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明
目的:探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药药材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结果:测定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的Mn、Zn、Mg、Ca、Fe的含量,其加样回收率在95.18%~97.44%之间.结论:10批不同产地山药药材中均富含对人体有益的Mn、Zn、Mg、Ca、Fe微量元素,除Fe元素含量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军;刘玉玺;郭海泉;张小凤;白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复发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灼口综合征等不同疾病,伴随出现心烦、抑郁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时均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结果:病名不同、症状各异的三种疾病,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丹栀逍遥散对伴有肝郁脾虚证更年期症状的口腔疾病均有良效.
作者:谷群英;王建凯;牛光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只打开颈部皮肤,毕露颈部血管后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即缝合;地黄饮子组动物于术后第4天起按4 mL·kg-1灌服地黄饮子药液,每日1次,给药14 d;尼莫地平组每天按1mg·kg-1给予尼莫地平;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给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自由饮食、活动.在第4天至第7天,第18天至第21天肌肉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 50 mg·kg-,1次·d-1,之后处死动物取材.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细胞基质衍生因子(SDF-1)蛋白含量.结果:在第1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地黄饮子组神经功能评分和SDF-1含量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第3周末地黄饮子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大鼠脑内SDF-1含量,进一步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
作者:范文涛;王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中医文献信息检索的研究现状.方法:对27 a来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的发展及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结果:中医文献信息检索取得较大成就,但尚有很多师生不知道中医药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方法.结论: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能增强了中医院校师生的信息意识,通过掌握文献检索获得相关信息,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何明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1.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45.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ASI评分分别为(6.43±3.63)分和(8.68±4.76)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肖影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气功练习中调心的特点及重要性.方法:通过自身医疗气功练习体会及对气功、中医学、佛家、遭家文献中与调心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医疗气功练习的目的是使人体精气神充足、阴阳气机和顺,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功法练习的重点是如何进入三调合一的忘我境界中去.在进入三调合一状态之前调心在三调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三调合一状态后则三调融为一体,三者不单独存在,更无先后主次之分.调心是调控心理状态的操作活动,调心的意义是改变日常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使练功者易于进入三调合一的气功境界.结论:调心在中医气功练习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气功练习的基础.医疗气功的调心有很强的自身特色,强调整体心境的自然调节,要求练功时发挥先天心神(即元神)的作用,尽量减少后天心神(即识神)对自身的支配,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中医气功学属于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气功锻炼中的调心特点,并对医家、道家、佛家著作中关于气功调心重要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结合自身中医气功练习体会,探讨中医气功锻炼时调心的重要性.
作者:郭建红;刘天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肝胆舒丸治疗;对照组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10 d为1个疗效,共观察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6.7%,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1.7%,有效率为75.0%,两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舒丸治疗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向前;党中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联合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12只、移植组12只、模型组12只,三组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治疗组和移植组在造模成功后24h进行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同时点开始电针百会、水沟,造模后7d、14 d时间点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处死,行脑梗死体积测定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治疗组7-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14d治疗组梗死体积比低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高于移植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督脉联合静脉移植干细胞可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与促进神经元再生有关.
作者:汪峰;杨楠;王本国;何宇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的患者.方法:将48例均接受相同方案化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2例采用化疗药物治疗,试验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治疗,观察两组间白细胞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白细胞减少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3周,治疗组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可明显提升白细胞,从而预防和减少感染发生.
作者:冯春;张萍;黄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概述植物药止血机理研究进展.方法:探讨中药止血的作用机制,并对其止血机理进行归类,探究止血原理,并结合临床止血中药性质与止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止血药和现代医学止血机制有机结合,为中药的炮制提供科学依据.结论:植物止血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辨证配伍是用药关键,且应结合临床需求辨证用药.
作者:张振巍;张娜娜;李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金纳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急性脑梗死均有显著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血液流变;而金纳多注射液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血液流变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郭健;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清浊祛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疗法、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浊祛瘀汤灌肠治疗,治疗后比较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两组疗效.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44例(74.58%),对照组治愈31例(51.67%);第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55例(93.22%),对照组40(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浊祛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华;于文俊;马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扶正消积饮辅助化疗及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一线化疗方案治疗4~6周.观察组在化疗开始即采用扶正消积饮口服,每天1剂,化疗结束后进行维持治疗.两组均定期随访直至出现病情进展.评价化疗前后实体瘤疗效;检测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NK、CD3+、CD4+、CD8+),测定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水平,化疗前后KPS评分及气阴两虚、瘀毒内结证证候评分,随访统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实体瘤疗效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NK、CD3+、CD4+及CD4+/CD8+上升,并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8+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EA和CYFRA-2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阴两虚、瘀毒内结证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FS为(7.5±1.72)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8±1.15)个月(P<0.01).结论:采用扶正消积饮辅助化疗及维持治疗中晚期NSCLC,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延长患者的PFS期.
作者:杨常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思路及治疗的有效方剂.结果:刘如秀教授主张提高外感热病疗效的关键是把好气分关,控制并消除气分高热表现,将病情完全中断于气分.同时,外感热病后期应频服养阴生津之剂.结论: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童建霞;周小明;刘金凤;陈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并发抑郁、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依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1例使用盐酸氟哌噻吨片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疾病程度,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HAMD和HAM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疼痛程度差异、HAMD和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并发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中医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左刚;胡斌;许前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以指导人们养生.方法:研究、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理论.结果:《黄帝内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论述了人与自然界相对应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结论:顺应四时的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徐超;赵虹;徐楚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闭合性创伤术后无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辨证论治,气虚发热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阴血不足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瘀血发热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患者体温正常后,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发热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为(5.62±1.21)d,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为(3.36±1.16)d,两组平均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闭合性创伤术后无菌性发热疗效显著.
作者:李浩亮;李俊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干祖望教授对慢性咽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并提出慢性咽炎应从脾虚论治的观点.结果:干祖望教授对该病的治疗以键脾法为核心,根据具体情况参以辨证对慢性咽炎采用健脾益气法、健脾渗湿法、健脾润燥法、健脾消痰法、健脾升清法、健脾和胃法、健脾温肾法治疗.结论:干祖望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作者:倪平敏;黄俭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重组人白介素-Ⅱ(巨和粒)治疗,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月连用14 d,疗程2个月,并口服中药汤剂(由黄芪、生地黄、仙鹤草、水牛角、牡丹皮、紫珠草等组成),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26例只给予重组人白介素-Ⅱ(巨和粒)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重组白介素-Ⅱ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针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确切,并可改善全聋和极度听力损失的症状.
作者:徐王勇;李同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