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犬自发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蔡瑞芬;崔毓桂;华立新;贾悦;马鼎志;王兴海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动物模型, 犬
摘要:目的:以老年犬自发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前列腺病理解剖、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方法:选择6~13岁老年杂种家犬,经肛门指检、直肠探头B超和手术直视下测量前列腺体积,10只前列腺显著增生(BPH组)和6只未增生(对照组)的老年犬为观察对象,测量血清睾酮(T)、雌二醇(E2)、酸性磷酸酶(AC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B超和实测表明,BPH组前列腺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BPH组分别为(14.7±2.3)和(13.8±1.9)cm3,对照组分别为(8.4±1.0)和(8.4±1.9)cm3,P<0.01];BPH组和对照组血清激素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性[T分别为(14.3±2.9)和(16.4±4.0)nmol/L,E2分别为(137.6±70.8)和(164.4±82.0)pmol/L,P>0.05];ACP分别为(6.63±2.76)及(4.92±2.19)U/L,BPH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SA水平分别为(5.6±0.78)及(3.10±0.54)μg/L,P<0.01.组织学检查发现,BPH组前列腺腺体增生,上皮细胞高度增加,间质相对较少,腺腔内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大量长而分支多的乳头.结论:自发性BPH的老年杂种家犬是人类BPH病因学和药理学研究有用的实验动物.
中华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基因GFRα1在小鼠精子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受体基因GFRa1在小鼠精子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间隔24 d 2次腹腔注射白消安建立小鼠精子再生动物模型.根据第二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1、2、3、4、6、8、10周共7组(8只/组),8只正常小鼠作对照组,分别于相应时点取材,进行光镜和电镜的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GFRa1 mRNA的表达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FRa1 mR-NA表达定位.结果:2次给药后第1~2周,GFRa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在第2周达到高峰;在给药后第3~4周明显下降,比正常表达水平明显减弱,并在第4周达到低谷;随后几周内表达又逐渐增强,于第10周恢复到正常水平.原位杂交显示,GFRa1主要表达于未分化的精原细胞.结论:在小鼠精子再生过程中,GFRa1的表达参与调节精原干细胞的去向调节,高表达时促进其进行自我更新,低表达时降低对GDNF的反应性,促进其分化,并产生成熟的精子.

    作者:张茨;胡传义;王玲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成都地区549例大学生精子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大学生精子质量现状.方法: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技术,检查成都地区14所高校549例志愿学生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b级精子、精子活率及精子运动功能.以精子密度≥20×106/ml,a+b级精子≥50%或a级精子≥25%为参考标准,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来统计调查结果;同时,以精子的密度和活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49例志愿者的精子密度、a+b级精子、a级精子及精子活率分别为(50.90±27.31)×106/ml、(42.21±15.38)%、(29.48±13.71)%及(56.40±14.77)%,其中正常组345例(62.84%),异常组204例(37.16%).正常组精子的曲线速度(VCL)、路径速度(VAP)及直线速度(VSL)均大于25μm/s,VCL、VAP、VSL及运动的直线性(LIN)、运动前向性(STR)均显著大于异常组(P<0.01).异常组中,187例精子活力异常(91.67%),39例精子密度异常(19.12%),22例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异常(10.78%),未发现无精子症者.549例志愿者的精子的密度和活率均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结果.结论:成都地区大学生精子质量异常的情况比较突出,其精子的密度和活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的结果相比呈下降趋势.

    作者:李刚;黄萍;马厚芝;葛玲;谢奕;万启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组织工程在男科学中的应用

    外伤、肿瘤、疾病或先天性畸形可导致生殖器官的组织缺损或功能衰竭,终需要重建.组织工程使细胞移植、材料科学和工程学朝向生物替代品方向发展,以达到恢复和维持正常功能.这些新技术近来已被引进男科学领域.本文以这些近的进展作为基础,简要介绍了组织工程在男科学的未来方向.

    作者:陈昭典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的护理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隐睾症病人,睾丸牵引固定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认为手术年龄应选择在2岁前为适宜[1].由于儿童有其自身的身心发育特点,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和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是取得手术成功的保障.现将我科收治的此类患儿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阴茎完全离断再植成功1例

    病人,23岁,因精神受挫于1999年8月20日,用玻璃片将阴茎完全割断5 h入院.检体:神清,面色苍白,血压12/7kPa,阴茎体自根部离断,残断血凝块附着,离断部分长约7 cm,断面参差不齐.

    作者:李焕军;管心平;张磊;王金清;万永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N-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2 d SD雄性大鼠复制单侧隐睾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隐睾组、隐睾+L-NAME组[术后腹腔注射L-NAME,10 mg/(kg·d)],每组大鼠各10只.术后7 d,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O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睾丸组织中NOS活性.结果:术后第7 d,与假手术组睾丸相比,隐睾组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显著增加,隐睾+L-NAME组睾丸发生凋亡的生殖细胞数比隐睾组显著减少(P<0.01),隐睾+L-NAME组睾丸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与隐睾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隐睾组织中NO和NOS升高是隐睾生殖细胞凋亡增加的病理机制之一,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来降低睾丸组织生殖细胞的凋亡发挥其保护作用.

    作者:高晓康;杨波;王禾;邵晨;刘贺亮;邵国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斑块磨削和改良Nesbit技术治疗阴茎硬结症

    目的:探讨斑块磨削和改良Nesbit技术治疗阴茎硬结症的疗效.方法:11例阴茎硬结症病人行斑块磨削和改良Nesbit技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均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9例术前无勃起功能障碍者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性生活;8例伴有阴茎勃起时弯曲者中,2例由于斑块范围过大,术中矫正不彻底,仍残留有轻微弯曲;5例伴有勃起疼痛的病人术后均获改善,仅1例有轻微的间歇疼痛;但以上情况均不影响性生活.结论:斑块磨削和改良Nesbit技术治疗阴茎硬结症操作方便,近期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继红;宋晓东;王涛;王少刚;郭小林;叶章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钙通道拮抗剂作用机制及其对人类精子的影响

    钙离子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广泛存在于体细胞内,因而钙通道拮抗剂(CCB)被广泛应用于心脏、骨骼肌和神经元等研究及心血管疾病治疗.随着对人类精子细胞膜钙离子通道的研究深入,不仅阐明了CCB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研究CCB对精子的形态、活力及顶体反应的影响,证明CCB对人类精子的功能有明显影响,并为男性药物避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李路;刘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预移植在胚胎移植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预移植在胚胎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在超声波引导下胚胎移植114个周期,其中101个周期进行预移植.比较预移植与未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按预移植与实际胚胎放置深度差值分组,并比较两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预移植周期与未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59.41%和61.54%,35.81%和31.43%,P均>0.05);按预移植与实际胚胎放置深度差值分组后,两组妊娠率和种植率统计学差异也无显著性(61.54%和58.67%,40.79%和34.09%,P均>0.05).结论:在胚胎移植技术中,预移植不能准确指引胚胎移植深度.

    作者:孙海翔;胡娅莉;王玢;张宁媛;许争峰;王慧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趋势和用药对策

    目的:监测、分析尿路感染(UTIs)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998年~2002年从UTIs病人中段尿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798株感染菌,对其中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阿米卡星(AMK)、氨苄西林(AMP)、头孢唑林(CFZ)、头孢呋欣(CXM)、头孢三嗪(CRO),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萘啶酸(NAL)、环丙沙星(cIP)、复方新诺明(SXT)、呋喃妥因(NIT)等11种药物的敏感试验;对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苯唑西林(OXA)、AMP、CFZ、CIP、庆大霉素(GEN)、万古霉素(VAN)、SXT、NIT等8种药物的敏感试验;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规则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肠杆菌科细菌仍是UTIs的主要分离菌.在所有的分离菌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66.0%),其余依次为肠球菌(6.5%)、克雷伯菌属(6.0%)、葡萄球菌(5.4%)等.大肠埃希菌对CIP、SXT和AMP的耐药率分别为56.0%、67.0%和78.9%;对CIP的耐药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为46.6%,2002年为59.4%,并表现了对NAL更高的耐药率.而大肠埃希菌对NIT和AMK的耐药率分别为8.9%和4.9%.ESBLs的阳性率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分别为12.9%和33.3%.对CIP的高耐药率还出现在葡萄球菌(38.1%),肠球菌(61.5%)和链球菌(95.2%)中;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5.2%;但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NIT的耐药率仅为2.4%和11.5%.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对很多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已不容忽视.持续进行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有利于临床经验用药.就目前而言,适合的经验用药应推呋喃妥因.

    作者:邵海枫;王卫萍;张小卫;李珍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大鼠阴茎海绵体NOSⅠ、NOSⅢ 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阴茎海绵体中一氧化氮合酶(NOS)Ⅰ和Ⅲ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取雄性SD大鼠阴茎组织,应用高度特异性抗体经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分别检测NOS Ⅰ、NOSⅢ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NOSⅠ和NOSⅢ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有NOSⅠ和NOSⅢ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且NOSⅢ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多于NOSⅠ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不同的NOS亚型可能共同参与阴茎勃起的调控.

    作者:史俊萍;赵咏梅;祁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雄激素受体mRNA在大鼠颌下腺的定位及功能

    目的:探讨大鼠颌下腺雄激素受体(AR)mRNA的定位,并对其潜在的功能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AR mRNA在颌下腺的定位,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结果:AR mRNA主要分布在颌下腺的分泌管、排泄管及周围的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内.信号物质均分布在胞质内,胞核阴性;在实验组加入一定浓度的睾酮后,培养细胞的上清液中EGF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颌下腺有AR的存在,且AR是由颌下腺自身合成的.雄激素作用于培养的颌下腺细胞,能引起培养细胞分泌EGF能力的增加,说明雄激素与颌下腺上的AR结合后,通过特定的生理过程,刺激了颌下腺的分泌功能.提示AR基因可能在调节颌下腺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其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10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从临床分泌物标本中获得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cHSP)10基因.方法:用cHSP10特异性引物从20例金标法阳性的临床分泌物样本中扩增cHSP10基因,并经测序证实.结果:从20例金标法阳性标本中的1例扩增出cHSP10基因全长片段,开读框架为306bp,编码102个氨基酸,第194位核苷酸的改变导致氨基酸发生相应改变.结论:从金标法阳性的临床分泌物标本中可以克隆出cHSP10,这为进一步构建重组cHSP10的表达质粒打下了基础.

    作者:张红烨;陆金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深圳地区男性沙眼衣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在一些国家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而且在育龄人群中检出率高[1].感染Ct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盆腔炎、不育症.本研究检测了2 696例来深圳博爱医院就诊病人(包括男性不育病人205例)的Ct感染情况,对深圳地区Ct感染及其与男性不育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郭永忠;史冰洋;叶峰山;刘延涛;初国海;姚艳梅;陈立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利用基因芯片研究无精子症相关基因及RAP1A基因初步探讨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生育人睾丸组织与无精子症病人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方法:抽提正常生育人睾丸组织与无精子症病人睾丸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过点样、杂交及洗涤后,通过计算机观察两者表达谱的差异情况,随后通过文献检索系统对其中明显上调的基因之一RAP1A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623条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明显上调的基因RAP1A与人类精子调控关系密切.结论:基因芯片筛选正常生育人睾丸组织与无精子症病人睾丸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速度快的特性,可用于高通量筛选无精子症基因以及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杨波;高晓康;王禾;刘贺亮;陈宝琦;袁建林;邵国兴;邵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促发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

    获能是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转运期间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获能的分子机制相当复杂,目前尚未明确,但促发获能的起始分子事件已初步确定,包括精子细胞膜表面胆固醇外流、膜电位的改变、蛋白磷酸化等.本文综述了促发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前景.

    作者:龚伟;肖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犬自发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老年犬自发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前列腺病理解剖、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方法:选择6~13岁老年杂种家犬,经肛门指检、直肠探头B超和手术直视下测量前列腺体积,10只前列腺显著增生(BPH组)和6只未增生(对照组)的老年犬为观察对象,测量血清睾酮(T)、雌二醇(E2)、酸性磷酸酶(AC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B超和实测表明,BPH组前列腺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BPH组分别为(14.7±2.3)和(13.8±1.9)cm3,对照组分别为(8.4±1.0)和(8.4±1.9)cm3,P<0.01];BPH组和对照组血清激素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性[T分别为(14.3±2.9)和(16.4±4.0)nmol/L,E2分别为(137.6±70.8)和(164.4±82.0)pmol/L,P>0.05];ACP分别为(6.63±2.76)及(4.92±2.19)U/L,BPH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SA水平分别为(5.6±0.78)及(3.10±0.54)μg/L,P<0.01.组织学检查发现,BPH组前列腺腺体增生,上皮细胞高度增加,间质相对较少,腺腔内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大量长而分支多的乳头.结论:自发性BPH的老年杂种家犬是人类BPH病因学和药理学研究有用的实验动物.

    作者:蔡瑞芬;崔毓桂;华立新;贾悦;马鼎志;王兴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硫酸半乳糖甘油酯和硫酸脂固定蛋白1在精子与卵子细胞膜结合中的作用

    精子与卵子细胞膜间相互作用是哺乳动物受精的关键步骤.在精子-透明带的结合过程中,精子、卵子表面多种蛋白参与相互识别过程.硫酸半乳糖甘油酯(SGG)存在于哺乳动物、低等脊椎动物的精子中,主要位于精子头部,在精母细胞偶线期和粗线期的早期合成.硫酸脂固定蛋白1(SLIP1)存在于脊椎动物的精子或卵子中,在精子头部定位与SGG相似.SGG可与SLIP1特异性结合,在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SGG和SLIP1在生殖细胞表面的定位、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封小美;汪俊军;黄宇烽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男性不育病人精浆血管紧张素Ⅱ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人精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精液常规指标的影响及其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方法:通过固相提取-高效液相分离-放免法(SPE-HPLC-RIA)测定43例不育男性(无精子症13例,少弱精子症8例,弱精子症17例,精液常规正常5例)和10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血浆和精浆AngⅡ.结果:精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血浆AngⅡ水平,为血浆值的3倍多(P<0.01);无精子症组精浆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生育与不育男性(P<0.05);血浆、精浆AngⅡ与精子密度、活力、存活率、畸形率和精子顶体反应率等均无相关性.结论:精浆AngⅡ很可能由男性生殖道局部产生,除睾丸、附睾外,前列腺和(或)精囊也可能是其来源;无精子症病人精浆高AngⅡ水平的原因及精浆AngⅡ在男性生育调节中可能发挥的具体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郑松;李铮;王益鑫;向祖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肾移植病人精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剂量环孢素A(csA)对肾移植病人精液主要参数和精子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对18例应用不同治疗剂量csA的肾移植病人的精液进行主要参数和精子形态学分析,并与12例正常男性精液进行比较.结果:csA剂量在1.5~3.0 mg·Kg-1·d-1及3.1~5.5 mg·Kg-1·d-1时,病人精液的主要参数与正常男性精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病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正常男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治疗剂量的CsA对肾移植病人的精液主要参数无明显影响,但对精子形态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许龙根;徐惠明;张军荣;宋启哲;戚晓平;王鑫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