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u蛋白多种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进展

李文辉;陈明清;张灿珍;李玛琳

关键词:Ku蛋白/功能, DNA双链断裂, 肿瘤
摘要:DNA双链断裂和修复是肿瘤放射治疗和多种化学治疗的主要机制.多年来,人们对这种修复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了解了其机理.其中,为重要的是DNA非同源末端重组(Nonhomologous DNA double stand break end-joining,NHEJ),它与DNA双链断裂后细胞死亡与否直接相关.已经证实一些基因与这种修复或重组缺陷有关,如编码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复合物的基因,其表达产物DNA-PK为整个过程的关键酶,是由DNA激活的核内蛋白激酶,包含一个大的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催化亚单位(DNA-PKcs)和两个由DNA结合蛋白Ku70和Ku80的调节亚单位组成.近年来,有关DNA-PKcs和Ku蛋白的研究报道较多且涉及面广,本文主要针对Ku蛋白有关的功能和与肿瘤相关的部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临床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N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局部静脉炎的预防

    去甲长春花碱是第三代长春碱类抗肿瘤药,在肺部分布较多,其抗癌性强,抗癌谱广,但静脉炎发生率较高.我们应用去甲长春花碱与顺铂(NP)方案治疗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注意预防局部静脉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维君;王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顺铂、亚叶酸钙及氟脲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胃癌是化学治疗相对敏感的肿瘤,5-Fu是胃腺癌化疗的基本用药之一,CF能提高5-Fu的抗癌活性,顺铂是广谱抗癌药,其细胞毒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HD-PDD+5-Fu/CF组成的化疗方案,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汪济东;许扬;章银秀;孙琦;周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以IgH bcl-2/IgH为分子标志检测B细胞淋巴瘤微小残留病研究进展

    肿瘤的复发与停止治疗时患者体内仍存在用常规方法无法检测出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有关,关于MRD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B细胞所特有的基因重排等遗传学特征为我们提供了可用于检测B细胞淋巴瘤(B-NHL)MRD的分子标志,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施纯玫;陈强;叶韵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含高危因素乳腺癌术后辅助化放疗夹心治疗的临床观察

    含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术后须辅助化、放疗已是不争的共识.但针对术后化放疗的顺序安排何为佳,一直未有定论.我科将1988年10月~1992年10月收治的116例含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术后病人,采用先化后放、先放后化、化放夹心三种治疗方式给予辅助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秋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87例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na Syndrome,SVCS)多并发于肺癌、恶性淋巴瘤及胸腺瘤等胸腔和纵隔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为头面部肿胀、紫绀、气急及剧烈咳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属于肿瘤急症.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SVCS患者8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晶;吴志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复发性泪腺腺泡细胞癌1例

    病案摘要患者男,73岁.因左眼外上方新生物隆起,并感眼球向前突出半年就诊.专科情况:左视力0.6,左眼睑抬起困难,上睑饱满,外侧见局限性隆起,触及约3.0cm×4.0cm大小新生物,质硬,稍活动,无压痛,左眼向上及外运动受限.CT扫描示左眼外上缘软组织肿块影,视神经粗细、形态及走行正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2002年11月行左眼眶内占位切除术,术中见新生物表面光滑,无分叶,完整切除.病理诊断:泪腺腺泡细胞癌,浸润周围纤维脂肪组织,脉管内见癌栓.术后行NP方案化疗1次.5月后患者发现左眼内上方新生物隆起,并感视力下降.专科情况:左视力0.2,左眼眶上缘可触及条索状物,内上方触及圆形新生物,约2.0cm×2.0cm大小,质硬,活动度极差,无压痛,与眼睑皮肤无粘连,后部深入眶内,不可扪及.左眼球各方向运动均受限.CT扫描示:左眼外、上方软组织肿块已累及球后,骨壁尚完整.逐行左眼眶内容物剜除术,术中见眶外侧骨壁呈虫蚀状,加用液氮冷冻眶内壁2次,3天后行眶内植皮.术后病理示:中一低分化腺泡细胞癌(见附图),侵及肌肉、脂肪组织及视神经;结合病史考虑为腺泡细胞癌复发.

    作者:燕洪涛;杨建东;乐美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LEF方案治疗32例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

    顺铂作为第一代铂类制剂,在胃癌中已应用很广泛,奥沙利铂(L-OHP)是新合成的第三代铂类制剂,它的抗癌谱与顺铂不完全相同,且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性.以亚叶酸钙(CF)增效5-氟脲嘧啶(5-FU)的方案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但疗效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晚期胃癌的疗效,我科自2000年2月~2002年2月采用L-OHP与5-FU/CF(LEF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多原发肿瘤1例

    多原发恶性肿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肿瘤,在肿瘤中的发生率为0.83%,易引起误诊,如及时确诊,可根据原发癌的分期选择治疗措施.以下为我科收治的1例同时患有胃癌、肺癌、宫颈癌3种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榕;冯光丽;钟华;韩宝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3例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amangioma PSH)于1956年首先由Liebow等报道[1],临床少见,发病机理不明,组织发生存在分歧,易误诊为肺癌.现将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3例PSH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PSH的临床、X线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PSH的认识.

    作者:美朗曲措;宗晓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1微转移及其检测的意义微转移(micrometastases,微残留)是指在各种机体组织、体液及细胞移植物中检测到的镜下及亚显微水平的肿瘤残留,是用常规临床病理学方法不能检出的、隐匿在原发灶以外组织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转移.转移的发生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有效的预后指标如肿块大小、淋巴结状况、血管受侵情况及受体情况等,都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会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也不能精确判断出哪些患者将会从积极的术后治疗中受益.转移的肿瘤组织在非原发部位表达肿瘤相关基因和蛋白,并分泌到体液及周围组织中.所以转移肿瘤的标志物浓度往往比原发肿瘤要高,也就是说较高的肿瘤标志物浓度可提示转移肿瘤的存在并预示较差的结局,而较低的肿瘤标志物浓度常提示一个较长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1].准确判断有无转移及转移的范围,有助于进行准确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宁;尤云峰;刘顺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乳腺外Paget's病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乳腺外Paget's病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以往文献报道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收治乳腺外Paget's病3例,现结合文献报告的病例,一并探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赖红斌;程惠华;李东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或残存的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鼻咽癌具有不同于其他头颈部鳞癌的特点,对放射治疗敏感,由于解剖结构限制、肿瘤局部生长浸润的特性,放射治疗成为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然而鼻咽癌根治性外照射后,10%~13%有局部病变残存,复发率达20%~30%,是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精确地将射线集中于靶体积,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由于剂量曲线迅速递减而免受照射,因此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复发或病变残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于1999年4月至2001年4月对16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或残存的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研究,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潘绍良;华海燕;夏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Ku蛋白多种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进展

    DNA双链断裂和修复是肿瘤放射治疗和多种化学治疗的主要机制.多年来,人们对这种修复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了解了其机理.其中,为重要的是DNA非同源末端重组(Nonhomologous DNA double stand break end-joining,NHEJ),它与DNA双链断裂后细胞死亡与否直接相关.已经证实一些基因与这种修复或重组缺陷有关,如编码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复合物的基因,其表达产物DNA-PK为整个过程的关键酶,是由DNA激活的核内蛋白激酶,包含一个大的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催化亚单位(DNA-PKcs)和两个由DNA结合蛋白Ku70和Ku80的调节亚单位组成.近年来,有关DNA-PKcs和Ku蛋白的研究报道较多且涉及面广,本文主要针对Ku蛋白有关的功能和与肿瘤相关的部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文辉;陈明清;张灿珍;李玛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用胶与阿霉素融合物用于肿瘤局部治疗的临床观察

    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对于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及给药方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阿霉素(ADM)与医用ZT 508胶融合,进行肿瘤表面外涂,在体表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勤江;田尤新;肖忆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TI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4例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在全世界都呈上升趋势,其中NSCLC占80%左右,随着一些对NSCLC有效的化疗新药逐步进入临床,便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化疗已成为晚期NSCLC的首选治疗方法.1997年4月至2001年4月,我们采用泰素(TAXOL)联合异环磷酰胺(IFO)TI方案治疗了34例晚期NSCLC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阜;朱宝华;李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长春瑞滨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

    目的:观察国产长春瑞宾(盖诺)、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NVB 25 mg/m2,d1,d8,DDP 30 mg/m2d1-3.结果:全组23例,CR 3例,PR 9例,总有效率为51%.毒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血小板降低,Ⅲ~Ⅳ度发生率分别为52.1%和8.6%.静脉炎Ⅱ度以上发生率为17.3%.结论NVB+DD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

    作者:郝代钧;张宗春;樊建淑;李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脐尿管癌1例

    1病案摘要患者男,66岁,汉族.因下腹壁肿块伴隐痛不适月余于2002年8月28日入院,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查体:脐下腹壁正中可触及约6 cm×7 cm肿块,轻压痛,质Ⅲ度,表面欠光,固定.B超及CT检查均示,腹壁见约6.8 cm×6.0 cm×7.5 cm不均质低密肿块影,边缘呈分叶状改变.增强扫描不均匀性强化,病灶与双侧腹直肌分界欠清.肿瘤相关抗原检测CA19-9 820.90(正常0~39μ/ml下同),PSA(前列腺特异抗原)0.74(0~4.0 ng/ml),CA50 124.9(0~25μ/ml),CEA 22.03(0~4.30 ng/ml).临床诊断:脐尿管肿块性质待查.

    作者:顾文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MVP方案疗程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之间的关系

    肺瘤乃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GLG),就诊时多已发生远处转移,失去手术与放疗的机会,只能采用化疗.

    作者:周彩存;张捷;郑迪;鲁冰;吕梅君;毛仲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咽癌脑脊液鼻漏1例报告

    1病案摘要患者女,69岁.于4年前在我院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T3N1M0,Ⅲ期),即在我科行放射治疗.放疗技术采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和两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6MVX线照射,鼻咽部DT为75 Gy/39F/52D.此后定期门诊随访,半年前出现回缩性血涕,左侧偏头痛,行鼻咽部MRI检查提示:鼻咽部有占位性病变,伴颅底破坏、翼腭窝、颞下窝、蝶窦、后组筛窦和硬脑膜受侵,临床诊断为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复发.

    作者:张力元;陆雪官;田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3例青年肺癌的诊治体会

    我科自1998年4月~2002年12月共收治23例青年人原发性肺癌,作者就其诊断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祝爱峰;李娜;闫向远;任军华;吴希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主管:解放军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解放军第八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