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因证论治肺疾病

宋莹莹;马健

关键词:肺疾病, 病因病机, 传变, 辨证, 治疗规律
摘要:一般认为肺炎是由外邪侵袭所致,但还需注意有人体正气不足的因素存在;发病遵循着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但在抗生素、激素滥用的今天,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传变特点;在辨证结合辨病的基础上,注意合理地早期配伍益气养阴药物,可扶助正气,祛邪外出;现在尚没有统一的肺炎辨证体系、临床证型分类,造成肺炎的治疗缺乏规范化.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调节入手,立足于辨证论治,主张分型、分期施治,亦有专方专药,重视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标本兼顾,虚实并举,用药灵活,疗效显著,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及有效率,降低了致残率.故综述糖尿病足病因病机、内外治疗方法等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邵鑫;王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六味地黄丸对帕金森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估六味地黄丸对已接受多巴胺替代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多个系统自主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128例应用多巴胺替代治疗的原发性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单用多巴胺替代治疗,六味地黄丸组65例在多巴胺替代治疗基础上合用六味地黄丸.治疗6个月后,两组进行SCOPA-AUT量表评估.结果:六味地黄丸组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性功能三方面症状SCOPA-AUT评分和总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功能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各系统症状发生率方面,六味地黄丸组有增加腹胀、减少大便失禁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患者夜间盗汗和畏热的发生率,减少夜尿、尿失禁、尿频,还能明显减少性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对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系统症状发生率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显示出明显的多系统自主神经症状.本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可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和性功能等多方面改善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

    作者:薛红;虢周科;刘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祛脂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200例

    目的:观察祛脂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用自拟祛脂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与用降糖舒治疗的100例做对照,30 d为1疗程,2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两组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尿糖明显降低(P<0.01,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降脂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66%.结论:祛脂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李景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苓参消痞汤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

    目的:观察苓参消痞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苓参消痞汤加减,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3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80例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5%.结论:参苓消痞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邵世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吕宏生教授辨治痛风经验

    吕师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气血不足,饮食不节,恣食荤腻之品,致运化失调,酿为湿浊,化生痰瘀,痰瘀互结,郁久化热,流注经络关节,内外合邪,蕴结发热所致.治疗方面:湿浊化热,清热利湿治其标;痰湿流注,化浊破瘀通经络;脏腑虚损,调理脾胃固其本.

    作者:李瑞娟;王燕;吕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腊梅花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腊梅花中槲皮素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色谱:Hyper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λ=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 μl.结果:槲皮素在0.2-2 μg(R2=0.9985)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2.08%.结论:HPLC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腊梅花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心平合剂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心平合剂对糖尿痛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NN)、心率变异指数(HRVI)、功率谱的影响,探讨糖心平合剂治疗耱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方法:6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9名)和糖心平合剂治疗组(32名),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对SDNN、HRVI和功率谱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共60例患者,治疗2周后,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1),治疗8周后,仍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可见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别;治疗组在心电图功率谱、心率变异指数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1),而对照组仅在功率谱上体现出疗效(P<0.05).结论:糖心平在治疗糖尿痛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方面,通过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患者心率变异程度,稳定血糖,改善尿糖、尿蛋白含量等手段,取得肯定疗效.

    作者:孙世萍;殷晓轩;宋丽绚;庄皎;崔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已发生肝内或远处转移,或由于合并有严重的肝硬化,已失去手术的佳治疗时机,且放疗、化疗效果均不理想,中医药在肝癌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优势,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服与外敷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在改善肝癌患者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放化疗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防止肝癌复发和转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霞;尤建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佳机会,一般以放、化疗为主,部分患者虽有近期疗效,但毒副反应较大.一些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把肺癌的治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实践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在改善临床症状、减毒增效、防复发转移、延长带瘤生存骀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阮纪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的病因概括为先天脾胃虚弱,后天饮食不节,贪逸少劳,恣情纵欲,加之五志不遂,病机可综合为肝郁、内热、痰湿、气虚.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方加减治疗、中成药治疗,单味药治疗及针灸疗法治疗,均可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毕宁娜;张钟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润肝明目汤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润肝明目汤对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润肝明目汤对干眼症患者45例90只眼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干眼症的阳性病史和自觉症状、泪液分泌试验(schimen 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的改变.结果:总有效率86.67%.结论:润肝明目汤对干眼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吕海江;裴玉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拔罐刺血疗法治疗痤疮

    运用刺血疗法加拔罐治疗痤疮,清热解毒,化瘀消症,改善局部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炎症,促进愈合.

    作者:曲晓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通腑汤灌肠对腹部术后恢复肠道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通腑汤灌肠在腹部术后对恢复肠道功能的疗效.方法:对45例患者采用中药通腑汤灌肠配合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与仅采用常规治疗处理的45例腹部术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术后排便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汤灌肠在腹部术后对恢复肠道功能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蒋永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论道家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中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并滋养了中医学,其中道家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及思维方法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文从中医学基本规律、藏象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中医学方药学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作者:马清翠;路玉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古典刺法在治疗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结近年来针刺包括古典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穴位选择、特殊手法、特殊针具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邓行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辨证分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克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结炎康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

    目的:观察结炎康加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均服用结炎康,针刺双合谷、双足三里穴,每日1次,10 d 1疗程.艾灸足三里、神阙穴,每天1次,每穴2壮,10次为1疗程.结果:临床痊愈7例,显效24例,无效1例,有效率93.76%.结论:结炎康配合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作者:呼敏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加味八珍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 mg,每日3次;弥可保注射液(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500μg,每日1次,肌注;拜阿司匹林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珍汤治疗;平均治疗30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6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及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加味八珍汤治疗DPN疗效显著.

    作者: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为医为师亦儒亦仙——贺全国著名老中医邵经明教授百岁寿辰

    在当今中医界,可称为全国名老中医者已屈指可数;而被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寿达百岁高龄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河南中医学院邵经明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今天隆重庆贺邵先生百岁寿辰,怎能不令人激动而振奋呢!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受到国家主席的亲切接见.他还是当代河南省针灸事业发展的奠基人,荣获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

    作者:许敬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近年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进展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之一,是引起冠心痛、脑血管病、肾脏病及心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生活质量的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本文就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医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香薰疗法等.

    作者:董莹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