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

杨鲁民;矫文捷;陈岩;申瑞娟;刘慧松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肺功能保护,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 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5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围手术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比较术前综合治疗后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术前经综合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的MVV、FEV1和FVC较术前低(P<0.05),PaCO2较高(P<0.05),PaO2和SpO2已无差异(P>0.05).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26例术后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 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康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门静脉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及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门静脉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3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浸润门静脉的15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门静脉切除胆管癌根治术,其中门静脉分叉部联合左半肝切除4例,门静脉主干切除7例,门静脉侧壁切除修补术4例.术后因肝肠吻合口漏、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14例术后随访平均生存(31.40±3.44)个月.未浸润门静脉的肝门部胆管癌23例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术后平均生存(34.04±4.43)个月.两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胆管癌浸润门静脉不是肿瘤切除的禁忌证.联合门静脉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治愈切除率,并可获得较满意的远期生存.

    作者:房文辉;王立国;王乐天;王建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在头皮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回顾性总结应用肿瘤整形外科技术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的经验,探讨其优势.方法 对38例头皮良、恶性肿瘤患者依照肿瘤处理原则,在切除肿瘤后,对继发缺损创面分别采用植皮、邻位皮瓣、大网膜+皮片游离移植、皮肤软组织扩张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38例中4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创面延期愈合;3例皮片部分(10%~15%)坏死或水疱形成;1例扩张器外露;1例大网膜坏死;29例伤口Ⅰ期愈合.20例经3个月~12年随访:1例因所植皮片部分菲薄而出现小面积溃疡,经再次植皮后痊愈;3例死亡(肺部转移2例,脑溢血1例);16例外形较满意.结论 头皮肿瘤切除后的继发缺损创面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完好修复,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茂红;杜庆安;李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D105在肿瘤抗血管治疗中的研究与进展

    新生血管为肿瘤生长、扩散和转移提供营养来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推动力,并为肿瘤组织的增殖提供了基础.CD105是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物之一,标记具有增殖活性的内皮细胞,主要表达在肿瘤的新生血管.与以往泛血管内皮标记因子相比,CD105是一种敏感性较强的新生血管生成标志物,能更准确反映肿瘤的扩散速度和转移情况,可作为衡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之一.因此,以CD105为靶向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袁玉国;姚计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时机的选择问题

    腋窝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乳腺癌预后指标之一.近年,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取代了传统的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主要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治疗.随着SLNB适应证的不断扩大,该方法是否适用于NAC的乳腺癌患者目前尚无定论.其次,对于NAC的乳腺癌患者SLNB的佳时机目前还有争议.部分研究表明应在接受NAC前行SLNB,对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在NAC后行二次SLNB.该文围绕NAC前后行SLNB的可行性以及SLNB的时机选择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温绍艳;王欣;曹旭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伴孤立性肝转移灶直肠癌的同期腹腔镜手术(附8例体会)

    目的 探讨伴有孤立性肝转移灶的直肠癌同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及肝转移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8例伴有孤立性肝转移灶的直肠癌患者同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及肝转移灶切除术.结果 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5 min,出血<100 mL.术后2天肠蠕动恢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全组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8~36个月未见吻合口复发.结论 对伴有孤立性肝转移灶的直肠癌患者行同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及肝转移灶切除,安全微创及疗效满意.

    作者:于世忠;苏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同时多原发性大肠癌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同时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11例多原发性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的3.3%(11/335).均行一期手术治疗,其中9例采取大肠癌根治术,2例采取姑息性切除.3年生存率为59.2%,5年生存率为39.1%.结论 术前行全大肠纤维镜的检查,术中行全大肠探查以及仔细检查切除的大肠标本,是提高其诊断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尚玉龙;陈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伊立替康副反应——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误诊为单纯肠痉挛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因小肠癌术后肝转移两周期化疗后3周,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3天,于2010年6月1日收入院.来院后给予全腹部CT等检查,检查结果示肝转移灶较前增大,调整化疗方案为FORFRI方案(盐酸伊立替康+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给予伊立替康240 mg静脉滴注30 min后患者出现腹部绞痛,给予山莨菪碱10 mg肌注,症状无改善.吸氧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显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45/90 mmHg,呼吸20次/min,血氧饱和度100.

    作者:王守峰;张金岭;张云;张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视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活检术的原则和应用

    规范的诊断方法是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基础.由于骨与软组织肿瘤,尤其是肉瘤,缺乏特异的症状和影像学资料提供的信息有限,通常需要活检明确诊断.不恰当的活检术往往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仅会影响保肢手术,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应该重视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活检术的原则和应用.

    作者:王守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原发性恶性食管黑色素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仅占食管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1 %~ 0.2%[1].我院于2011年2月收治PMME 1 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李斌;胡承江;李久蕊;汤显斌;李红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导管超选择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微导管超选择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行普通选择性化疗栓塞和微导管超选择性化疗栓塞的14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微导管栓塞组提高了插管成功率(P<0.05),减轻了化疗栓塞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害(P<0.05),患者的6个月、1年带瘤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微导管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优势显著,有望替代经普通导管肝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是肝癌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

    作者:吴继营;刘贤团;严金柱;刘伟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例原发性肝癌伴发低血糖的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发低血糖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低血糖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和低血糖症,口服糖类食物及静脉输注葡萄糖均可取得理想效果.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发低血糖症并不少见,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补充能量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需积极改善肝功能.

    作者:孙宇;朱俊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SFRP1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SFRP1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肺组织中SFRP1基因甲基化及SFR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癌组织SFRP1基因甲基化阳性高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SFRP1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SFRP1蛋白阳性率低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4);SFRP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SFRP1甲基化和SFRP1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P=0.002).结论 SFRP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FRP1蛋白表达降低的重要机制,进而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方汉林;于在诚;祝会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剂量密集型AC→T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剂量密集型AC→T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TNBC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6例给予剂量密集型AC→T方案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剂量密集型AC→T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骨髓抑制、肝脏及心脏酶谱、KP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髓抑制程度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化疗后肝脏及心脏酶谱均明显升高,KPS评分则显著降低(均P<0.05),而治疗组化疗前后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 剂量密集型AC→T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TNBC患者并未提高近期疗效,但能减轻化疗的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卓荣;沈三弟;黄湛;雷睿文;刘彦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例PICC导管多次异位颈内静脉的处理经验

    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可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对静脉的刺激及损伤,耐高渗,便于长时间留置,在肿瘤患者化疗时应用广泛[1].但PICC置管术有一常见并发症--导管异位[2].在化疗时,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可致颅内神经损伤,异位于右心房及以下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我科于2011年9月对1例PICC置管中多次异位颈内静脉的患者成功置管,避免了二次置管,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龚萍;陈传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转开胸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如何对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VATS)中转开胸手术患者实施更好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江苏省肿瘤医院2006年10月-2011年10月392例行VATS的手术室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结果 392例中386例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6例须中转行传统开胸手术.术中护理配合均满意,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对VATS除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熟悉其手术相关步骤,术中密切配合外,还需常规备好开放手术的无菌器械,以备中转开胸,方可确保手术成功及患者安全.

    作者:朱鑫玲;孙香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SEMA3B基因甲基化分析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SEMA3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23例,用克隆测序验证.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SEMA3B基因启动子区有19例(82.6%,19/23)发生异常甲基化,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中有18例(78.3%,18/23)发生异常甲基化,但与发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无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都表现出SEMA3B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癌旁组织细胞中发生SEMA3B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要早于细胞的恶性增生.

    作者:李金田;李明;陈森清;张元颖;马国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可触及包块的乳腺癌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可触及包块乳腺癌在术前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有病理组织学诊断的乳腺癌140例,与术前FNAC结果比较.结果 140例乳腺癌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1.4%(128/140),假阴性率8.6%(12/140),其中原位癌检出率81.3%(13/16),单纯癌及浸润性导管癌检出率93.2%(96/103),髓样癌检出率94.1%(16/17),硬癌检出率50.0%(1/2),黏液癌检出率0(0/2).结论 FNAC在可触及肿块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微创、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

    作者:田金红;赵宏耀;田林;赵润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SATB-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喉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喉癌组织中SAT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ATB-1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ATB-1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型无关,但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相关.SATB-1阳性喉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SATB-1阴性者.SATB-1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癌预后的2个独立因素.结论 SATB-1可能在喉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新指标.

    作者:庄黎明;苏子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

    目的 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5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围手术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比较术前综合治疗后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术前经综合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的MVV、FEV1和FVC较术前低(P<0.05),PaCO2较高(P<0.05),PaO2和SpO2已无差异(P>0.05).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26例术后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 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康复.

    作者:杨鲁民;矫文捷;陈岩;申瑞娟;刘慧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极低频率电磁场对肝癌细胞SODD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极低频率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ELF)对肝癌细胞SODD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ELF在治疗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经ELF处理过的肝癌细胞系BEL-7402与正常肝细胞系L-02中SODD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情况,分析ELF对肝癌细胞SODD和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经ELF处理后,BEL-7402细胞中SODD和Survivin基因表达明显下降,而对L-02细胞没有影响.结论 ELF能够促进抑制凋亡基因SODD、Survivin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提示ELF在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ELF在临床治疗肝癌提供了线索.

    作者:张琰;刘雅恬;赵炎斌;寇莹莹;刘宇飞;吴剑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江苏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