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书江;刘琳娜;张东伟
运用中药方剂治疗疾病,关键是其配伍,而药量的变化亦是治好疾病的重要方面,这是中医因人因地因时治宜辨证的体现.
作者:郭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方法:将DG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益胃汤,对照组用吗丁啉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胃排空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胃汤治疗DGP,效果优于吗丁啉片.
作者:郭一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体三教授擅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他以调肝为切入点,采用清、泻、疏、补等调肝之法,选用乌梅丸加减,将其运用于口腔疾病的辨证中,对舌沟炎,口疮等病进行调治,常获佳效.
作者:高天旭;韦大文;郑书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平喘安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祛痰、解痉平喘、气雾疗法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喘安肺汤治疗.2组均7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90.O%.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有效率72.5%.两组相比,P
作者:李健民;张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情志致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志引起的疾病正呈现上升趋势,情志因素在病因学中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情志的生理及其引起疾病的致病机理和因素.
作者:周少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对围绝经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评分标准将42例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口服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重度组治疗前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水清肝饮治疗重度围绝经期效果显著.
作者:李顺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中、西医对预防医学的不同发展过程回顾,分析预防医学与中医养生的关系和各自的特点与不足,指出未来预防医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梁润英;张方毅;马鸿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芩消甲汤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黄芩消甲汤,对照组用扶他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沉、甲状腺功能等,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甲肿消肿时间的差别.结果:治疗后两组FT3、FT4,治疗1周血沉水平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止痛消肿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消甲汤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效果优于扶他林.
作者:丁继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片外用治疗甲虫皮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季德胜蛇药片外用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治愈66例,显效4例,有效率100.O%,对照组有效率79.O%.结论:季德胜蛇药片安全有效,可作为甲虫皮炎治疗的首选药物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达英-35、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二陈汤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痤疮、多毛等症状改善.②两组BMI、WHR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H、T、HOMA-IR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O.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彩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语言障碍是中风病的主症之一,通过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文献中,有关治疗该病的方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并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和科研组方有一定帮助.
作者:张红瑞;周红霞;王新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从病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概述了近年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研究状况,认为本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辨证论治采用分期治疗与脏腑辨治相结合,并简述了针刺、雾化吸入等治疗方法.
作者:姜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各34例.治疗组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肌注卡介苗素.治疗组进行治疗前后病情比较;两组进行病情好转情况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减轻,病程缩短,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有效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作者:李惠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治疗,针刺治疗结合西医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1-2疗程.结果:53例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O%.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建海;孟凡婷;吴义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小儿慢性咳嗽,从肺论治包括肺郁久咳、肺伤久咳、肺虚久咳;从脾论治包括脾困久咳、脾虚久咳;从肾论治包括肾阴虚久咳、肾气虚久咳.不同证型采取不同方药辨证论治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成淑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医方剂是中医药研究的核心内容,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建立高质量方剂数据库,是信息时代中医药研究的新趋势.然而由于各研究机构和个人收集数据的差异,在对这些方剂教据进行整合时存在大量重复和冗余.讨论了识别方剂同一性对方剂数据库的必要性,提出了内容识别和名称两种识别方剂同一性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数据库的构建中,为研究中医方剂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顾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乌梅丸主治蛔厥、又主寒热错杂之久利.通过收集总结近些年各医家在临床灵活运用乌梅丸(汤)加减治疗多种现代疾病,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妇科、泌尿系统等,体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医经方的有效性、实用性.
作者:周贤;王光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悸宁丸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快速型心律失常病例(室上速、室速、房扑、房颤者除外)随机分成心必宁丸治疗组与倍他乐克片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选比例为2:1,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134例,对照组65例,心悸宁丸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倍他乐克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心悸宁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4%,倍他乐克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叉.结论:心悸宁丸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心悸不安、胸闷痰多、心烦失眠等临床症状,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李庆海;李庆玉;史海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文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组织结构出发,详细地探讨了PCL损伤的重建手术方法,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PCL损伤治疗的研究近况及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崔宪春;聂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从四个方面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即1.以实践教学为中心;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把新的成果引入教学中.
作者:罗晓铮;石延榜;董诚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