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韶;王玉玺;梁品
目的 探讨胸部大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1 258例开胸手术后并发乳糜胸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的诊断时间为术后2~8天,其中8例经保守治疗7~21天痊愈,6例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胸部大手术后应警惕乳糜胸的发生,治疗一般根据胸腔引流量的多少选择保守或及时手术治疗.术中谨慎操作是预防乳糜胸发生的关键.
作者:庞彬;苏雪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监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其对妊娠期子宫肌瘤退行性变的诊疗价值.方法 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有临床症状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退行性变患者22例作为研究组,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但无退行性变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C反应蛋白值情况.结果 研究组CRP值为(22.06±10.96)mg/L,对照组CRP值为(3.79±1.58)mg/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CRP对早期诊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退行性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欣慰;朱韫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电话回访的目的 与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192例≥65岁老年肿瘤患者的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情况.结果 192例老年肿瘤患者中有184例(95.8%)需要接受咨询或健康指导,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 电话回访经济、快捷,易于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爱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以获得佳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高龄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6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左全肺切除3例,右全肺切除1例,肺叶切除56例,肺段切除3例,肺楔形切除5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0例,发生率为29.4%.其中拔除胸管后气胸3例,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3例,心律失常5例,心功能衰竭1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1例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1.5%,其他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需进行术前全面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前行积极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以求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祥兴;仲维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对3 100例门诊患者行TCT筛查,对其中细胞学阳性的患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行病理诊断,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100例中TCT阳性患者250例,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5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8例,病理符合率分别为73.9%、53.7%、51.5%.阴道镜下活检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以上病例117例,病理阳性率占46.8%.CIN及原位癌主要分布在18~49岁,其中CIN发生在18~39岁的占58.8%.结论 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可作为宫颈癌的筛查诊断方法,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同时应重视18~39岁年龄组的宫颈癌筛查工作,及时治疗CIN以阻止病变升级,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罗莉;王赛莉;陈霖;孙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G(HLA-G)在结肠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检测结肠癌患者、结肠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G mRNA的表达.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G mRNA在结肠癌、结肠良性病变和健康对照中的相对表达量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15,2.68]、[0.56,1.51]和[0.66,1.41].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G mRNA的表达高于结肠良性病变(P=0.02)和健康对照(P=0.03).结论 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G与结肠癌发生密切相关,在结肠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亦君;竺明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意象放松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每日1次的意象放松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前和化疗全疗程结束后接受心理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测量,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后SAS、SDS量表中总分值显著下降,血清IL-2、IL-6浓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意象放松疗法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阶段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化疗期因抑郁情绪所导致的细胞免疫异常.
作者:李琳;马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间泰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于根治术中行保留ICBN,并进行术后观察、随访.结果 32例中31例成功保留ICBN,另1例因淋巴结较多并包绕ICBN而未保留.32例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29例 (占90.62% ),无1例发生上肢淋巴性水肿.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保留ICBN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确实安全可行,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顺龙;焦良和;孙进;朱正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9岁,因左乳肿块4个月于1999年7月入院.患者产后4个月,哺乳期,查体可及左乳中央10 cm×10 cm×6 cm的质硬肿块,界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差.左乳头凹陷,糜烂,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左腋下可及一直径1 cm的淋巴结,活动.
作者:姚成云;王晓波;唐金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i67、VEGF与nm2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Ki67、VEGF、nm2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Ki67、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而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Ki67与VEGF的表达具有协同性,两者的共同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Ki67、VEGF、nm23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Ki67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VEGF、nm23对于指导乳腺癌临床分期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春华;杨基鹏;刘峥;任大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肝癌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75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大、小肝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大、小肝癌组的术前肝功能状态相似,P>0.05.术后第3天两组肝功能均出现明显损害,但至术后第7天除大肝癌组胆红素仍稍高外,两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大肝癌组术中出血量为(923.81±416.09)mL,明显多于小肝癌组的(301.53±118.90)mL,P<0.05.结论 大肝癌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新军;李向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保肛术式在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98例肿瘤距肛缘3~7 cm的高龄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肛手术42例(Dixon术35例,Parks术3例,经肛局部扩大切除4例),行Miles术5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 保肛术局部复发率为16.7%,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64.3%和52.4%;而Miles术的局部复发率和3、5年存活率则分别为16.1%、67.9%、51.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掌握好高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适应证,也可获得较满意的术后存活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局部复发率并不增高.
作者:余东升;周建农;许发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寻找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分析APC基因突变类型与FAP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FAP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和受累成员的肠息肉组织,提取相应组织的DNA,应用MLPA、PCR-DHPLC、DNA测序等方法分别检测胚系和体细胞来源的APC基因大片段缺失、碱基突变、碱基插入和缺失.结果 2名家系受累二代成员和1名未成年三代成员均发现APC基因c.3925_3929 del AAAAG 位点的胚系突变,其中1名成年受累成员癌变的息肉组织检出APC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大片段缺失.结论 FAP家族中检测APC基因的胚系突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预测风险,基因突变的类型、位点与临床症状间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仲坚;周建农;张晓梅;周欣;关心;朱明;张元颖;马国建;陈森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CA153)、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法对3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CA153、HCY和VEG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5名行体检的健康者进行比较.同时对三者联检与单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的血清CA153、HCY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至正常.术后2年内复发的5例血清CA153、HCY和VEGF水平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CA153、HCY、VEGF三者联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5%和92.4%,好于单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血清CA153、HCY和VEG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监测指标,且三者联检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
作者:汪瑞;周军;沈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微小RNAs(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长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目标mRNA结合抑制蛋白的翻译,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死亡.人let-7家族为miRNAs的一种,有13位成员,位于9个不同的染色体位点,许多恶性肿瘤往往失去let-7家族的表达调控作用,因此,let-7家族被视为抑癌基因.因能调控细胞的终末期分化及凋亡,恢复let-7家族的表达在癌症的治疗中是有意义的.作者对let-7家族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作者:许一鸣;仲崇俊;肖平;沈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CL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乳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CL1蛋白表达定位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及胞核,阳性率为49.11%,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CL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此外,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病理Ⅲ期组织中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1),伴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8),其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MCL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CL1基因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作者:朱华云;钱志英;徐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CEA、CA19-9和AFP三种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1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血清CEA、CA19-9和AFP的检测,并与100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指标,建立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除AFP外,大肠癌患者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UCCEA>AUCCA19-9>AUCAFP.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Y =1/[1 + EXP (3.250-0.224X1-0.057X2)],新变量Y的AUC高于三种单一肿瘤标记物的AUC.结论 联合检测CEA和CA19-9可提高大肠癌的诊断率,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可提高大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越;侴伟平;沈春键;王晓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5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全组59例共62个动脉瘤.3例因年龄等因素拒绝手术,其余5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显微镜下成功夹闭动脉瘤57个,动脉瘤孤立术1个,巨大动脉瘤瘤腔明胶海绵填塞术1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分:Ⅰ~Ⅱ级47例(83.9%),Ⅲ~Ⅳ级3例(5.4%),Ⅴ~Ⅵ级3例(5.4%),Ⅶ级1例(1.8%),死亡2例(3.6%).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T血管造影(CTA)均可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翼点入路仍是颅内动脉瘤常用的手术入路,能明显提高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觉民;叶明;李铭;李建;傅传经;汤忠华;樊炼;史德志;胡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往往基于其病理分型.近几年研究表明,传统的病理分型对新开展的治疗方法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指导.而大量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数据表明可将乳腺癌分为基底型,管腔A型及B型,HER-2型及正常组织型5类.在对这5种类型进行了对比后,发现其预后以及辅助治疗的效果都有明显差异.同时证明免疫组化方法可代替单一的基因分析方法用来检测乳腺癌的分型.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蛋白,CK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癌基因P53的变异及原癌基因Bcl-2的表达都可作为亚型分类的指标.该文介绍了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治疗、预后的关系.
作者:孙尚韶;王玉玺;梁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放化疗患者使用氨磷汀的不良反应及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总结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接受放疗或放化综合治疗的73例肿瘤患者使用氨磷汀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 73例中有58例(79.5%)患者在使用氨磷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8例不能耐受而停用,其他经对症处理和加强护理症状缓解.15例无任何不适反应.结论 氨磷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在用药期间,除按医嘱行相关预处理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于爱慧;鲍婷婷;徐德静;邢桂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