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幼儿外生软骨瘤一例分析

孙晓云;杨晓林

关键词:幼儿, 软骨瘤, 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查, 软组织肿物, 皮下, 股骨远端, 膝关节, 活动度, 钙化灶, 无压, 片状, 皮肤, 密度, 隆起, 界限, 光滑, 查体
摘要:男,27个月.生后发现左膝肿物,逐渐增大活动受限2个月入院.查体:左膝内侧隆起,皮肤无异常,皮下触及4×5cm大小肿物,质韧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左膝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表现:左膝股骨远端内后方皮下见类圆形软组织肿物,大小约4.5×5.0cm,密度欠均匀,内见片状钙化灶,与邻近组织界限尚清,边缘见分叶.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处置

    从临床工作环境、人为因素、患者行为因素及护理体系因素等方面分析骨科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科室护理安全制度,全员参与构建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环境和药物安全管理,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36例大量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与探讨

    近年来,虽着输血事业的快速进展和社会上突发事件的屡次发生,大量输血作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已被社会认可和肯定.而大量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输血虽是一简单的治疗程序,但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常潜藏其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进行安全输血,既达到预期应有的治疗效果,又可避免由于输血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抢救中尤为重要.

    作者:史艳丽;许朋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并昏迷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对Ⅱ型呼吸衰竭并昏迷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Ⅱ型呼吸衰竭并昏迷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3例患者因肺部感染严重痰多粘稠而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衰并昏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徐迎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临床应用体会(附135报告)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于2000年被引进中国,开始投入临床应用.我院2006年3月开始应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至2010年9月共实施13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5例,男77例,女58例;年龄33~62岁,平均47岁.病史3~11年.Ⅲ度及以上痔124例,直肠粘膜脱垂9例,直肠前突2例.就诊时突出的症状是便后痔核脱出于肛门外,需用手推方可还纳于直肠内,如有炎症水肿痔核嵌顿手推也不能还纳.

    作者:毛华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现状

    迄今为止,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有责任,也有希望在CHB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段智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的护理工作体会

    目的:实现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时,及时准确传递患者信息,达到全程的、连续性的、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方法: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从患者目前状态、背景、评估、建议、时间和责任人5个方面进行交接,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结果: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痕迹管理,强化护士责任意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具体落实,科室之间责任明确,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杨忠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郁证的辩证施护

    郁证是由于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肋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物梗阻,并伴有眩晕、失眠等一系列症状.本证常见于现代医学之神经官能症、癔病、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郁证可见于中风、孕产期及强刺激后.发病以女性居多,但在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节奏加快以及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男性发病者亦有增加的趋势,故重视本病的治疗、护理及预防有着及其重要意义.笔者对郁证患者,为提高疗效,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辨证施护以配合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红;辛燕;李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胸椎结核合并椎旁脓肿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18例患者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正规抗痨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和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韦华升;韦丽琴;韦利芳;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禄丰县结核病知晓率与归口管理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领导、专业人员、病人、农村人群、居民、流动人员、教师、学生,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认识、看法及支持情况,反映专业人员对肺结核病的诊断、分型、管理、监测掌控的深度,分析肺结核病人从出现现状,到就诊、诊断、治疗及转归过程中的认识.方法:使用全省统一的结核病知晓情况调查问卷,2005、2008年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促进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主动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提高病人发现率,降低肺结核病发病率,开展群众结核病知晓率调查.结果:禄丰县结核病知晓率从52%提高到82%,归口管理到位率从78%上升到98%.

    作者:唐华荣;李光润;张继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英词汇对比浅析

    词汇作为语言的表意单位,是造句、作文的基本.在英语学习及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大量实质性的困难并非来自语音或语法,而是来自于没有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由这种差异引起的具体困难尤为明显地表现在英汉翻译方面.

    作者:甄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优质护理服务是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别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科做为优质服务示范病区,通过临床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实施的内容上、医疗安全管理角度上、社会调查等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为推动优质护理服务良性发展,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不断探讨、不断总结.本文就影响临床优质护理服务进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浅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宫外孕漏诊1例

    患者陈*女24岁,外籍打工者(宿迁),2011年1月18日因停经42天来院妇科门诊,尿妊娠试验阳性,血常规示红血球4.3*1012/L,白血球7.6*109/L,血红蛋白110g/L,B超宫腔内见妊娠囊,大小约22*20*10mm,见胚芽.提示早孕.因患者已有一子,要求终止妊娠.给予药物流产,于1月21日服米索前列醇后再行清宫术,术后B超提示宫腔内未见残余物,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患者于2月2日觉下腹部持续性胀痛,可忍,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泻.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头皮撕脱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头皮撕脱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给予患者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心理支持.根据患者伤情及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中,5例行头皮原位回植,3例全部成活,2例部分成活;12例行撕脱头皮反取皮回植,4例行颅骨钻孔、二期植皮,植皮均成活.结论:根据头皮撕脱伤不同的处理方法,采取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赵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腕管综合症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常规法与环指法及拇指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腕管综合症(CTS)神经电生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中常规法、环指法、拇指法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法、环指法、拇指法对53例(79侧)临床诊断为CTS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常规法中52侧正中神经SCV异常,异常率65.8%;环指法中77侧正中神经异常,异常率97.5%;拇指法中67侧正中神经异常,异常率84.8%.常规法同环指法、常规法同拇指法、环指法同拇指法异常率相比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神经电生理感觉传导检查的环指法优于拇指法,拇指法优于常规法.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医学影像设备科技含量高,诊断治疗精确度高,已成为医院和患者的新宠.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减少医疗成本,提高器械的诊断、治疗水平,保证器械的健康运行,就必须强化对器械的维护、保养和检修.本文对影像器械的日常、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修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作者:高记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儿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压力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在工作中的主要压力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床工作的52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科护士压力较大.结论:了解儿科护士压力较大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压力,使之保持身心健康状态,以更好地投入工作.

    作者:杨桂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血液成分冷沉淀的制备研究,开发新的血液品种,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方法:用新鲜冰冻血浆通过解冻、融化、分离、离心、冰冻等工序制备冷沉淀;随机抽取20份已制备好的冷沉淀采用血凝仪检测FⅧ和Fg的含量.结果:新鲜冰冻血浆通过解冻、融化、分离、离心、冰冻等工序制备的冷沉淀容量27±2ml,FⅧ141.32±35IU/袋,Fg210±20mg/袋.结论:我们制备的冷沉淀技术方法先进,产品符合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为合格的血液品种,是临床治疗中常用血液成分,为临床治疗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患者的的治疗提供了保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志军;吴稷;樊琴红;陶红艳;鲁绍芳;董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药干预血管胶原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胶原蛋白(Collagen)是人体内含量多、分布广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人体内皮肤、骨骼、牙齿、肌腱、韧带和血管中,约占体内蛋白质总量的30%.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ECM)中丰富的结构蛋白,在个体的发生、分化、形态形成过程中与其他结缔组织成分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胶原蛋白与机体的生长、衰老及疾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对老年患者夜尿采取的护理对策

    为有助于对老年患者康复,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康复的因素很多,其中夜尿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老年患者夜尿夜尿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白秀芹;张淑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健康干预对手足烧伤患者的影响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烧伤是由于热力、高温、强辐射作用于机体导致的机体损伤,人们对烧伤的知识了解较少,为了促进疾病康复,减少疼痛,提高烧伤病人的生活质量,2009年1月至12月我们对35例手足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健康干预,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