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捷婷;张莉芸;李小峰
目的 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 抑制剂治疗的影响.方法 活动性AS患者25例,10例给予etanercept治疗12周,健康对照21名,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P3 mRNA表达;免疫磁珠法去除CD25+细胞,可溶性噻唑盐(WST-1)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活动性AS组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但FOXP3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与C反应蛋白(CRP)呈负相关(P<0.01).两组的CD4+CD25+细胞体外均能抑制T细胞增殖(P均<0.01). Etanercept治疗明显增加CD4+CD25highT细胞比例和FOXP3 mRNA表达(P均<0.01),与CRP降低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AS患者外周血表达FOXP3的CD4+CD25+Treg细胞异常,可能参与AS发生和发展;Etanercept治疗上调Treg细胞,可能是抗TNF-α治疗的一个机制.
作者:程昉;严定安;何东仪;姜婷;徐沪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vndrome,MAS)是风湿性疾病的并发症,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相关的临床资料、对策及预后国内报道不多.
作者:赖建铭;周志轩;吴凤歧;杨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常见的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也是一种器官系统性疾病.
作者:高洁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狼疮肾炎患者合并重症肝损害、重症胰腺炎报道较少,现将临床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9岁.5个月前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不规则使用泼尼松治疗.
作者:郑京;邵丹;刘芳;陈小丽;洪江淮;柯媛媛;丘余良;陈雪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类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利福平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较少见,现将我科近期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尊松;崔美玉;许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在风湿性疾病中,关节损伤和修复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关节炎的结局,修复过程失败就会导致关节破坏以及终的功能残疾.因此,组织修复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
作者:贾捷婷;张莉芸;李小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骨炎症破坏件疾病,中年好发,临床以耳廓肿痛、鞍鼻为常见症状.
作者:鞠中斌;蒋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甲状腺功能减退致类多肌炎样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报道4例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类多肌炎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开始均出现双下肢乏力和肌酸激酶明显增高等类多肌炎样表现,后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经过甲状腺激素补充治疗后类多肌炎样表现明显好转.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合并类多肌炎样综合征,临床上肌酸激酶增高时应注意筛杳甲状腺功能.
作者:鹿斌;杜艳萍;胡仁明;张炯;薛愉;叶红英;邹和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发生肠系膜血管血栓的特点.方法 在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3年1月至2007年7月)检索、分析、总结有关APS发生肠系膜血管血栓的病例报道.结果 共检索病例报道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个月~69岁,平均(37±17)岁.既往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3例(14%),自然流产史4例(19%).病程4 h~4个月.表现腹痛18例(86%)、便血或黑粪4例、呕吐3例、腹泻2例、呕血2例,其他有发热等表现.查体腹部压痛10例(48%)、腹膜刺激征5例(24%)、移动性浊音3例、肠鸣音减弱或缺如3例.10例行B超检查,其中3例(33%)检测到肠系膜血管血栓,13例行CT检查者中9例(69%)发现肠系膜血管血栓,4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4例行多普勒超声均发现肠系膜血管血栓(100%),6例通过血管造影证实血栓形成.21例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18例(86%),其中IgG型占14例(67%).16例行剖腹探查,发现肠缺血坏死者9例(56%).21例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7例(81%),肠系膜上动脉血栓4例(19%),肠系膜下动脉血栓1例(5%),其中肠系膜静脉血栓中7例同时存在门静脉血栓(33%).结论 APS肠系膜血管血栓以肠系膜上静脉为主,常同时存在门静脉血栓,男性略多,中青年略多,可有血栓或自然流产史,可急性起病或逐渐进展,常表现为肠梗阻、肠缺血坏死,IgG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多见,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检测利于及时发现血栓,抗凝及必要时及时手术对多数患者有益.
作者:史旭华;郑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Jetal hyperostosis,DISH)主要表现为脊柱前纵韧带的广泛性骨化,有时可导致脊柱强直,常被误诊为脊椎退行性变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作者:郭东强;戴苏华;赵宏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胶原诱导件关节炎(CIA)滑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以及甲氨蝶呤(MTX)和环磷酰胺(CTX)对其的影响,从周期调控的角度探讨两者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可能的协同效应机制.方法 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雌性Wistar大鼠CIA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对照组、小剂量MTX治疗组(每周0.9 mg/kg)、大剂量MTX治疗组(每周2.7mg/kg)、小剂量CTX间歇治疗组(每3周24 mg/kg)、联合治疗组(MTX每周0.9 mg/kg+CTX每3周24mg/kg).治疗24周后全部动物处死取材,再经同定、脱钙、包埋,原位杂交法检测滑膜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mRNA.结果 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cvclin D1 mRNA的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滑膜cvclin D1 mRNA下调,联合治疗组cyclin D1 mRNA表达低,各组间平均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与CTX存在药物交互作用(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药治疗组.结论 提示MTX和CTX联合治疗为协同效应,可能的重要机制是使滑膜cyclin D1 mRNA下调,从而抑制了滑膜细胞异常增殖.
作者:王彩虹;李小峰;张奉春;曲世晶;梁美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sHLA-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58例SLE患者与60名健康人血清sHLA-G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sHLA-G水平(120±92)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33)ng/ml(P<0.01);SLE活动期组血清sHLA-G水平(170±70)ns/mJ显著高于SLE缓解期组血清sHLA-G水平(95±88)ng/ml(P<0.01);血清sHLA-G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30,P=0.01);与抗双链DNA(dsDNA)、C3、C4及抗核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sHLA-G表达增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sHLA-G在SLE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晋;杨新玲;赵绍林;曹威;吴惠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乌梢蛇Ⅱ型胶原对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以了解乌梢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 关节炎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乌梢蛇Ⅱ型胶原组、牛Ⅱ型胶原组和关节炎对照组,另设健康埘照组,每组7只,乌梢蛇Ⅱ型胶原组和牛Ⅱ型胶原组分别灌胃乌梢蛇Ⅱ型胶溶液1 ml(Ⅱ型胶原15 mg/kg)和牛Ⅱ型胶溶液1 ml(Ⅱ型胶原15 mg/kg),另两组灌胃不含胶原的胶原稀释液1 ml,每日1次,连续15 d后,取大鼠外周血测抗Ⅱ型胶原抗体、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10、IL-1和IL-4水平.结果 关节炎埘照组:抗Ⅱ型胶原抗体、TNF-a水平和CD4+T/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乌梢蛇Ⅱ型胶原组和牛Ⅱ型胶原组:TNF-a水平和CD4+T/CD8+比值与关节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Ⅱ型胶原机体滴度较关节炎对照组下降(P<0.05),与健康埘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水平较关节炎对照组升高(P<0.01),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Ⅱ型胶原两组间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1和IL-4水平,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梢蛇Ⅱ型胶原与牛Ⅱ型胶原具有相同的免疫调节作用,两者能减低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NF-a水平、抗Ⅱ型胶原抗体滴度和CD4+T/CD8+比值,提高IL-10水平的作用,推测乌梢蛇Ⅱ型胶原可能是乌梢蛇治疗RA的活性药理成分.
作者:沈杰;鲍建芳;何东仪;张之澧;倪立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风湿病患者中育龄期妇女占了很大一部分,如何选用合适的避孕药物对有避孕需要的患者而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姜林娣;薛如意;杨程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间的联系,分析AS患者MTHFR基因C677T突变的多态性,并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AS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00例AS患者及60名健康志愿者血浆Hcy浓度,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分析MTHF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AS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T/T型、C/T型、C/C型基因频率分布及T、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T/T基因型突变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和对照组T/T型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C/T型和C/C型(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是AS发病的独立危险凶素(P<0.01,OR=4.582,95%CI=1.984~10.585).结论 AS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高Hcy血症是A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基因T/T型突变是血浆Hcy浓度升高的一个重要影响机制,MTHFR基因T/T型突变可能与AS的发生有相关性.
作者:陈进伟;毛妮;彭文烽;高洁生;李芬;田静;谢希;杜金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200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于10月24日至29日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来自全球的15 000多名风湿病学者参会,并就近年来的新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
作者:栗占国;张卓莉;李小霞;古洁若;李梦涛;赵岩;董怡;王国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法国圣路易斯医院的Viguier等通过同顾性研究发现,治疗银屑病的重组人源化嵌合抗CD11a单克隆抗体--依法利珠单抗可诱发银屑病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张碧莹;刘湘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积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0例SLE患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2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白细胞中7个趋化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CCL19、MIG、IP-10、CXCL11和白细胞介素(IL)-8]的mRNA表达水平,计算趋化因子积分,并将其与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趋化因子积分在SLE患者中较疾病和健康对照显著增高(P=0.0112和P=0.0019);趋化因子积分与SLEDAl积分呈正相关(P=0.0061),与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P=0.003);与无肾炎病史患者相比,趋化因子积分在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中显著增高,特别在泼尼松用量<30 mgCd时(P=0.0418及P=0.002);趋化因子积分还与慢性损伤指数(SDI)相关;此外,在抗Sm、抗RNP抗体阳性的患者中也存在趋化因子积分显著升高.结论 趋化因子积分与SLE的疾病活动性、脏器损伤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以及特定的自身抗体表型相关,是SLE新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扶琼;陈小青;崔慧娟;郭彦芝;沈南;鲍春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皮肌炎(DM)、多发件肌炎(P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胸部X线、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等肺部表现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住院的33例DM/PM合并ILD除外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ILD患者经胸部X线及HRCT证实.根据临床-影像学特点并结合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参照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协会问质性肺炎的分类诊断标准,推断分析病理类型主要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57%)和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25%). UIP类型预后差、病死率高(70%).结论 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肺功能、血气分析推断病理类型主要为NSIP和UIP,其中UIP病死率高、预后差.
作者:王培珍;管剑龙;鲍礼智;李金明;韩星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