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祯;吴德弟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但对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却不为多数人所熟知,如栽培和养殖、产地小同、采收季节时间不同、贮藏养护、药材掺假掺杂等.
作者:党中莉;李慧颖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批量体检采血存在人数多时间短的特点,特别是对老年人进行体检,老年人血管条件较差,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和意外,多数人对此产生恐惧,希望采血一次成功.我中心近一年对东营市和油田部分单位老职工进行体检,采血时经过采取多种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任秀菊;马双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比较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颜面部不同大小色素痣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色素痣患者85例(295个色素痣),并将所有色素痣病损按直径大小分为0~3mm组(195个)、3~5mm组(100个),术前常规测量色素德直径,经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后,观察及测量两组不同直径色素痣的创口愈后情况.结果:0~3mm组的有效率为84.6%,3~5mm组为45.0%,两者之间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在治疗颜面部色素痣时临床疗效明显,直径越小,有效率越高.
作者:郭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乳胶层析法对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比,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种方法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HBsAg、HBeAg、HBeAb 三项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bsAb、HBeAb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及时对标本做出处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对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ELISA的检出率.结论:EIISA法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方法,规范检测操作、加强质控,可有效排除影响因素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卢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讨论刺络放血加电针治疗巾老年骨性关节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以穴位针刺加电针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电针刺放血疗法.结果 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总有效率97.29%,对照组总有效率83.34%,治疗组优胜于对照组.结论 刺络放血加电针治疗中老年骨性关节炎起到了标本兼治的功效.
作者:马俊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便秘的原因和不良后果以及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蒋彩红;雷淑慧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疣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好发于面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并容易自身接种传播.扁平疣发生于青少年相对多见,尤其易累及面部,严重影响面部形象,给患者及家人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目前西医治疗,疗效并不满意.物理治疗(如激光、液氮冷冻治疗等疗法)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掌握不好易留疤痕或色素沉着.
作者:欧阳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综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纤维化的中西医治疗的概况.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查阅中西医对肺纤维化的各种相关治疗.结果:中西医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及治疗禁忌,中医治疗有着整体优势,也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结论: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把两者从病因、病症、治疗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作者:李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①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CT图像的临床特征,关沣CT显示梗死范围与患者血糖含量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②方法 收集126例急件脑梗死的患者,行CT扫描,并于患者入院的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空腹血搪的含量.观察患者CT的特征及梗死范围与血糖的关系.③结果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部位顺序依次为基底节区、脑叶病灶、小脑病灶、脑干病灶.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糖明显升高,梗死范围与血糖呈正相关.④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可以明确病变性质及梗死的范围;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及时检测空腹血塘,可能对判断病情及指导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修振志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泪道浚通加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78眼)泪道阻塞患者用WZC一Ⅲ型泪道高频治疗仪浚通泪道后植入硅胶管,留置3-6月后拔管.结果:共治疗患者66例78眼,硅胶管半均留置3.8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11.0个月,共治愈60眼(76.9%),好转8 眼(10.3%),无效10眼(12.8%),总有效率为87.2%.结论: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方法简单,组织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治疗泪道阻塞.疗效满意.
作者:郭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对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随即对104人(207只眼)进行PRK手术,等值球镜约在-4.00D~-9.00D.其中A组52人104只眼行PRK术后将浸有0.02%丝裂霉素棉签,浸润角膜中央切削区,持续时间约25秒~30秒,后用10-20mlBSS(平衡盐水)冲洗≥30秒;B组52人,作为对照组,103只眼行PRK术后仅用生理盐水冲洗.两组病人术后均戴同一型号博士伦隐形眼镜,用同一组PRK术后常规眼药滴眼,并于术后1周、半月、1月、3月、半年等,南同一人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情况及HAZE评分.结果:不同时间MMC组和BBS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观察3-18个月,A组HAZE明显轻于B组P<0.05(P=0.014),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PRK术后HAZE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但PRK术后应用浸有MMC的棉签浸润切削区可有效的抑制HAZE的形成.
作者:张秋莲;余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人所在的妇外肿瘤科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运行单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轻者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重者可导致病人残疾甚至死亡,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水平.因此应加强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在实施电子医嘱后,如何结合护理工作预防差错事故,值得护理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
作者:姜妞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紫苏子的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脂肪油、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脂、促进记忆能力、抗衰老、止咳半喘等作用.
作者:郑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活血祛瘀药是为血瘀证而设,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以治疗血瘀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胁诸痛等证.血瘀证多因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导致,临床用药有同有异.笔者拟结合历代名方的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对活血祛瘀方剂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做一浅析.
作者:赵斐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麻醉药品在癌痛治疗中发挥着口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应用麻醉药品治疗癌痛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医务工作者应积极更新观念,在WHO癌症疼痛三阶段治疗方案原则下,掌握癌症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保障癌痛病人获得止痛治疗的权利.
作者:沈鹏;张中华;李生志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新医改方案要求要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临床路径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分析了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张虹妍;张禄生;刘珂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市322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股情况、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22例ADR中,男性比女性多,19~29岁患者发生的ADR多于其他年龄段;药店比其他药品生产和使用单位上报的ADR多,沣射剂、片剂引起的ADR比其他药品高;ADR的临床表现上,消化系统症状多,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次之.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佳佳;刘静;杨雪洪;赵璨;孙锐;闫晗;巩新玉;李蕾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疾病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组间比较采用X<'2>、F检验.分析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发展的变化,结果:不同的喂养方式对0-6个月婴儿身高、体重的增长无显著差异.但母乳喂养的婴儿忠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较低,显著低于另两组,存在有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疾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母乳喂养能更好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增长需要,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作者:吴英华;王凤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方法:7例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改变、阑尾位置变异及粘连严重造成手术困难、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阑尾化脓穿孔坏疽、腹腔渗出液较多污染切口的logistic评分呈正相关(r=72,0.77,0.64,0.62,0.93).?结论:病理改变、阑尾位置变异及粘连严重造成手术困难、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阑尾化脓穿孔坏疽、腹腔渗出液较多污染切口是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作者:丁家松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3种常用抗癌药物对于HepG2细胞的抑制情况.方法:细胞铺96孔板,3种抗癌药物以不同浓度给药,每浓度设3复孔,不加药组做空白对照,MTT法测定,以抑制率对药物浓度作图.结果:在1~420μg/mL浓度范围内,5-氟尿嘧啶抑制效果差:20~300μg/mL丝裂霉素c抑制效果好于长春新碱;1~20μg/mL和300~420μg/mL浓度范围内,长春新碱抑制效果好于丝裂霉素C.结论:该方法评价对比了3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对于人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为药物筛选中阳性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钟琳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