实验及临床假说,进而有效地认识疾病的预防及发生、发展规律.结论:笔者从指导复制模型的不同理论体系(中医、西医)出发,对失眠模型的起源,动物选择,常用动物失眠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回顾,并展望日后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失眠症及催眠药物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刘臻;谢晨;赵娜;杨文佳;陈云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复发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灼口综合征等不同疾病,伴随出现心烦、抑郁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时均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结果:病名不同、症状各异的三种疾病,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丹栀逍遥散对伴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的口腔疾病均有良效.
作者:谷群英;王建凯;牛光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的患者.方法:将48例均接受相同方案化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2例采用化疗药物治疗,试验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治疗,观察两组间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白细胞减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3周,治疗组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可明显提升白细胞,从而预防和减少感染发生.
作者:冯春;张萍;黄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健胰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健胰胶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并行安全性指标监测.结果:①两组治疗后HOMA-IR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IAI治疗后均有明显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OMA-IR降低更明显(P<0.05),IAI升高更明显(P<0.01).②两组在治疗后TG、TC、LDL-C均有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后HDL-C均有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DL-C升高更明显(P<0.01).③治疗组ALT、AST、GGT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指标降低明显(P<0.01).④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BMI、WHR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健胰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进军;陈晓雯;李居一;刘怀珍;钱力维;陈际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并发抑郁、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依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1例使用盐酸氟哌噻吨片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疾病程度,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HAMD和HAM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疼痛程度差异、HAMD和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并发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中医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左刚;胡斌;许前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心得宁口服液对小鼠急性毒性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心得宁口服液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心得宁口服液组灌服大可灌服浓度的心得宁口服液混悬液,每天3次,每次间隔8h;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均正常饮食,连续观察14 d.其每日积累大耐受量为72 g· kg-1,该量已为临床用量的1 200倍,小鼠未出现死亡,处死小鼠解剖.结果:心得宁口服液组小鼠解剖肉眼未见肝、心、脾、肺、肾、胃、肠、脑等有明显异常.心得宁口服液组小鼠第1天体质量为(20.0±0.9)g,第7天体质量为(25.2±1.6)g,第14天体质量为(27.7±1.7)g;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第1天体质量为(19.8±0.8)g,第7天体质量为(25.1±1.4)g,第14天体质量为(27.5±1.7)g.结论:心得宁口服液混悬液口服毒性很小,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易伟国;赵京生;杨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联合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2只、移植组12只、模型组12只,三组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治疗组和移植组在造模成功后24h进行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同时点开始电针百会、水沟,造模后7d、14 d时间点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处死,行脑梗死体积测定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治疗组7-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14d治疗组梗死体积比低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高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督脉联合静脉移植干细胞可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与促进神经元再生有关.
作者:汪峰;杨楠;王本国;何宇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近期止咳及远期防复发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咳嗽期间口服麻杏石甘茶,咳嗽停止即可停药,长不超过14 d.对照组50例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急性发作期给予特布他林压缩雾化吸入,咳嗽停止即可停药,长不超过14 d.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浙贝颗粒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统一拟定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固化疗期诊断标准、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设立治疗组118例与对照组117例,使用标准化疗方案,同时于化疗前3d加用复方浙贝颗粒或模拟剂,每次1袋,每日2次,连续给药14 d.以一个标准化疗疗程为治疗周期,采用卡诺夫斯基(Kamofsky,KPS)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KP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KPS评分呈下降趋势.结论:复方浙贝颗粒联合1个疗程化疗在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不明显.
作者:王荣华;侯丽;陈信义;李冬云;许亚梅;白桦;于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比较中医处方的关联分析与频次统计方法在中医处方中应用的异同,从而获取较好解读处方关联分析的方式.方法:以妇科医案中的435个痛经处方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关联分析与频次统计,从计算公式及结果方面进行了两种方法异同的比较.结果:关联分析中两个测度值—支持度和置信度代表含义差异较大.通过支持度筛选的计算结果与频次统计类似,而通过置信度筛选的计算结果,频次统计方法难以企及.结论:置信度高而支持度低的药对才是处方关联分析的特色结果,是值得关注的数据挖掘结果.
作者:李园白;崔蒙;杨阳;朱晓博;奚怀平;刘丽红;于琦;田野;张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配合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45个肿决,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单针和集束针进行CRFA治疗.术后口服补中益气丸,每次8粒.每日3次.结果:64例患者307个肿决行368次CRFA治疗.平均每个病灶1.2次.术后1个月病灶完全坏死89.3%,部分坏死10.7%.CRFA术后83.5%患者AFP下降至正常.术后1 a生存率为82.1%,2a生存率为63.2%,3a生存率为44.4%.术后1个月完全坏死的病灶超声显示回声增强,部分痛灶内呈囊性变.完全坏死的病灶彩色多普勒检查无血供,不完全坏死区血供减少.完全坏死病灶增强CT不强化,部分坏死者在未坏死区强化.结论:CRFA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方法,其疗效主要取决于针型的选择、合理的布针以及消融的范围,补中益气丸配合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
作者:王存丰;李瑞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含乌骨藤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和TLC对方中鸟骨藤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HPLC对方中乌骨藤所含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试管反应良好,沉淀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明显.绿原酸在0.154 8~1.032 0 μg时,峰面积对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5(n=6),平均回收率为97.45%,RSD为1.24%(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含鸟骨藤散的质量控常制标准.
作者:李广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误吐大多损胃气,水停也可小便利的理论机制.方法:对《伤寒论》第1条、第106条、第120条至第127条原文进行分析.结果:①第121条“不欲近衣”与第11条的“不欲近衣”怕风寒而又不愿衣服挨近皮肤的表现相同,但后者“不欲近衣”是汗出皮肤湿冷,所以不欲近衣;而前者是误吐阳虚而烦,肌肉虚热而不欲近衣.②抵挡汤是以主药水蛭的古别名“至掌”命名衍化而来,从俗名蚂蟥,到通名水蛭,又到古名至掌,再到通假名抵挡,因以水蛭为主药被命名为抵挡汤.③“不可余药”“余(其他)药”是指抵挡汤和桃核承气汤二者,两者一是因为药力太猛,一是因为作用太轻,用药太轻而误病,用药太猛而损正,故在条文中予以强调.④“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提示水饮内停常见小便不利但也有小便自利者;并根据小便不利可以判断水停部位.结论:误吐大多损胃气,水停也可小便利的理论能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解毒化浊方口服加灌肠对输卵管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所有50例患者均为治疗组,采用解毒化浊方口服加保留灌肠疗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并设定正常对照组30例,不采用任何治疗.治疗后分别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正常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相对正常组均升高,经治疗后降低(P<0.05).结论:解毒化浊方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可降低慢性输卵管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使盆腔内瘀血得以消除,解除盆腔粘连.
作者:王连清;刘京芳;张培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