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苓参消痞汤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

邵世芳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苓参消痞汤, 肝胃气滞型
摘要:目的:观察苓参消痞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苓参消痞汤加减,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3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80例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5%.结论:参苓消痞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古典刺法在治疗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

    总结近年来针刺包括古典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穴位选择、特殊手法、特殊针具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邓行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关于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的思路与实践

    本文通过对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特点阐述,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的困境,并结合多年从事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提出了重视研究生过程管理的教育理念,从而加强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司富春;许前磊;徐向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内经》酒疗养生撮要

    对<内经>酒疗养生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认为<内经>对酒性的认识,是酒疗养生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酒疗应用的记载,是古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应用酒疗养生之法时,应注意顺酒性、助酒势、借酒力.

    作者:禄保平;韦大文;巴明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益气祛瘀化痰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益气祛瘀化痰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肺功能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CRQ)评分指标,观察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益气祛瘀化痰汤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瘀化痰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

    作者:胡超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芪锌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76例

    目的:观察芪锌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芪锌颗粒,对照组服用儿童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和葡萄糖酸锌颗粒.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能增加易感儿的抗病能力,改善食欲,增强患儿体质,并且未发现毒副作用.

    作者:王昕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3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西药配合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每日1剂.21 d为1疗程,治疗38例.结果:38例中,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20%.结论:该治疗方案可明显减轻和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

    作者:靳华;张明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祛脂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200例

    目的:观察祛脂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用自拟祛脂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与用降糖舒治疗的100例做对照,30 d为1疗程,2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两组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尿糖明显降低(P<0.01,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降脂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66%.结论:祛脂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有确切疗效.

    作者:李景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吕宏生教授辨治痛风经验

    吕师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气血不足,饮食不节,恣食荤腻之品,致运化失调,酿为湿浊,化生痰瘀,痰瘀互结,郁久化热,流注经络关节,内外合邪,蕴结发热所致.治疗方面:湿浊化热,清热利湿治其标;痰湿流注,化浊破瘀通经络;脏腑虚损,调理脾胃固其本.

    作者:李瑞娟;王燕;吕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体外交互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体外交互作用及其对化疗相关基因表述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基于中位效应原则的联合指数法评估重楼抗瘤方与各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的交互作用;Annexin-V-FITC和PJ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化疗相关基因表述水平.结果:重楼抗瘤方与各化疗药联合使用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各单药组.低浓度范围内,联合用药组产生较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联合指数<1.凋亡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各单药组.重楼抗瘤方作用24 h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化疗药物相关基因ERCCI(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1)、β-tublin Ⅲ和Tau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论: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在低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体外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该复方与两化疗药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下调化疗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刘永萍;凌扬;胡文静;谢丽;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脾胃论》药物性味配伍法探析

    目的:探讨<脾胃论>中药物五味配伍疗效关系.方法:研究原著及类、关联性,进一步总结药物的性味配伍方法.结果:<脾胃论>中药物性味配伍,多以辛甘苦并用,起到补脾升举阳气、泻阴火、疏肝理气、除湿热、行气止痛、散结消痞六个方面的作用.

    作者:卫向龙;莫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肾丹对D-gal致衰老模型大鼠细胞因子IL-2、IL-6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丹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00±20 g,77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维生素E组、模型组.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法,除空白组外,各组腹腔注射D-gal(250 mg/kg·d)60 d,造成大鼠拟衰老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中药对照组同时给予金匮肾气丸0.72 g/kg·d灌胃,补肾丹高、中、低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相当于生药2.7 g/kg·d、1.35 g/kg·d、0.675 g/kg·d灌胃.西药对照组每日灌服维生素E 0.027 g/kg·d,每日1次,共60 d.观察血清中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结论:补肾丹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升高D-gal所致衰老模型大鼠的IL-2,降低IL-6的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起到延缓衰老,增强老年机体的抗病能力的作用.

    作者:于淼;姚辛敏;王春雷;张杨;谢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及对β-Ap、Apo B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予以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8 d.结果:治疗后两组的MMSE、ADL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β-Ap、Apo B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VD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作用优于银杏达莫注射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清β-Ap的含量,从而减轻β-Ap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降低血清Apo B的含量,纠正脂蛋白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金杰;贾敬选;郭智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辨证分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克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拔罐刺血疗法治疗痤疮

    运用刺血疗法加拔罐治疗痤疮,清热解毒,化瘀消症,改善局部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炎症,促进愈合.

    作者:曲晓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河南不同产地茜草的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河南不同产地茜草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的方法进行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灰分的测定;用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测定茜草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茜草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别.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茜草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的依据.

    作者:张金鸽;代丽萍;陈随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苓参消痞汤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

    目的:观察苓参消痞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苓参消痞汤加减,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3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80例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5%.结论:参苓消痞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邵世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香丹参注射液的临床新用

    香丹注射液改善微循环,抗体外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对收缩状态的微血管有显著的舒张作用,可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能量代谢,缓解继发性脑缺血;抑制血液凝固,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拮抗Ca2+络合,阻止复活Ca2+凝固作用;改善心功能,减慢心率,减少阵发性心房纤颤,频发性早搏的发生.随着对香丹注射液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临床用途亦越来越广泛,不仅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对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均有良好疗效,并且在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何月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周尔忠诊治胃疾病二则

    肝胆湿热、横逆犯胃与脾胃虚寒是胃疾常见的两大病因,周老临证贯以疏肝健脾、和胃降浊与温中健脾、行气止痛为法则,以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功能为关键,终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磊;王维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因证论治肺疾病

    一般认为肺炎是由外邪侵袭所致,但还需注意有人体正气不足的因素存在;发病遵循着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但在抗生素、激素滥用的今天,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传变特点;在辨证结合辨病的基础上,注意合理地早期配伍益气养阴药物,可扶助正气,祛邪外出;现在尚没有统一的肺炎辨证体系、临床证型分类,造成肺炎的治疗缺乏规范化.

    作者:宋莹莹;马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中前人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出目前各家学者的证型,初步证实肺间质纤维化目前研究的证型规律及临床上常见证型,为进一步研究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型及中医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赵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