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的护理工作体会

杨忠琼

关键词:急诊病人, 部门间交接, 护理工作体会
摘要:目的:实现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时,及时准确传递患者信息,达到全程的、连续性的、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方法: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从患者目前状态、背景、评估、建议、时间和责任人5个方面进行交接,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结果: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痕迹管理,强化护士责任意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具体落实,科室之间责任明确,确保医疗安全.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干预血管胶原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胶原蛋白(Collagen)是人体内含量多、分布广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人体内皮肤、骨骼、牙齿、肌腱、韧带和血管中,约占体内蛋白质总量的30%.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ECM)中丰富的结构蛋白,在个体的发生、分化、形态形成过程中与其他结缔组织成分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胶原蛋白与机体的生长、衰老及疾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改善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32例有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还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较SDS评分略有下降(62.97±8.32vs65.11±6.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0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较SDS评分显著下降(31.39±6.67 vs 67.5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0天后治疗组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多(31.39±6.67 vs 62.97±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作者:傅小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尿潴留的门诊诊治体会

    尿潴留是外科门诊中常见问题,可分为急、慢性两种.其发生原因多数为机械性梗阻[1],动力性梗阻比较少见.作者统计38例机械性梗阻所致尿潴留的病人,就其门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8例中男性36例,女性2例.年龄在60岁以上37例,1例男性24岁.尿潴留原因有前列腺增生症31例,尿道结石2例,包皮口狭窄1例,前列腺癌1例,女性膀胱颈后唇肥大2例,外伤性尿道狭窄1例.

    作者:刘少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永善县开展计划免疫后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分析开展计划免疫后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永善县历年麻疹疫情资料、个案调查资料及调查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计划免疫后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99%以上、打破了周期性流行规律、呈散发状态、发病季节从冬春二季转移到春夏二季占发病数的88.21%)、发病年龄从小年龄组逐步向大年龄组转移(使用疫苗前0~岁组占86.40%、5~岁组占12.50%、10~岁组占1.0%、20岁及其以上占0.1%;使用疫苗后0~岁组占41.50%、5~岁组占29.50%、10~岁组28.50%、20岁及其以上占0.5%;计划免疫后0~岁组占20.65%、5~岁组占32.61%、10~岁组占40.76%、20岁及其以上占5.98%);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重症典型病例逐渐减少、轻症非典型病例逐渐增多、病程较短,其病情轻重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关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开展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可显著降低麻疹发病率;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其病情较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轻,病程短;非典型病例增多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作者:姚定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010年我院门诊处方评价分析

    目的:对我院门诊用药情况及现状进行回顾性评价,分析其合理性.方法:对我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与分析.结果:单张处方药平均品种数为2.88种;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百分率为45.50%;应用注射剂的百分率为25.17%,处方药应用通用名百分率为100%.结论:该院目前门诊患者用药部分处方指标不够合理,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率明显偏高,有待干预.

    作者:孔宪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健康干预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健康干预,充分达到高压氧治疗效果,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干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将所学高压氧知识及相关疾病知运用护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和手段采取健康教育技巧,为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系统化健康干预.结果:通过分阶段、系统化为患者实施健康干预,使患者顺利进行高压氧治疗,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总有效率达95.9%.结论:实施健康干预,满足了患者对疾病及心理的护理需求,保证患者顺利接受和坚持高压氧治疗,提高高压氧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岳水仙;王巧莲;许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生儿颅骨冠状缝静脉输液的体会

    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细嫩,血管腔小,分支多等特点,而使静脉穿刺成功率较年长儿困难.又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人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减少患儿的痛苦和稳定家长情绪,更是挽救新生儿生命关键技术之一.

    作者:李丽媛;梁海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碘仿治疗外耳道真菌病

    目的:探讨碘仿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6-2008.6 85例(共90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耳,分别采用碘仿纱条、曲咪新软膏及4%硼酸滴耳液治疗.结果:碘仿纱条组有效率100%,曲咪新组有效率90%,硼酸滴耳液组有效率50%.结论:碘仿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疗效确切、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周洁;张国峰;孙晓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诊抢救有机磷中毒洗胃及护理体会

    笔者临床工作20几年,经历有机磷中毒、食物中毒、误服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无数次大小抢救.本文对2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进行观察和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应尽快清除胃内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为有机磷农药毒性强,吸收快,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清除毒物,将危及病人的生命,洗胃是首选抢救措施.洗胃就是利用电动洗胃机的虹吸现象,将水注入胃内并将胃内容物吸出,反复清洗直至胃内清晰为止,大限度减少毒物吸收,挽救病人生命.

    作者:张红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波姆红外线光疗仪治疗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体会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宫颈疾病、阴道疾病、外阴疾病三大类.我院妇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扶余县及周边部分妇女进行了预防性普查普治工作,检查人数为6964人,其中宫颈糜烂510例,阴道炎410例,外阴炎(外阴搔痒)192例,外阴白斑20例,外阴溃疡10例.前庭大腺囊肿30例,尖锐湿疣96例,宫颈肥大201例,宫颈息肉108例.患病总人数为2577例,发病率为37.00%.

    作者:尹利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抽动患儿的家庭护理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1.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作者:谭小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糖尿病(DM)是继心血管病、艾滋病及肿瘤之后第四大致人死亡的疾病.严重的影响了人的健康生活.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与遗传、营养过剩及能量消耗下降、转基因食物及农业产品生产所需农药、化肥对人体代谢的影响有一定关系.是典型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需长期有效地药物饮食、运动的综合治疗.

    作者:郝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160例药敏分析

    NGU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近年来大量流行病研究提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正逐步上升,病程隐匿,迁延,并发症多,危害大.尤其近几年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盲目用药,不规范的治疗很难取得满意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我地区就诊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我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敏感药物及耐药药物.从而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

    作者:闫丽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疝修补术后4种药物方案预防手术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预防手术感染的佳方案及用药合理性.方法:调查我院2009年外科患者在疝修补术后用注射用硫酸奈替米星、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用安曲南、注射用洛美沙星4种药物预防手术感染共280份住院病历的用药情况,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进行评价.结果:在所调查的4种用药方案中,氨曲南是预防感染的佳用药方案选择,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开展药物经济学分析有助于合理选药,以小成本获得大效益.

    作者:周艳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痔上直肠粘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痔78例报告

    目的:探讨PPH手术治疗痔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中国常州易连牌PPH01专用器械对78例痔病患者作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环切术,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min,平均住院5d,无严重并发症,有效控制痔症状.结论:Ⅲ、Ⅳ期痔以往多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基本可以解除症状,但疼痛时间较长,创面愈合慢,住院时间长,有一定的肛门失禁及肛管狭窄等并发症.该手术切除了肛垫上方的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将肛垫及肛管部分组织向上悬吊.同时阻断了痔核的主要供血血管,使术后肛垫上移,痔核供血减少逐渐萎缩.解除了痔的症状,并有效的保护了肛垫的功能.如精细制约的能力,神经感受的能力.PPH手术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术式.

    作者:王新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重视精索脂肪瘤的诊治——附12例病例报告

    精索脂肪瘤是精索的良性肿瘤之一,源于精索、鞘膜内脂肪组织,血运来自精索血管,被覆完整包膜,围绕精索生长向上可伸至腹股沟向下可达附睾或睾丸.因肿瘤扩张腹股沟管及重力牵拉使腹膜成漏斗状而且形成腹膜沟斜疝或脂肪性疝,单纯较小的精索脂肪瘤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临床上多是行斜疝手术时发现,精索脂肪瘤因其在教科书中未被提及,长期以来未引起广大外科医生的重视,加之单发病例早期症状不明显及腹腔镜手术更难发现精索脂肪瘤的存在,故对此病的认识均不全面.

    作者:徐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02例冠心苏合丸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冠心苏合丸的主要成分由苏合香、冰片、乳香、檀香、青木香组成,功能为理气宽胸、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胸闷憋气,其中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因含有马兜铃酸成分,可引起肾功能损害[1].笔者对近几年我市收治的102例因服用冠心苏合丸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义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部主任的相互关系

    医院感染管理目前在我国卫生系统中已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家及各省、市、县卫生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评分标准均列入为医院创等级、复审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这几年各级医院相继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网,出台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且已成为常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医院本身就是各种疾病患者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医院的感染发生率依然较高.有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的病人约占住院病人的5-10%.

    作者:廖庚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颈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颈髓损伤常可伤及呼吸肌,病人死亡率极高,预后多数不佳,我科自2006年至2009年共收治颈髓损伤的病人69例,通过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自艳;朱孔玲;苏贻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诊,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病人在住院期间,除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外,还应得到合理的护理,才能使患者脱离危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早日恢复.

    作者:孙丽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