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埋线联合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张艳梅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穴位埋线, 麻杏石甘茶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近期止咳及远期防复发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咳嗽期间口服麻杏石甘茶,咳嗽停止即可停药,长不超过14 d.对照组50例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急性发作期给予特布他林压缩雾化吸入,咳嗽停止即可停药,长不超过14 d.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辅助治疗突发性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电针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确切,并可改善全聋和极度听力损失的症状.

    作者:徐王勇;李同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湿热病证源流

    目的:探寻中医湿热病证的源流.方法:从《黄帝内经》始至清代,通过历代医家对于湿热病证的阐述,从致病特点、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黄帝内经》对湿、热致病的特点,湿邪的来源,湿热病证的临证表现,湿热病证的治则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提出预防湿病的建议.历代医家在《黄帝内经》认识的理论基础上,对湿热病证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结论:对于湿热病证的认识,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历代医家,都丰富了其辨证论治,为后世治疗湿热病证,提供了颇为深刻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谦峰;曾楚华;魏丹丹;袁德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癌中医治法探讨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肺癌的病因病机,综合历代医家的认识,对肺癌的每种治法逐一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肺癌多采用扶正培本法、活血化瘀法、化痰利湿法、抗癌解毒法、理肺散结法治疗.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当辨证论治.

    作者:李创业;张保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补中益气丸配合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配合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45个肿决,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单针和集束针进行CRFA治疗.术后口服补中益气丸,每次8粒.每日3次.结果:64例患者307个肿决行368次CRFA治疗.平均每个病灶1.2次.术后1个月病灶完全坏死89.3%,部分坏死10.7%.CRFA术后83.5%患者AFP下降至正常.术后1 a生存率为82.1%,2a生存率为63.2%,3a生存率为44.4%.术后1个月完全坏死的病灶超声显示回声增强,部分痛灶内呈囊性变.完全坏死的病灶彩色多普勒检查无血供,不完全坏死区血供减少.完全坏死病灶增强CT不强化,部分坏死者在未坏死区强化.结论:CRFA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方法,其疗效主要取决于针型的选择、合理的布针以及消融的范围,补中益气丸配合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

    作者:王存丰;李瑞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药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药材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结果: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其加样回收率在95.18%~97.44%之间.结论: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均富含对人体有益的Mn、Zn、Mg、Ca、Fe微量元素,除Fe元素含量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军;刘玉玺;郭海泉;张小凤;白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吉非替尼每日250 mg,连续口服;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服吉非替尼治疗.两组均于30 d、60d、90d观察病灶变化,治疗至肿瘤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和WHO标准,以女性患者及肺腺癌患者疗效较好.治疗组在疾病控制率和症状改善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目的:对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樟树茎能否替代沉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扭体法、浓氨水致咳法、磷酸组胺致喘法研究沉香与樟树茎的醇提物的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樟树茎与沉香的醇提物均对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1),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小鼠有显著的止咳作用(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磷酸组胺致喘的豚鼠有显著的平喘作用(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的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相似;樟树茎可能取代沉香在中药临床上对于镇痛、止咳、平喘疗效的应用.

    作者:周富强;田素英;潘建龙;梅全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熄风通脑胶囊中夏枯草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熄风通脑胶囊中主药夏枯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控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按文献方法及改进法分别对熄风通脑胶囊中夏枯草进行薄层色谱试验.结果:方法四操作简便,色谱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而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四具有可行性,专属性强,可作为定性鉴别熄风通脑胶囊中夏枯草的方法.

    作者:曾聪彦;吴凤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溃克灵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溃克灵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氨基水杨酸类(SASP)+强的松(P)(简称为“ASA +P”)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渍克灵+氨基水杨酸类(SASP)(简称为“KKL+ AS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CDAI评分、Hb、Plt、ESR、CRP、ALB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①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②对照组复发率明显大于观察组(P<0.01);③对照组治疗前后CDAI评分分别为(6.59±1.38)分、(5.30±1.02)分,观察组分别为(6.63 ±1.44)分、(5.47±1.11)分,两组治疗前后CADI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CA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后Hb、Plt、ESR、CRP、AL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溃克灵治疗IBD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得宁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观察心得宁口服液对小鼠急性毒性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心得宁口服液组和对照组.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心得宁口服液组灌服大可灌服浓度的心得宁口服液混悬液,每天3次,每次间隔8h;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均正常饮食,连续观察14 d.其每日积累大耐受量为72 g· kg-1,该量已为临床用量的1 200倍,小鼠未出现死亡,处死小鼠解剖.结果:心得宁口服液组小鼠解剖肉眼未见肝、心、脾、肺、肾、胃、肠、脑等有明显异常.心得宁口服液组小鼠第1天体质量为(20.0±0.9)g,第7天体质量为(25.2±1.6)g,第14天体质量为(27.7±1.7)g;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第1天体质量为(19.8±0.8)g,第7天体质量为(25.1±1.4)g,第14天体质量为(27.5±1.7)g.结论:心得宁口服液混悬液口服毒性很小,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易伟国;赵京生;杨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芩汤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黄芩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方中黄芩苷含量、芍药苷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黄芩汤的提取工艺.结果:黄芩汤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其处方量药材的10倍,煎煮3次,每次1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良好.

    作者:赵明伟;孙耀志;高松;陈杰;左静静;李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干祖望教授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经验

    目的:总结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干祖望教授对慢性咽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提出慢性咽炎应从脾虚论治的观点.结果:干祖望教授对该病的治疗以键脾法为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参以辨证对慢性咽炎采用健脾益气法、健脾渗湿法、健脾润燥法、健脾消痰法、健脾升清法、健脾和胃法、健脾温肾法治疗.结论:干祖望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作者:倪平敏;黄俭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调心与治神浅释

    目的:浅释中医学的调心与治神理论.方法:对《黄帝内经》等经典医籍中关于心神、调心与治神理论的相关记载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治神是医疗的方向和目标,调心(神)是操作的手段和内容.针灸技术倡导治神为本,气功锻炼强调调心的核心作用,二者并不矛盾,只是在表达的偏重不同而已.气功的调心和针灸的治神相互为用,用气功调心平和医者、病者的心态以静心,达到五神志安和协调,医患同心协力,方能邪祛正安,以平为期.结论:心神影响身心已成为中西医的共识,然何以治神,诸家有论,各不相当,尤多流于理论,操作欠备.笔者首论心主之用,次论气功调心,后论治神之调.提出,调心之于治神,无所分别,乃古代医学模式中的一体两用.

    作者:魏玉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当代名医论治类风湿关节炎规律探讨

    目的:对当代名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经验,探求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对19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继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治疗RA经验的相关文献及著作,应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对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则治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同时将当代名医治疗RA的经验方进行分析,将相关方药记录汇总,并录入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系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用药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当代名医治疗RA 151篇文献中病因病机可分为:外感邪气、脏腑亏虚、气血亏虚、阴阳虚弱、营卫不和、瘀血、痰浊7种,其中以外感邪气常见.治疗HA的经验方及病案中所用方药,共收集110条,其中使用了药物188种,共计1 326药次,平均每方用药数为12.05种,超过或等于3次的药物共有95种.常用的药物是当归、桂枝、甘草、白芍、黄芪、威灵仙、防己、薏苡仁、蜈蚣、川鸟、熟地黄、鸡血藤、青风藤.结论:病邪侵袭、病理产物闭阻、正气虚弱三者共同作用是RA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以祛邪宣痹、化痰祛瘀、扶正培本三大类法则联合使用.常用的药物类别是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温清热药、活血调经药、熄风止痉药、补气药及补血药.

    作者:朱文欣;赵国青;何羿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栀逍遥散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体会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复发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灼口综合征等不同疾病,伴随出现心烦、抑郁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时均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结果:病名不同、症状各异的三种疾病,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丹栀逍遥散对伴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的口腔疾病均有良效.

    作者:谷群英;王建凯;牛光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例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7.69%,治疗组有效率81.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根治术后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胡盘林;刘文;刘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各家针灸学说与针灸学术发展

    目的:探讨各家针灸学说与针灸学术发展的关系.方法:从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学以及针灸的处方、治疗等方面与各家针灸学说的联系进行论述.结果:不同学说与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推动了针灸医学的不断提高,使这门学科逐步完善.结论:各家针灸学说对针灸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作者:高希言;任俊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扶正消积饮辅助化疗及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扶正消积饮辅助化疗及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一线化疗方案治疗4~6周.观察组在化疗开始即采用扶正消积饮口服,每天1剂,化疗结束后进行维持治疗.两组均定期随访直至出现病情进展.评价化疗前后实体瘤疗效;检测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NK、CD3+、CD4+、CD8+),测定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水平,化疗前后KPS评分及气阴两虚、瘀毒内结证证候评分,随访统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实体瘤疗效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NK、CD3+、CD4+及CD4+/CD8+上升,并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8+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EA和CYFRA-2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阴两虚、瘀毒内结证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FS为(7.5±1.72)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8±1.15)个月(P<0.01).结论:采用扶正消积饮辅助化疗及维持治疗中晚期NSCLC,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延长患者的PFS期.

    作者:杨常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锡类散在痔瘘科临床应用举隅

    目的:探讨锡类散在痔瘘科常见疾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混合痔、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同痔瘘科常见疾病应用锡类散进行治疗.结果:锡类散为中医经典名方,早用于喉科用药,后世应用每见奇功,并不断扩展,灵活变通,应用于痔瘘科疾病亦有很好的疗效.结论:锡类散运用于痔瘘科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赵建杰;高颖;邵军;鲁海峰;高贵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疗气功练习中调心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目的:探讨医疗气功练习中调心的特点及重要性.方法:通过自身医疗气功练习体会及对气功、中医学、佛家、遭家文献中与调心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医疗气功练习的目的是使人体精气神充足、阴阳气机和顺,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功法练习的重点是如何进入三调合一的忘我境界中去.在进入三调合一状态之前调心在三调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三调合一状态后则三调融为一体,三者不单独存在,更无先后主次之分.调心是调控心理状态的操作活动,调心的意义是改变日常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使练功者易于进入三调合一的气功境界.结论:调心在中医气功练习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气功练习的基础.医疗气功的调心有很强的自身特色,强调整体心境的自然调节,要求练功时发挥先天心神(即元神)的作用,尽量减少后天心神(即识神)对自身的支配,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中医气功学属于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气功锻炼中的调心特点,并对医家、道家、佛家著作中关于气功调心重要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结合自身中医气功练习体会,探讨中医气功锻炼时调心的重要性.

    作者:郭建红;刘天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