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PS、CEA和CYFRA21-l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临床价值

郭尚德;王忠义;刘宏;刘春云;郭敏芳;王建宾

关键词:肿瘤标记物, 肺肿瘤,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60例肺癌患者,54例良性肺部疾病和40名健康成人血清中TPS、CYFRA21-l和CEA水平,并对28例肺癌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随访检测.结果 肺癌组血清中TPS、CEA和CYFRA21-l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3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时,以TPS的敏感性(78.3%)和准确性(82.5%)高;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时,以TPS+CEA+CYFRA21-l组合获得的敏感性(95.0%)和准确性(85.1%)高,但特异性有所降低.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随临床分期(TNM)增加而升高,Ⅰ、Ⅱ期和Ⅲ期比较,TPS和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和Ⅳ期比较,TPS、CEA和CYFRA21-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3种肿瘤标志物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 3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TPS+CEA+CYFRA21-l组合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别给予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出现皮疹1例,对照组出现轻度腹泻1例,均未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结论: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均是临床医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理想用药.

    作者:钟文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肌机能化指数和血浆脑钠肽评估心力衰竭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心肌机能指数(Tei)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鉴别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及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134例.64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常规超卢指标及Tei指数,并采用ELISA法测得血浆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F及SHF组Tei指数、BNP显著增高(P<0.01);心力衰竭两组相比,Tei指数、BNP在SHF组显著升高(0.63±0.11)比(0.82±0.20)n9/L,P<0.01;713.38 ng/L比1345.86 ng/L,P<0.05,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结论:Tei指数、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升高,二者可鉴别SHF及DHF.

    作者:周立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放射防护与管理

    目的 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提出比较完善的辐射防护和管理措施.方法 结合相关国家标准,通过规范操作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结果 根据131I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病人主动配合意识,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辐射.结论 保障治疗工作顺利完成及质量控制,保障辐射安全.

    作者:陈贵凤;王晓雯;胡燕;曹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情况.方法:选择24例病例资料完整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1个月.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18例.Ⅲ、Ⅳ级为优良,优良率约91.7%,2例术后因脑血管意外伤侧肢体偏瘫影响疗效.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同时辅以药物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是目前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杨家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残胃内镜及临床特征观察-附160例报告

    目的 探讨残胃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180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0例残胃病变包括良性病变:残胃及吻合口炎130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32例;92例BillrothⅡ式残胃及吻合口炎80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22例、残胃癌10例均高于88例Billroth Ⅰ式的50例、40例、2例(P<0.05).结论 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残胃病变多,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在胃切除后定期内镜检查.

    作者:叶应春;李迎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科面临的问题及体会

    目的:了解儿科患儿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所面临的问题及护理体会,以便指导儿科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儿科健康教育必要性进行分析.结果:患儿陪护人员的复杂性、健康教育方法不当、自身缺乏教育知识技能、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护患沟通不良或障碑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健康教育效果.结论:提高患儿及陪护认知疾病及保健知识,掌握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终达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

    作者:刘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已婚妇女妇科健康普查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了已婚妇女妇科健康情况,做出了健康维护的研究支持.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市医院进行了体检报告调查,介绍调查均为已婚妇女,参加体检的妇女共有1000例,以妇科检查报告为调查依据,对已婚妇女妇科健康情况工作进行了实际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加调查的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实际生活体验的角度来进行问题探索.结果:困扰已婚妇女为严重的妇科疾病包括:子宫颈糜烂、附件炎、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结论:已婚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所以应着重进行妇科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相关的妇科健康教育普及.

    作者:王莉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应用

    浅谈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小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药技术和药物剂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剂型和新技术.其中载药纳米微粒作为药物、基因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近年来出现的药物控释和缓释的新剂型.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和兴趣.纳米粒是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粒径在10-100nm范围,药物可以溶解、包裹于其中或吸附在表面上.

    作者:张从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单次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两种单次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应用中的效果分析,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单次麻醉组和持续麻醉组,各32例,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持续麻醉组初始用药量、完善阻滞率、麻醉维持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并发症和辅助用药率等优于单次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药量和麻醉时间容易控制,且不增加并发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沈爱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6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0.5者46眼(76.7%),0.2-0.4者9眼(15%),≤0.2者5眼(8.3%),术前平均眼压24±2.32mmHg,术后3天平均眼压为12±2.5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2.6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联合手术具有创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作者:曲有贵;王海鹏;赵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的方法与心得

    目的: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护士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取得病人的合作,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完成各种治疗计划,并及时了解与解决病人的心理反应,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即病人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康复保健的指导等.结果:通过采取以上方法,本组焦虑、疼痛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均得以纠正,在住院期间未发生1例褥疮,提高了护理质量.将舒适护理应用到骨科护理中,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了舒适,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作者:宋桂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拉玛泽分娩法与自然分娩法关系探讨

    目的 观察拉玛泽分娩法与自然分娩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分析、评价拉玛泽分娩法与自然分娩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8%.结论 拉玛泽分娩法是通过神经肌肉控制、产前体操、及应用呼吸技巧,主动放松身体其他部位肌肉,降低因宫缩而引起的产痛及其他不适状况,能维持镇定和保持体力,使初产妇的总产程由15-16小时,减少到7个半小时左右,分娩后母体恢复得更快、更好.

    作者:张雪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HPLC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黄芩苷和连翘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ry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为30℃.结果:黄芩苷、连翘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3~8.51;0.43~2.14,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91%、1.59%(n=6),平均回收率为92.56%、95.75%,RSD分别为0.82%、239%(n=6).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晓云;黎晓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处方药回扣致看病药费贵的成因综述

    医院处方药品回扣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导致看病药费贵的直接的原因.本文从医生、药商、医院、药价、医疗保障政策、卫生体制等全面系统研究其成因,旨在降低看病药费成本.

    作者:谭瑞政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神经性病理疼痛机制及AGAP镇痛机理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而导致的急性疼痛.其基本过程是:伤害性刺激在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换能,转变成电信号,经脊髓、脑干和丘脑的传递和调制,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蝎毒素是一类具有很高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或药物导向物质,国内有关学者用醋酸扭体法、辐射热甩尾法、电热板法等动物模型充分证明蝎毒粗毒及镇痛有效成分对躯体痛、内脏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约200个神经毒素多肽单体成分从20多种蝎毒中分离纯化出,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生化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李青;王新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议决明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决明子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寻求炮制增效的物质基础,揭示炮制机理.方法:取决明子生品和炮制品,分别用甲醇和水提取,将提取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决明子生品和炒制品醇提液和水提液的色谱图.结果:决明子炒制品醇提液中,有1种原有成分消失,产生了2种新成分,同时有1种成分含量显著下降,有1种成分含量显著上升;决明子炒制品水煎液中,产生了3种新的成分,同时有3种物质的含量显著下降,有2种物质含量显著上升.在醇提液和水提液中都有同一种新成分产生.结论:决明子炮制后缓和药物性能,增强疗效的物质基础很可能是药性猛烈的成分(蒽醌类)被部分破坏,含量减少或转变成了新的成分,因而缓和药性;同时炒制更利于一些成分溶出,其含量增加而致疗效增强.

    作者:雷承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96例老年肺结核临床及X线表现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到2011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6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73例,女性为23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为68.4±8.5岁,同时随机选择96例同时治疗的中青年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按照<肺结核新分类法(1998)>相关诊断标准,将肺结核主要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两组患者在肺结核类型分布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人群肺结核病变范围及支气管播散情况分析研究显示,老年组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人群病变类型主要为渗出性、增殖干酪性和混合性,两组患者在病变类型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空洞类型比较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X线检查老年肺结核诊断较高,老年性肺结核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其治疗应加强重视.

    作者:李光宇;周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肝内胆管积气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积气的临床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0 8月收治的40例肝内胆管积气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与肝内胆管结石声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积气主要表现为管腔内强光团(光带)依循胆管走行分布,有局限性或排列呈串珠样,有闪烁样回声,伴彗星尾征,体位改变见游走回声.结论:肝内胆管积气采用超声诊断,其结果明确,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严涵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女性患者尿道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例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5例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发现尿道口赘生物,肿瘤组织病理学形态虽不一致,但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访4个月至3年,其中2例患者因复发或转移死亡,另3例患者健在.结论 女性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病理检查应结合病史早期诊治,综合治疗.

    作者:苏宇;周兴;邓振农;陈志光;郑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