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李香枝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硝酸甘油注射液, 胸痛, 心悸
摘要: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后2h内胸痛缓解、心电图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变化.结果 24h胸痛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6.15%、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26%、35.14%.结论 治疗组对胸痛有显著的缓解,且硝酸甘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丹红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副反应少,好于单用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降脂机制及其有效降脂成分的研究进展

    血脂异常是导致血管类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降脂稳斑也被众多专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本研究概述近年中医对血脂异常病因病机的认识,将近5年来研究者们所探索到的中药降脂机制总结为四个方面: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吸收、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合成与释放、抗氧化、提高或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活性与数量.总结中药降脂有效成分皂苷、蒽醌、黄酮类物质、生物碱、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都是通过何途径,如何达到降脂作用的,以期为中药降脂药的开发及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马杭琨;徐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黄芪注射液加强心肌保护液在兔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加强心肌保护液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幼兔(兔龄14 d~21 d)随机分3组,每组8只.用Langendorff模型灌注离体心脏.平稳灌注45 min后,主动脉根部灌注STH液(4℃).对照组(Con):灌注STH液;黄芪组(AS):黄芪注射液+ STH灌注;5羟葵酸液(5-HD)组:5-HD+STH灌注.3组心脏均经历停灌30 min(保温、保湿)及再灌注40 min复制模型.观察3组的血流动力学、心肌酶、冠脉流出液、病理学变化、心肌能量变化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 黄芪组左心功能、冠脉流量恢复及再灌后心肌组织内ATP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及5-HD组,心肌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及5-HD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分析显示预处理组线粒体损伤轻于对照组及5-HD组,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AS组78.4 ng,高于对照组20.8 ng及5-HD组刚.8 ng.结论 黄芪加强心肌保护液对兔未成熟心肌有保护作用,黄芪可能是KATP通道开放剂.

    作者:张霄;李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硬化症Ⅱ型氯离子第七通道蛋白基因突变1例检测

    骨硬化症是一类以骨密度增高,破骨细胞吸收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遗传性骨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致病基因的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硬化症(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osteopetrosisADO),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骨硬化症(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osteopetrosis,ARO)和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骨硬化症(X-linked osteopetrosis,XLO).骨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具有广泛的异质性,如贫血、全血细胞减少、脓毒血症、继发性的肝脾肿大等.

    作者:庞倩倩;董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重症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皮质醇与蛋白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清皮质醇和蛋白质代谢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重症脑梗死病人在入院第1天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动态观察入选病人入院后1d、4d、7d、10d、13d时08:00血清皮质醇(COR)、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并对血清皮质醇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GCS评分及蛋白质代谢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症脑梗死病人入院第7天血清皮质醇水平(26.41±6.15)μg/dL,较第1天(20.89±4.12)μg/dL显著升高(P<0.001),入院第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为(31.37±4.14)g/L、(149.10±34.24) mg/L、(1.56±0.15)g/L,均较第1天(35.07±4.24) g/L、(181.00±34.01) mg/L、(1.93±0.30)g/L显著降低(P<0.001);入院第4天氮平衡(-4.44±0.59) g/d较第1天(-1.29±0.44) g/d显著降低(P<0.001),且病人入院后持续表现为负氮平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入院第7天皮质醇水平与其入院第1天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02),而与其入院第1天GCS评分呈负相关(r=-0.379,P=0.035),并且入院后皮质醇变化与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呈负相关(r=-0.354,P=0.000;r=-0.391,P=0.000;r=0.310,P=0.000;r=-0.193,P=0.016).结论 重症脑梗死病人急性期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被激活,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降低,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指导临床合理补充营养及能量.

    作者:茹妍妮;王燕宏;李新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S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SDS诊断的82例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在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佐匹克隆3 mg睡前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2粒,每天两次,疗程共3周.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在PSQI评分及C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在PSQI评分(8.55分±3.45分vs 11.32分±4.23分)及CSS评分(10.64分±4.56分vs 13.12分±5.41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SDS效果优于单用右佐匹克隆,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吕昕;郭韶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使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基础人98例高血压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一氧化氮、血浆肾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血压变异性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0.27 mmHg±0.03 mrnHg vs 0.39 mrnHg±0.01 mmHg;舒张压:0.25 mmHg±0.02 mmHg vs0.34 mmHg±0.03 mmHg,P<0.05);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血浆肾素、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血压病人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小血压变异性.

    作者:周亚莉;金道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管紧张素(1-7)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8周后腹腔一次性注射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共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0组)和Ang-(1-7)干预组(D1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C组).D1组给予Ang-(1-7) 300 μg/(kg·d)皮下注射,余两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共持续8周,监测空腹血糖(FPG),检测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INS)及AngⅡ的含量,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细胞内iNOS及Caspase 3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岛iNOS、bax、bcl-2及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0组大鼠FPG、AngⅡ及HOMA-IR明显升高,FINS浓度降低,胰腺iNOS、Caspase-3的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77.1%、1.03倍,iNOS、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增加3.4倍、2.9倍和4.6倍,Bcl-2基因表达降低了74.8%(P<0.05).与D0组相比,D1组FPG、AngⅡ及HOMA-IR下降,FINS浓度升高,iNOS及Caspase 3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了19.4%、37.2%,iNOS、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67.6%、37.7%和39.7%,Bcl-2基因表达增加了812%(P<0.05).结论 Ang-(1-7)可通过降低胰岛局部氧化应激,减少β细胞凋亡而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作者:何军华;王丽;吴慧璐;范运娟;王巍;范鑫;李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病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及Hhcy对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影响.方法 175例新发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3组,服用阿司匹林组59例,服用氯吡格雷组57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组59例.分析高血压病、糖尿病、肌酐、脑梗死部位等指标与Hhcy之间的关东;采用全血电阻法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Hhcy对所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以男性为主,肌酐、尿酸升高.其中性别是Hhcy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组病人服用氯吡格雷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值偏高,且阿司匹林组和双抗组病人在Hcy升高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值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cy正常时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病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欣;林志坚;吴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羊藿三七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羊藿三七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5岁~75岁门诊病人60例,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每组30例.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羊藿三七胶囊,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 vs 73.3%,P>0.05).在改善病人中医症候方面比较总有效率有改善趋势(70.0% vs 63.3%,P>0.05).结论 羊藿三七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曲美他嗪相当.

    作者:戴友平;郭良玉;徐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陈旧性心肌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能否反映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的病情及预测心脏事件.方法 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67例OMI病人,其中男性208例,女性59例,年龄26岁~86岁(64.07岁±12.17岁).空腹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测定血清hs-CRP、血糖、血脂.血清hs-CRP以免疫比浊法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结果 OMI伴和不伴心脏事件组hs-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C),但OMI不伴心脏事件组与NC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5).OMI伴心脏事件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NC组和OMI不伴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MI的病情与hs-CRP呈正相关性(r=0.496,P<0.001).OMI伴心脏事件组hs-CRP水平随病情加重有升高趋势.hs-CRP预测心脏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95% CI:0.782~0.880).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hs-CRP血清浓度高,hs-CRP水平越高病人的病情程度越重,预后越差,显示hs-CRP对OMI病情有评价作用.

    作者:高晓峰;王希章;李占荣;周青;张芬芳;张江;李建勇;王旭敏;张源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远志总皂苷对癫痫模型大鼠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远志总皂苷(Tenuigenin,TEN)对癫痫模型大鼠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TEN对癫痫继发认知障碍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12只)、远志总皂苷防治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溶液制作癫痫大鼠模型,远志总皂苷防治组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同时给予灌服远志总皂苷,对照组分别注射及灌服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NMDA受体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NMDA受体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远志总皂苷防治组大鼠海马CA1区NMDA受体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远志总皂苷可显著提高癫痫模型大鼠海马CA1区NMDA受体表达,这可能是其减轻癫痫继发认知障碍的部分机制.

    作者:李艳;景玮;马彪;李新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安全性、停药后早搏复发率等.方法 将64例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黄连温胆汤联合胺碘酮32例,对照组为胺碘酮组32例.两组均服药30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O%,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和对照组疗效相近,但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而且不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朱庆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Essen评分复发风险分层分析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

    目的 对缺血性脑卒中(lS)复发病人使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进行危险度分层,探讨脑卒中不同复发危险度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ESRS分为IS复发高危组(ESRS≥3分,高危组)75例和IS复发低危组(ESRS<3分,低危组)49例.比较两组人群的卒中危险因素、入院即刻和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依赖程度(MRS),分析脑卒中复发高危与低危病人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结果 高危组与低危组病人ESRS相关危险因素,高危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病史的伴发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脑卒中复发高危组较复发低危组NIHSS评分低(6.59±4.52 vs 7.80±4.36;t'=-2.198,P=0.030).治疗14d后,低危组NIHSS差值较高危组改善明显(-1.81分±2.19分vs-2.65分±2.32分,P<0.05),日常生活不依赖(MRS≤2分)增加人数明显多于高危组(20.4% vs 6.7%,P<0.05).结论 两组病人相比较,高危病人卒中危险因素显著多于低危病人,高危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低危病人,高危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较低危病人差.提示ESRS高危低危各组病人各具临床特点,近期预后不同,对卒中病人进行ESRS高危低危分组有助于卒中疗效及近期预后评估.

    作者:刘黔云;燕飞;张云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VEGF在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中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CMBs)的预测作用.方法 纳入5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脑微出血组)病人,82例急性脑梗死不合并脑微出血(无脑微出血组)病人.检查血糖、血脂四项(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同型半胱氨酸,并采用VEGF ELISA制剂盒检测血清VEGF.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VEGF水平与脑梗死病人CMBs密切相关.VEGF水平与CMBs数目呈明显线性正相关(r=0.853,P<0.05).校正OCSP分型、年龄、高血压病、脑梗死OCSP分型、血同型半胱氨酸等干扰因素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EGF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95%CI:1.233~ 2.771,P=0.010).结论 血清VEGF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病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水平与CMBs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王启章;李晶;刘勇;江旭;彭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生存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且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标准的ACS病人285例,以出院后的5年生存情况为结果变量,以年龄、高血压、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左室功能不全(LVF)、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的发生情况等、入院24 h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血脂等]为解释变量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 285例ACS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70.1% (95% CI:64.61~75.5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LVF、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hs-CRP、SCr与病人5年生存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hs-CRP≥10.0 mg/L(OR =2.217,P=0.000)、SCr≥120 μmol/L(OR=2.264,P=0.000),年龄(OR=1.994、3.045、6.241,P=0.144、0.010、0.000)是影响ACS病人5年生存的独立因素.hs-CRP< 10.0 mg/L和≥10.0 mg/L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 7.3%和56.1%(x2=14.076,P=0.000);SCr< 120 μmol/L和≥120 μmol/L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7.8%和60.2%(x2=11.548,P=0.001);年龄<50岁、51~60岁、61~70岁和≥70岁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8.5%、78.1%、69.4%和44.3%(x2=36.382,P=0.000).结论 急性期hs-CRP,SCr水平和年龄是影响ACS病人5年生存的独立因素.

    作者:丁军侠;李军;张宇梅;郑立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小骨窗开颅与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与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 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试验组)和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每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是77.50%,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是72.50%,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 =2.5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与小骨窗开颅相比,二者的术后恢复良好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操作及并发症方面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杨学;陈劲草;张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T定向软通道穿刺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5月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50例,分为穿刺组(行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18例和手术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32例,对两组病人手术耗时、住院时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3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穿刺组手术耗时(42.2±6.9) min明显短于手术组(169.7±11.2)min;住院时间穿刺组(13.6±5.1)d明显短于手术组(22.3±6.5)d;颅内感染发生率穿刺组无,手术组9例;肺部感染发生率穿刺组(27.8%,5/18),低于手术组(59.4%,19/3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ADL比较,穿刺组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例1例,Ⅴ级1例;手术组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例10例,Ⅴ级3例.结论 CT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邢守光;李晋虎;范益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自拟清肝解郁汤治疗神经性失眠症48例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清肝解郁汤治疗神经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服用清肝解郁汤,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为95.8% vs 70.2%(P<0.05).结论 自拟中药清肝解郁汤治疗神经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陶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病人10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2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二维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心功能检测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左房内径(LA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均可见瓣膜联合处的增厚、钙化及挛缩变形,瓣口面积明显狭窄,瓣口关闭时对合不严,有缝隙;瓣膜表面粗糙、不平.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Dd、LAD、LVEF值分别为(57.93±6.99) mm、(53.75±6.91) mm和(48.29±4.55)%,不同方法所测心功能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测量所得的LVDd、LAD、LVEF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8,P<0.05;r=0.76,P <0.05;r=0.82,P<0.05).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能有效判定心功能状况,而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能立体显示心脏瓣膜及其毗邻结构的形态,提供更多的临床心功能信息,对瓣膜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丹辉;孙岩;韩桐师;汪洋;魏兰萍;梁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类胰蛋白酶水平变化的相关研究

    目的 观察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类胰蛋白酶(TPS)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病人65例,不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病人55例,单纯高血压病30名,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病人LP-PLA2、TPS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分析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LP-PLA2、TPS水平在单纯高血压组、冠心病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组LP-PLA2、TPS水平高于不伴高血压的冠心病组和单纯高血压病组.LP-PLA2、TPS水平与IMT存在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5.681、0.323,P<0.05),两者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8.191、0.318,P<0.05).结论 LP-PLA2、TPS作为炎性因子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随着高血压炎症反应的不断增强,其水平随之升高,且同相关靶器官损害的特异标记有相关性,表明二者可以作为高血压风险程度的预警因子.

    作者:燕蒲娟;来春林;王继荣;齐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