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王永福

关键词:
摘要:根据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不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分为特发性PAH、遗传性PAH、药物/毒物相关性PAH和疾病相关性PAH(如CTD)、先天性心脏病等)四大类[1].在临床实践中,PAH已经成为CTD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精确诊治CTD相关PAH(CTD-PAH)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风湿免疫科医师与心脏病和呼吸病学医师、临床护理专家、放射科医师等能处理相关问题的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协作.笔者提倡,首先应提高对CTD患者可能出现的PAH症状的认识和警惕;其次,应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规范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出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后,在靶向药物治疗PAH的同时,应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改善疾病预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R脊椎蛋白1协同Wnt3A通过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目的 探究R脊椎蛋白1 (RSPO1)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xCELLigence系统研究RSPO1对C2C12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ELISA法检测护骨因子的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利用TOPflash T细胞因子(TCF)报告质粒检测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累积情况.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SPO1对C2C12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无影响.RSPO1单独处理上调ALP活力(2.85±0.08和1.74±0.21,t=3.014,P<0.05)及护骨因子表达能力(1.29±0.13和1.0±0.21,t=3.348,P<0.05)较弱,而RSPO1及Wnt3A协同处理可显著增强ALP活力(81.37±5.08和1.74±0.21,=31.31,P<0.01)并上调护骨因子表达(5.26±0.60和1.00±0.21,t=6.99,P<0.01).RSPO1协同Wnt3A激活TCF活性并诱导β-catenin蛋白积累(3.28±0.18和1.00±0.21,t=10.94,P<0.05).但是,单独RSPO1对TCF的活性及β-catenin积累无影响(1.25±0.08和1.0±0.21,t=2.225,P>0.05).结论 RSPO1可协同Wnt3A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细胞成骨分化,提示RSPO1有望应用于RA的治疗.

    作者:彭杨茜子;刘庆梅;马彦云;贺玲玲;赵东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不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分为特发性PAH、遗传性PAH、药物/毒物相关性PAH和疾病相关性PAH(如CTD)、先天性心脏病等)四大类[1].在临床实践中,PAH已经成为CTD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精确诊治CTD相关PAH(CTD-PAH)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需要风湿免疫科医师与心脏病和呼吸病学医师、临床护理专家、放射科医师等能处理相关问题的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协作.笔者提倡,首先应提高对CTD患者可能出现的PAH症状的认识和警惕;其次,应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规范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出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后,在靶向药物治疗PAH的同时,应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王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KL-6检测在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KL-6(Krebs yon den lungen-6)作为生物标志物对CTD肺间质病变诊断、影像表现及活动性评估的价值.方法 75例CTD患者分为合并肺间质病变组(44例)、不合并肺间质病变组(31例),而合并肺间质病变组再按肺CT影像分型及分级再分别分为3组,按肺间质病变活动与非活动分为2组.以ELISA法测定血清KL-6浓度,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CTD肺间质病变组的血清KL-6浓度[(1 118±877) U/ml]明显高于不合并肺间质病变组[(253±144)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47,P<0.01).以500 U/ml为阳性标准,血清KL-6浓度对CTD合并肺间质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87.1%、88.9%、69.2%.在合并肺间质病变组的影像分型中,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型,蜂窝病变为主)、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型,毛玻璃与网格病变为主)与未定型分组间的血清KL-6浓度[分别为(1 104±843) U/ml、(1 242±1 039) U/ml、(815±400) 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P=0.84).但合并肺间质病变组的影像病变累积分级中,病变分布范围广的患者血清KL-6浓度[(1 910±918) U/ml]较病变分布范围窄组的血清KL-6浓度[(459±268) U/ml]更高(Z=-4.364,P<0.01).肺间质病变活动组患者的血清KL-6浓度[(1 478±917) U/ml]也较肺间质病变非活动组[(598±475) U/ml]的高(Z=-3.915,P<0.01).结论 血清KL-6浓度测定有利于CTD肺间质病变的诊断及肺病变范围及活动度的评估.

    作者:刘倩;赵振军;张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损害一例

    患者男,41岁,因“腰背痛12年,臀区痛2年,加重2个月”于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0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劳累后加重,不伴夜间痛及翻身困难,无臀区痛、双侧大腿根痛、足跟痛、外周关节肿痛,就诊于某中医院,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中药”口服,腰背痛未减轻,之后间断口服“止痛药(具体不详)”,未规律诊治.2013年2月腰背痛加重,且出现臀区痛,伴夜间翻身困难,伴晨僵,持续时间约1h,同时出现午后低热,体温波动于37.5℃左右,伴盗汗、乏力,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实验室检查ESR升高(具体数值不详),HLA-B27(+),T细胞检测试剂盒(T-spot)(+),行“腰椎X线示腰椎竹节样变,腰椎MRI示L2、3椎体异常信号影”,考虑“AS,椎体结核不除外”,予“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口服2个月,腰背痛未见缓解,自行停药,同时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药物规律口服2年,抗结核治疗1年后低热、乏力、盗汗症状消失,腰背痛、臀区痛略减轻.

    作者:贾媛;马丹;张莉芸;张改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在筛查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4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AH组)和52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压、血尿酸、TC、TG及血糖水平,并行高频超声观察2组双侧第一跖趾、踝、膝、肘、腕及第一掌指关节的病变情况.采用t检验、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AH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发生率[43%(19/44)、23%(10/44)、14%(6/44)]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995、13.129、7.564,P均<0.01);②AH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侧第一跖趾、踝、膝、肘关节“双轨征”(分别为53、48、23、7个关节与0、0、0、0个关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H组双侧第一跖趾、踝关节滑膜增生的发生率[1.5%(8/528),1.3%(7/528)]也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624),0.2%(1/6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521,P<0.01;x2=5.634,P<0.05);2组双膝关节骨侵蚀、关节积液的发生率[1.7%(9/528)比0.3%(2/624),6.0%(32/528)比0.96%(6/6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793,P<0.05;x2=23.623,P<0.01);AH组528个关节中4个关节发现痛风石,分别为右侧第一跖趾、双膝及左侧第一掌指关节,健康对照组未发现痛风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关节内点状强回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生存在相关性.部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已出现类似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超声表现,因此高频超声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关节病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尤其筛查的重点在第一跖趾、踝及膝关节.

    作者:赵娜;孙小凤;王少坤;汤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窝蛋白-1对MRL/lpr狼疮鼠肾损伤及肾小球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窝蛋白(caveolin)-1对MRL/lpr狼疮小鼠肾损伤及肾小球紧密连接蛋白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BALB/c小鼠):5只;MRL/lpr自发性狼疮小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即空白载体组,caveolin-1转染组,每组6只.检测小鼠尿蛋白定量(24 h)、血尿素氮、肌酐水平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ccludin,claudin-5及ZO-1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尿蛋白定量(24 h)[(2 894±437) mg,(412±72)mg]、尿素氮[(8.7±1.5) mmol/L,(6.9±0.4) mmol/L]、肌酐[(106±22) μmol/L,(85±4) μmol/L]均明显上升,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265±17,61±6),occludin(114±12,190±12),claudin-5 (60±5,80±6)及ZO-1 (98±11,206±15)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caveolin-1转染后,小鼠的尿蛋白定量(24 h)[(1 253±249) mg,(2 894±437) mg]、尿素氮[(6.5±1.3) mmol/L,(8.7±1.5)mmol/L]、肌酐[(78±17) μmol/L,(106±22) μmol/L]水平均明显下降,occludin (218±16,114±12),claudin-5 (87±6,60 ±5)及ZO-1 (313±17,98±1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Caveolin-1蛋白在LN肾组织的表达升高,通过降低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参与LN的发病.

    作者:冯欣;高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原贮积症Ⅱ型伴强直脊柱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19岁,因“反复乏力3年,腰痛伴活动受限2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近端明显,活动后为甚,休息可缓解,未予处理,症状进行性加重,于2年前出现上楼梯费力,伴腰部酸痛及活动受限,晨起为甚,并晨僵,每日持续约30 min,活动后可缓解.1年前出现下蹲后起立困难,伴双上肢近端乏力,曾于外院使用中药治疗,效果欠佳,四肢乏力、腰痛及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均无异常.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四肢各关节未见肿胀及压痛.腰椎活动轻度受限,颈部活动无受限.

    作者:黄志祥;廖冰;曾昭球;李天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老年SAPHO综合征二例

    例1 女,62岁.主因下腰痛、皮疹1年,加重3个月住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痛,活动后减轻.2个月后出现双侧胸锁关节及右肩关节疼痛,伴皮疹,为双手掌侧、双足脓疱样皮疹.就诊当地医院,同位素骨扫描[全身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检查提示:双侧胸锁关节放射性浓集.骶髂关节MRI提示:双侧骶髂关节炎.考虑SAPHO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24 mg/d、柳氮磺胺吡啶2g/d及甲氨蝶呤每周10 mg治疗,皮疹好转,下腰痛及胸锁关节痛缓解不明显.

    作者:龚宝琪;宋兴;戚务芳;齐文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及其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LAMPs)是位于溶酶体膜上的一组高糖基化跨膜蛋白,包括LAMP-1(CD107a),LAMP-2(CD107b),LAMP-3,BAD-LAMP和LAMP-4(CD68)[1].他们拥有共同的溶酶体相关膜蛋白域和几个糖基化位点.LAMPs的合成包括两个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即新合成的LAMPs在细胞内从反面高尔基体(trans-Golgi network,TGN)转运到早期内涵体或晚期内涵体,再转运至溶酶体.间接途径是主要途径,即新合成的LAMPs从TGN转运到细胞表面,之后被内吞至早期内涵体,再转运到晚期内涵体,后转运到溶酶体[2].LAMP-1和LAMP-2共占溶酶体膜蛋白约50%,他们由Lewis等[3]1985年首次描述,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型细胞中,二者间37%氨基酸序列具有同源性,具有一个糖基化管腔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C-端尾区,C-端尾区包含一个共识的氨基酸序列.

    作者:桂雅迪;帅宗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血尿酸水平升高,使尿酸盐晶体(MSU)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达国家成年人患病率为1%~2%,且好发于男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关节红肿热痛与功能障碍,甚至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病等[1].研究认为尿酸可作为病理生理因素参与免疫系统细胞的损伤,有助于触发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产生促炎细胞因子IL-1β等,刺激痛风炎症以及其他合并症的发展[2].单核吞噬细胞吞噬MSU,诱导白细胞聚集,激活补体蛋白,并产生大量相关炎症介质,如IL-β,TNF-α,IL-6,IL-8和其他cxcr-2活化剂[3];再经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er,PRR)包手膜结合受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 like receptor,NOD)受体(NLRs)识别后,激活下游的免疫炎症信号通路,导致痛风的炎症反应[4].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在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杨虹;杨小红;青玉凤;周京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甲襞微循环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的应用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其功能状态与CTD尤其SSc密切相关.甲襞微循环(nail-fold capillary)是反映人体微循环的窗口,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了解机体微循环状态的方法.甲褶毛细血管异常已经被纳入ACR/EULAR制定的2013年SSc分类标准[1],甲襞微循环是自身免疫病诊断和随访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不仅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SSc患者的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甚至其在DM等自身免疫病中作用也开始被关注.但甲襞微循环在我国风湿免疫病领域尚未引起广泛重视,该检查仍未普遍应用,其特征性表现及临床意义仍未被充分了解.

    作者:靳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银屑病与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下肢附着点病变的超声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银屑病和PsA患者下肢附着点病变的超声表现与异同,探讨银屑病出现PsA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和风湿科门诊的性别、年龄匹配的银屑病、Ps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资料,采用GE Logiqe R6超声检查系统,探头频率(4~12) MHz Button高频线阵探头分别对其下肢附着点(股四头肌腱、髌腱起点、髌腱止点、跟腱、跖底筋膜)行超声检查,并比较各组下肢附着点超声表现的异同.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纳入银屑病、PsA患者和健康对照各45例,在每组450处附着点检查部位中,银屑病、PsA和健康对照组分别发现230处(51.1%)、233处(51.8%)和114处异常(25.3%),3组间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P<0.01).PsA组的跟骨骨侵蚀、跟腱骨赘和跟腱滑囊处能量多普勒信号显著多于银屑病组[(9(2.0%)和1(0.2%),52(11.6%)和35(7.8%),12(2.7%)和1(0.2%),x2=4.96,3.68,9.44;P<0.05],但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明显小于银屑病组(2.40和3.60,Z=-2.5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长病程与PsA发病有关(回归系数为0.121,OR=1.13,P<0.01).同时,银屑病、PsA组的格拉斯哥附着点炎评分系统(GUESS)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7.0、15.0和2.0,Z=-6.10、-5.56,P<0.01),但2组间GU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9,P=0.196).有指/趾甲病变的银屑病/PsA患者与指/趾甲正常的银屑病/PsA患者附着点病变发生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0.09;P=0.125,0.10).结论 跟骨骨侵蚀、跟腱骨赘和跟腱滑膜处PD信号是PsA患者区别于银屑病患者的主要超声表现.银屑病长病程可能是PsA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飞;杨金水;张红;文琼芳;周博;赵华;张江林;黄烽;朱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转录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4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和染色体9p21.3遗传多态性与闽南地区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rs7574865、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 rs3087243基因以及染色体9p21.3 rs133304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闽南地区人群RA的关联.方法 选取119例RA患者和125名健康对照者,应用三引物扩增法(AS-PCR)对RA相关的3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RA发病的相关性.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RA组STAT4rs7574865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T杂合基因型相比,TT与GG纯合性携带者患病风险要低(OR=0.498和0.300,P=0.018和P=0.002);CTLA-4 rs3087243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83,P=0.130),但根据计算,其中与A/G基因型相比,GG型携带者患病风险要低(OR=0.580,P=0.04);9p21.3上的SNP(rs 1333049)无论基因型还是等位基因在RA与健康志愿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经计算发现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C和GC携带者发病风险要低(OR=0.565,P=0.049 5).结论 STAT4 rs7574865和CTLA-4 rs3087243和rs1333049与闽南地区人群RA发病均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郑晨娜;饶华春;罗彩林;王清瑶;杨会勇;刁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蛋白激酶B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B(Akt)在SLE患者PBMCs中的表达及其对下游分子叉头转录因子O亚族(FOXO1)、Bim等的调控,明确Akt/FOXO1/Bim信号通路在SLE患者PBM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SLE活动患者、SLE缓解患者和健康对照,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PBMCs中Akt、FOXO1及Bim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BMCs的凋亡.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活动患者PBMCs凋亡率(16.3±4.0)%明显高于SLE缓解患者(5.6±2.9)%和健康对照(5.2±4.2)%(t值分别为4.83和5.05,P<0.05),SLE活动组患者磷酸化Akt、磷酸化FOXO1及磷酸化Bim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LE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PBMCs凋亡率以及上述各因子在SLE缓解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Akt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其活性降低可能促进SLE的发生和发展.②Akt的活性下降可能导致SLE患者PBMCs的凋亡增加,在这个过程中,Akt可能通过调节其下游的FOXO1和Bim的磷酸化水平,增强它们的促凋亡能力来发挥作用.

    作者:陈东育;李芳;朱广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RA患者外周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作用、在疾病活动性评判中的价值,以及二者是否在RA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收集RA患者77例及门诊25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中ANGPTL2、VEGF的水平.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raman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①RA患者血清中ANGPTL2、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3±1.1) ng/ml与(3.3±0.9) ng/ml,Z=-6.644;(106±30) pg/ml与(93±12) pg/ml,Z=-4.4115,P均<0.05];②高度活动RA患者血清ANGPTL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缓组、对照组}[5.7(1.3)] ng/ml与[4.5(0.3)] ng/ml、[3.3(0.9)] ng/ml,H=4.257,H=7.639,P均<0.05};高度活动RA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缓组、对照组}[116(37)] pg/ml与[96 (8)] pg/ml、[93 (12)] pg/ml,H=3.579,H=5.698,P均<0.05};③RA患者血清中ANGPTL2与DAS28、ESR、关节肿胀数(SJC)及压痛数(JTC)呈正相关(rDAS28=0.703,rESR=0.311,rSJC=0.503,rTJC=0.670,P值均<0.05);VEGF与上述指标亦呈正相关(rDAS28=0.553,rESR=0.260,rSJC=0.399,rTJC=0.538,P值均<0.05);④RA患者血清中ANGPHL2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853,P<0.05).结论 ANGPTL2有可能协同VEGF参与RA免疫炎症过程,也有可能作为RA活动性参考指标之一而有助于RA疾病评估与监测.

    作者:武清超;刘秀梅;杨洁;姚奇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际首个IgG4相关疾病管理与治疗的共识出台

    IgG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纤维炎症反应,它可以破坏组织正常结构,累及多个器官,导致器官肿胀,甚至衰竭.在第二届IgG4-RD国际会议筹备过程中,42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经过系统的调查及讨论,终达成了IgG4-RD管理与治疗的7条国际共识(见表1),并发表在2015年7月的Arthritis&Rheumatology.这是首次公开发表的IgG4-RD治疗策略的专家共识,旨在IgG4-RD的研究初期,对IgG4-RD相关专家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医师进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康进;陈进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