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
目的 探讨门急诊常见的输液安全隐患分布情况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各科审进行输液操作共5379次输液过程进行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门急诊输液情况进行调查,对每天进行的输液过程进行记录,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速度、输液串联情况、输液前解释和跃患情况.结果 铃 5379例次的输液中,输液过快为328例次,占6.10%;输液过慢的例次为288次,占5.35%,两种药物串联现象为1208次,占22.46%;液体外渗为176例,占3.27%;输液眄己制后放置时间较长例次为310例,占5.76%;应采取避光药物的输液药物未采取相应措施的为15次,占0.28%;出现不正常结品的为3例,占0.05%,用药剂量和时间不正确为31例,占0.58%,同时还存在用药顺序不合理,不进行输液前教育、不进行那个医患沟通和不存在消毒隔离制度等.结论 应进行积极的输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防止出现由于输液引起的医疗问题.
作者:谢齐群;聂桂萍;石喜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先天性唇腭裂儿童术后语言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唇裂合并腭裂术后患儿34例,于术后4周开始施行语言康复治疗,疗程3个月,共治疗2个疗程.对训练前后的腭咽闭合功能和语音清晰度进行测评.结果:鼻漏气率由治疗前的(50.65±13.50)降低到治疗后的(23.38±13.1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语音达到正常水平的有11例,总的有效率100%.结论:先天性唇腭裂儿童术后语言康复治疗对患儿的构音障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中药饮片及其免煎饮片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用分析方法对白术饮片及其免煎饮片中的挥发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白术饮片及其免煎饮片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3.2%、0.91%,两者中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9.12%、7.76%.结论: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饮片中的有些有效成分含量区别很大,有些并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玉芬;满喜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综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纤维化的中西医治疗的概况.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查阅中西医对肺纤维化的各种相关治疗.结果:中西医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及治疗禁忌,中医治疗有着整体优势,也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结论: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把两者从病因、病症、治疗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作者:李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乳胶层析法对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比,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种方法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HBsAg、HBeAg、HBeAb 三项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bsAb、HBeAb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及时对标本做出处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对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ELISA的检出率.结论:EIISA法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方法,规范检测操作、加强质控,可有效排除影响因素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卢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丰动脉夹层的方法、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覆膜支架释放均成功,封闭左锁骨下动脉4例,接受治疗者无围术期死亡.随访过程中,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近、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
作者:周海宁;张永恒;夏洪韬;杨波;刘建平;陈权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观察利用主管道切开留桥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各种马蹄形肛瘘90例的临床观察,探讨手术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临床效果.该术式意在将复杂忭肛瘘的手术变为简单的手术,对局部组织损伤小,降低了手术难度,患者痛苦小,疗程短,复发率低.术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及局部正常组织,减少术后合并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兆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CHB)、乙肝后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中铁、镁、铜、锌(Fe3+、Mg2+、Cu2+、Zn2+)的含量变化.方法:用比色法检测88例CHB、LC和HCC患者血清Fe3+、Mg2+、Cu2+、Zn2+水平.结果:LC和CHB患者的Fe3+分别较HCC患者明显升高(P<0.01),HCC组Cu2+分别高于前两者(P<0.01或=0.069).Logistic回归显示在CHB和LC血清铁和铜升高可能有致肝癌的风险.结论:检测血清Fe3+和Cu2+有助于预测肝癌的发病风险,应对CHB和LC阶段异常的铁和铜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李永伟;王拥泽;邹霞;肖阁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雾化吸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为验证雾化器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炎症消除的效果,对本科室常见的慢性咽喉炎实施了雾化吸的随机治疗,并与常规口服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55例患者痊愈3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51例,占92.70%;对照组则分别为25例、8例、9例、13例,总有效42例,占76.40%.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雾化吸入利用压缩空气将液体药物雾化成可吸入的微粒并使药物均匀分布于上呼吸道及咽喉部,使药物直接在患部被吸收,炎症消除的效果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吴晓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通淋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方中山萸肉粉碎成细粉,其余加水煎煮提取浓缩成稠膏,与上述细粉混合,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在显微镜下观察山萸肉的显微特征,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甘草定性鉴别.结果: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医名词术语国际命名标准化在国内外开展了数十年,两套国际标准的出台在带来暂时统一局面的同时又引发了新的讨论,本文尝试对比两套标准,旨在发现差异,分析原因,从而促进标准化进程,推动中医更好地对外传播.
作者:史文君;杨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自2008年2月-2011年2月诊治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根据L'Insalata评分和Constant评分对患者的患侧肩关节与健侧肩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及比较研究.结果 本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13d;术后X线平片检查显示无肩锁关节复发脱位或移位.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断钉、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或感染现象;患侧肩锁关节功能与健侧(L‘Insalata评分和Constant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钩接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姜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普通人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确实不太了解,其实它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的首位,它对人类构成死亡的威胁已超过恶性肿瘤,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突出的病理现象,其危害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肾病主要以肾小球病变的症型为主,临床上多以肉眼血尿、浮肿来诊.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多在于热在下焦,热可分为虚实.其次,脾肾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肾阴虚亦为临床常见的症型.本文总结了叶廷钰在治疗慢性肾病方面有着独道的方法,首辨阴阳;重视活血化瘀,搜风通络的运用;重视内服和外治,辨病论治等等.
作者:孙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1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加针灸治疗.结果:110例患者通过治疗后,治愈97例,占88.2%;显效10例,占9.1%;未愈3例,占2.7%;总有效率97.3%.结论:中药与针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孔文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足三里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优势.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根据病情辨证分型汤药治疗,必要时加调节胃肠动力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足三里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时间及钡条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及钡条试验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症状改善及钡条试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足三里电针治疗障碍相关性功能消化不良具有良好效果及优势.
作者:刘洪;李慧臻;刘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艾滋病感染者增多,大学校园成为艾滋病感染群体之一,因此,大学生做为新时代的未来,必须让其了解艾滋病有关知识,增强自身防范意识,预防艾滋病,关注健康.
作者:张翠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为了观察了解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等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外科治疗组合内科治疗组.外科治疗组主要是通过微创手术进行,通过利用神经内窥镜以及立体定向技术,在手术后加以相应辅助治疗.内科治疗组则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治疗.结果:采用内科治疗的病人在病情及出血量上没有太大变化,而外科治疗组则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外科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2%、52%,显效率16%、24%,致残率8%、12%,死亡率4%、12%,.后一项无差异.结论:采用微创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较大的恢复病人的神经功能.
作者:巩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daromlbosis,DVT)是脊髓损伤(SCI)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1].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的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PE),即静脉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症[2],威胁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敏;李艳召;梁计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我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要应对危机保增长,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抗风险能力,这也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作者:孔祥生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