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化党建内涵突出实践特色推进医院发展

冯时;万晓燕

关键词:党建, 内涵, 实践特色, 科学发展观, 基层党组织, 战斗堡垒作用, 先锋模范作用, 五中全会精神, 十一五期间, 妇幼保健院, 作风建设, 优质服务, 竞赛活动, 十七大, 荆州市, 学习, 思想, 分发, 党员, 党委
摘要:十一五期间,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各种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了保健院科学发展.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伤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多发伤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总结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达到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8年6月-2009年12月出诊现场救护并安全转送122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多发伤伤员的现场初期急救和及时迅速地运送到医院做决定性治疗,十分重要,也是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结论迅速安全地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并根据不同伤情进行相应处理,急救中医护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行驶院前急救的职能,保证院前急救的效果,大限度地减少伤残,降低死亡率.

    作者:罗晓玲;郭云花;刘伟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应用奥卡西平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疗效及意义

    目的旨在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儿童BECT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等指标.方法收集因BECT而就诊患儿28例,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分析治疗后1,3,5,6个月的疗效和耐受性.结果总有效例数为26例(92.86%),累积控制率为78.57%,留存率为100%.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儿童BECT疗效明显且稳定、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和安全性高等.

    作者:郑欣;曾援;周锋;卢志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浅谈脾胃的用药规律

    脾和胃相对来说胃属阳脾属阴,而补脾胃,必用甘味,且宜用肝药、动静结合、有方有守,用量宜轻,据临床之补脾胃之经验,浅谈脾胃用药之规律,以咨交流.1 补脾胃,必分阴阳脾和胃相对的说胃属阳脾属阴,但是根据阴阳学说来看,脾和胃这两个脏腑中还有各自的阴阳.

    作者:李站利;高蕴秀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措施

    手术室感染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威胁健康潜在因素,其中以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为多见.这不仅与患者身体状况和伤口本身因素有关,更与手术室中各类细菌造成的切口感染有关.手术病人如果被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额外痛苦,延长切口愈合时间,甚至还可能造成整个手术的失败而危机患者的生命.

    作者:徐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

    附子被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药材.具有多种良好的药理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救治中都有很好的应用空间.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分析其药效.

    作者:唐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史君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关于神经外科病人的护理安全

    神经外科患者的共同特点就是病情急、重,预后差,这就给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笔者通过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应用降纤酶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降纤酶辅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在2010年-2011年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降纤酶辅助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实施静滴.30min内静脉滴注完成,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纤酶,第一次剂量为1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三日降纤酶剂量将为5单位,总剂量为30单位;2组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治疗均相同.结果:2组治疗后ND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辅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奥曲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哇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全部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哇治疗组及奥美拉唑对照组.结果: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组14天止血率92%,奥美拉唑组14天止血率60%(P<0.01);28天止血率奥曲肤联合奥美拉唑组96.0%,奥美拉唑组为86.0%(P>0.05).症状消失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组服药3天94.0%(47/50),对照组12%(6150),P<0.01;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组7天疼痛消失率100%,对照组多在21天内消失.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显著,症状缓解较快.

    作者:刘升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颅内胆脂瘤的临床及CT、MR影像诊断(附8例分析)

    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增进对该病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胆脂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胆脂瘤发生在桥小脑角区3例,鞍区2例,颞叶2例,枕叶1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6例,其平均CT值IOHμ左右,近脂肪密度2例,其平均CT值-20Hμ左右.CT增强扫描示6例未见强化,2例边缘可见不完整的点条状强化.MRI检查TIW1表现为不甚均匀的低信号6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72W1则均表现为不甚均匀的高信号.结论颅内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CT、MRI检查,因本病在CT、MRI影像学表现上均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生长特点,一般能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作者:张学明;卢连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回顾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06月至2010年06月AMI合并DM患者80例,并以同期单纯AMI患者110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同时对比改进护理方法前后AMI合并DM患者的病死率.结果:DM患者有较高的AMI发生率且发病年龄较轻,合并DM组患者非典型胸痛、意识障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改进护理方法后,AMI合并DM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下降.结论:AMI合并DM患者有胸痛发生率低等特点,依据其特点改进护理方法,可以减少AMI合并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梅顺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了全敌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10年4月期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42例患者采取了全舰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其余40例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按上述疗效标准评分,优24例,良10例,差6例,优良率8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此类患者,可使患者能尽早下地负重行走,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并合理的解决了患髋的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林钊雄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药保留灌肠合西医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刘玉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持续静脉泵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照组持续静脉泵人异丙酚和芬太尼,两组同时吸入1%异氟醚.观察比较患者人室后(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T3)、充气后30 s(T4)、清醒时(T5)各时点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结果:对照组T2,T3、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T2时的HR高于观察组(P<0.05),而T5时的HR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后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下行LC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LC麻醉能使围术期麻醉更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快通道麻醉方.

    作者:王青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膦甲酸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带状疙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膦甲酸钠组)和对照组(阿昔洛韦组)各45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皮损痊愈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后膦甲酸钠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阿苷洛韦组总有效率(73.33%),研究组止疙时间、止痛时间、结痴时间及总病程均比对照组短,研究组3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6.67%;对照组7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作用更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急救护理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在严重多发生患者急救中的时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设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抢救,设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结论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金梅;陆桂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社区管理

    目的探讨采用社区管理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的治疗和改善效果.方法择2008年6月到2010年8月在我社区进行社区管理的中重度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社区管理以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实施单位,对本社区内进行社区管理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社区管理实施前后对比分析,研究指标为十种,分别为急性发作、急诊情况、平均住院、受教育情况、规范治疗情况、正确使用治疗试剂、正确认识情况、治疗费用、戒烟情况和临床症状评分,社区管理实施前后之间进行研究各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社区管理有效的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情况,结论采用社区管理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的治疗和改善效果良好,应加强推广.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血脂水平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的RLP-C、甘油三脂(TG)、胆固醇U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观察组的RLP-C,TG,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呈正相关.结论血清RLP-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致病因子,对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112例新生儿肺炎X线检查的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肺炎的X线检查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于我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112例,回顾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放射X线检查且X线资料完整;结果:11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吸入性肺炎59例(52.68%),感染性肺炎53例(47.32%),其中X线检查示:小病灶影68例,大病灶影56例,节段或大叶性影6例,肺纹理增多或肺门影模糊75例,急性肺膨胀征33例,支气管气象49例,心后影征25例,上纵膈模糊、心缘模糊或横隔模糊23例,局限性肺气肿、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反应、肺不张、气胸等并发症8例;结论:X线检查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简便、快捷、安全、有效,是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余红兵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80例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发生的80例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缺陷定性以一般差错和疏忽为主,用错药居缺陷发生之首,普内科、普外科、儿内科、妇产科是发生缺陷的高危科室,护士及助理护士是发生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健全护理缺陷管理制度.重视护理缺陷管理,加大护士培训与考核力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