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名医论治类风湿关节炎规律探讨

朱文欣;赵国青;何羿婷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 辨证论治
摘要:目的:对当代名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经验,探求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对19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继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治疗RA经验的相关文献及著作,应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对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则治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同时将当代名医治疗RA的经验方进行分析,将相关方药记录汇总,并录入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系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用药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当代名医治疗RA 151篇文献中病因病机可分为:外感邪气、脏腑亏虚、气血亏虚、阴阳虚弱、营卫不和、瘀血、痰浊7种,其中以外感邪气常见.治疗HA的经验方及病案中所用方药,共收集110条,其中使用了药物188种,共计1 326药次,平均每方用药数为12.05种,超过或等于3次的药物共有95种.常用的药物是当归、桂枝、甘草、白芍、黄芪、威灵仙、防己、薏苡仁、蜈蚣、川鸟、熟地黄、鸡血藤、青风藤.结论:病邪侵袭、病理产物闭阻、正气虚弱三者共同作用是RA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以祛邪宣痹、化痰祛瘀、扶正培本三大类法则联合使用.常用的药物类别是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温清热药、活血调经药、熄风止痉药、补气药及补血药.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建立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制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将制剂分别置温度为(60±2)℃条件下、湿度为(75±5)%条件下3个月,对制剂中丹参酮ⅡA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较好,丹参酮ⅡA在0.03 ~0.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5,r=0.999 9);保元排毒丸制剂在(60±20)℃温度条件下、湿度为(75±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元排毒丸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组方丹参中丹参酮ⅡA成分的含量测定;同时稳定性实验表明保元排毒丸制剂中丹参酮ⅡA成分稳定性良好.

    作者:杨洪元;何华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宣痹舒络汤配合提牵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宣痹舒络汤配合提牵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宣痹舒络汤内服再结合提牵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Cobb角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显著改善,大部分恢复正常工作生活,颈椎Cobb角显著改善,有效率为96%.结论:宣痹舒络汤配合提牵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恢复颈椎曲度.

    作者:郭小伟;张建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地黄饮子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只打开颈部皮肤,毕露颈部血管后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即缝合;地黄饮子组动物于术后第4天起按4 mL·kg-1灌服地黄饮子药液,每日1次,给药14 d;尼莫地平组每天按1mg·kg-1给予尼莫地平;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给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自由饮食、活动.在第4天至第7天,第18天至第21天肌肉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 50 mg·kg-,1次·d-1,之后处死动物取材.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细胞基质衍生因子(SDF-1)蛋白含量.结果:在第1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地黄饮子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DF-1含量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第3周末地黄饮子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大鼠脑内SDF-1含量,进一步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

    作者:范文涛;王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联合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近期止咳及远期防复发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咳嗽期间口服麻杏石甘茶,咳嗽停止即可停药,长不超过14 d.对照组50例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急性发作期给予特布他林压缩雾化吸入,咳嗽停止即可停药,长不超过14 d.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口服麻杏石甘茶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李振华教授治疗鼓胀的经验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鼓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李振华治疗鼓胀的经验.结果:李振华教授认为,鼓胀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及他病如慢性肝炎等转化所致.治疗采用辨证论治,气滞湿阻证用加减逍遥散治疗;寒湿困脾证用胃苓汤合实脾饮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用加减茵陈五苓散治疗;肝脾血瘀用李氏疏肝活瘀汤治疗;肝肾阴虚用加减滋水清肝饮治疗;脾肾阳虚用实脾饮合附子理中汤化裁治疗.结论:李振华教授治疗鼓胀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军;李郑生;万新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谈何若愚对针灸学的贡献

    目的:探讨金代医家何若愚对针灸学的贡献.方法:立足于何若愚医学著作,对其针灸学术观点和成就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何若愚在继承发扬《黄帝内经》《难经》中有关天人相应、气血流注、按时盛衰等理论基础上,提出子午流注、接气通经、补生泻成等针法.结论:何若愚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奥晓静;黄娟;高希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熄风通脑胶囊中夏枯草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熄风通脑胶囊中主药夏枯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控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按文献方法及改进法分别对熄风通脑胶囊中夏枯草进行薄层色谱试验.结果:方法四操作简便,色谱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而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四具有可行性,专属性强,可作为定性鉴别熄风通脑胶囊中夏枯草的方法.

    作者:曾聪彦;吴凤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吉非替尼每日250 mg,连续口服;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服吉非替尼治疗.两组均于30 d、60d、90d观察病灶变化,治疗至肿瘤进展或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和WHO标准,以女性患者及肺腺癌患者疗效较好.治疗组在疾病控制率和症状改善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芩汤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黄芩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方中黄芩苷含量、芍药苷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黄芩汤的提取工艺.结果:黄芩汤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其处方量药材的10倍,煎煮3次,每次1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良好.

    作者:赵明伟;孙耀志;高松;陈杰;左静静;李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例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7.69%,治疗组有效率81.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根治术后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胡盘林;刘文;刘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目的:对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樟树茎能否替代沉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板法、扭体法、浓氨水致咳法、磷酸组胺致喘法研究沉香与樟树茎的醇提物的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樟树茎与沉香的醇提物均对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1),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小鼠有显著的止咳作用(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对磷酸组胺致喘的豚鼠有显著的平喘作用(P<0.05),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樟树茎与沉香醇提物的镇痛、止咳、平喘作用相似;樟树茎可能取代沉香在中药临床上对于镇痛、止咳、平喘疗效的应用.

    作者:周富强;田素英;潘建龙;梅全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癌中医治法探讨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肺癌的病因病机,综合历代医家的认识,对肺癌的每种治法逐一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肺癌多采用扶正培本法、活血化瘀法、化痰利湿法、抗癌解毒法、理肺散结法治疗.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当辨证论治.

    作者:李创业;张保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满山红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满山红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定佳工艺.方法:通过对滴丸的丸质量差异、外观、硬度及崩解时限综合评分,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基质间比例、基质与药的比例、化药温度和滴头高度等条件.结果:满山红滴丸制备的佳条件是PEG4000:PEG6000:药物(2:1:1)在90℃化药,在距冷凝剂液面5 cm处以每分钟30滴速度滴制,滴头口径4~Smm,冷凝剂温度10℃.结论:在佳条件下制备的滴丸,成型好、均匀,硬度和崩解符合要求,工艺稳定.

    作者:赵承孝;徐捷;李青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药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药材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结果: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其加样回收率在95.18%~97.44%之间.结论: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均富含对人体有益的Mn、Zn、Mg、Ca、Fe微量元素,除Fe元素含量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军;刘玉玺;郭海泉;张小凤;白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淫羊藿苷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GRP78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CA抑制BIU87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C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BIU87细胞株,流式细胞仪Annexin/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GRP78 mRNA的表达.结果:浓度为0.2 mg·L-1、0.4 mg·L-1的ICA可显著促进BIU87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RT-PCR结果显示浓度为0.2mg · L-1、0.4 mg·L-1的ICA作用于BIU87细胞48 h后,GRP7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抑制BIU87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GRP78基因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

    作者:康郑军;孙洁;张妍;沈晓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干祖望教授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经验

    目的:总结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干祖望教授对慢性咽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提出慢性咽炎应从脾虚论治的观点.结果:干祖望教授对该病的治疗以键脾法为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参以辨证对慢性咽炎采用健脾益气法、健脾渗湿法、健脾润燥法、健脾消痰法、健脾升清法、健脾和胃法、健脾温肾法治疗.结论:干祖望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作者:倪平敏;黄俭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锡类散在痔瘘科临床应用举隅

    目的:探讨锡类散在痔瘘科常见疾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混合痔、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同痔瘘科常见疾病应用锡类散进行治疗.结果:锡类散为中医经典名方,早用于喉科用药,后世应用每见奇功,并不断扩展,灵活变通,应用于痔瘘科疾病亦有很好的疗效.结论:锡类散运用于痔瘘科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赵建杰;高颖;邵军;鲁海峰;高贵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河南固始吴其濬故里调查报告

    目的:对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故里进行考察.方法: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固始县吴其濬墓地、故居进行进行现场考察与田野考察,并采访相关人员.结果:考察发现,现固始县遗存有家族墓地,尚存部分故居,而主要活动地东墅已湮然难寻.结论:昊其濬所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固始吴其濬遗迹是重要的中医药文化遗存,具有极大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应当进一步宣传、保护.

    作者:程传浩;许敬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溃克灵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溃克灵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氨基水杨酸类(SASP)+强的松(P)(简称为“ASA +P”)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渍克灵+氨基水杨酸类(SASP)(简称为“KKL+ AS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CDAI评分、Hb、Plt、ESR、CRP、ALB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①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②对照组复发率明显大于观察组(P<0.01);③对照组治疗前后CDAI评分分别为(6.59±1.38)分、(5.30±1.02)分,观察组分别为(6.63 ±1.44)分、(5.47±1.11)分,两组治疗前后CADI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CA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后Hb、Plt、ESR、CRP、AL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溃克灵治疗IBD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失眠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目的:探讨失眠动物模型的制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中医理论指导建立的失眠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多因素造模法和单因素造模法.西医理论指导建立的失眠模型的方法主要是有物理法造模法(强迫运动法、水平台环境法、人为物理因素刺激法),化学制剂刺激法等.结果:失眠是临床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在其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过程中,通常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以验证实验及临床假说,进而有效地认识疾病的预防及发生、发展规律.结论:笔者从指导复制模型的不同理论体系(中医、西医)出发,对失眠模型的起源,动物选择,常用动物失眠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回顾,并展望日后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失眠症及催眠药物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刘臻;谢晨;赵娜;杨文佳;陈云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