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谈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方法

薛菊清

关键词:静脉穿刺, 慢拔针, 患者, 注射, 皮下, 护理操作, 工作实践, 人血管, 问题, 痛苦, 时间, 临床, 感觉
摘要:在以往的护理操作中规定,静脉穿刺时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剌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注射毕,快速拔针.这样做是否合理呢?通过十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我发现自静脉上方穿刺,直接刺人血管,慢拔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从侧方刺入皮下,快速拔针则常常会引起患者短时间的刺痛,有时十分剧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试用从静脉上方穿刺,慢拔针,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时静脉穿刺与拔针后,患者毫无感觉,以为注射尚未结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动态血监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动态血监测对于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市两所医院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42例重症感染的患儿.应用PHILIPSV6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动态监测护理.从患儿的血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分别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动态血监测可以观察治疗过程中存在低血压以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论:不但能对病情演变进行客观判断,且可以有效的指导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及补液量、速度进行调整,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改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马超美;孙蓓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物对羊水混浊新生儿早期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物对羊水混浊新生儿早期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羊水混浊新生儿110例,分为观察组55例,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物,对照组55例,出生未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呕吐例数、第1次吃奶量,出生后24h吃奶总量、出生后第4天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及黄疸皮测值.结果:观察组55例新生儿仅1例出现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出生后第1次吃奶量、出生后24h吃奶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第4天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及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物可有效预防羊水混浊新生儿呕吐,对羊水混浊新生儿早期喂养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蔡彬媚;陈敬国;黄帼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玉屏风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玉屏风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RRI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玉屏风颗粒.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与30%,2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玉屏风颗粒从双向调节免疫的角度发挥治疗RRI的作用,且安全性好,易于小孩服用,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兰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急症输液中潜在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症输液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潜在风险因素的特点,分析急症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降低急痘输液风险.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87例急症输液反应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600例急症输液患者,根据玻璃安瓿消毒、进针角度、操作前后手部清洁因素平均分组,每组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干预因素,对照组行一般操作.结果:急症输液反应在不同输液时间、患者年龄、合并用药情况存在差异,观察组急痘输液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急症输液反应与患者输液时间、患者年龄、合并用药情况有关,规范输液操作能有效防止急症输液反应的发生.

    作者:廖梅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议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病毒在20世纪引起了数次世界大流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目前世界广泛使用的流感疫苗以灭活疫苗为主,效果和安全性各有差异.本文主要就当前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生脉注射液在颅脑创伤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治疗颅脑创伤致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将75例颅脑创伤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生脉注射液治疗组)及对照组(阿托品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脉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及一般情况;结果:1、治疗组在纠正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效果予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治疗组对瞳孔干扰较对照组小,3、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头痛、烦躁、口干、视物模糊的临床症状,治疗组仅少数出现口干,而无其余症状;结论:生脉注射液能纠正颅脑创伤致心动过缓,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华瑞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神经外科侧卧位病人体位摆放心得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侧卧位病人体位摆放的工作心得.准确的体位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准确方便操作,更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而且有利于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于敏;杜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60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生命体征监测、精神状态调整、疼痛护理、一般护理及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手术率、死亡率,并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率、手术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恐惧、忧郁、强迫、情绪稳定、疼痛耐受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能降低手术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钟佳音;郭丽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析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本文通过对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逐步地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周铸;李菓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内科优质护理病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探讨

    对内科优质护理病区临床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其增强自我认识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并通过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增强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使护士进一步系统掌握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为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魏文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空气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脑卒中主要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致残率很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因此,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非常重要,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简称,空气波)治疗对预防偏瘫肢体水肿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我科于2008年引进LGT-2200W型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接受一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以及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罗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T-pro BNP的影响.方法:观察68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2),对照对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14天后观察临床疗效、心脏彩色超声和血清NT-pro B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心功能改善方面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NT-pro BNP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并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小兵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支气管镜检查风险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方法:对本科1996年10月~2011年4月支气管镜检查5768例中存在风险29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防范风险的对策.结果:风险是可以防范的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给予有效的防治,可以防范风险的发生,保证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有效.

    作者:许丽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外治婴儿湿疹76例临床观察

    婴儿湿疹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以新生儿、婴幼儿更为多见,笔者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外治的方法治疗此病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门诊及住院病例均有,符合婴儿湿疹的诊断标准,共选76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中年龄大者1岁,小者3天,病程长者15天,短者1天.对照组年龄大者1岁,小者5天,病程长者13天,短者2天.两组在年龄、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作者:李燕广;张立营;杨向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体会

    目的:乳腺增生是乳腺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妇女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关注和研究乳腺增生的诊、治、防是广大乳腺疾病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半年后门诊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可调整失衡的女性激素,效果稳确、显著,毒副作用小,是当前治疗乳腺增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孙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哺乳动物细胞灌注培养工艺研究进展

    随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灌注培养体系以其特有的优势取得了广泛的发展.本文依据不同灌注培养系统的特点划分分为微载体悬浮灌注培养、悬浮细胞截流灌注培养、流化床及固定床灌注培养等几类,并对各类型的灌注体系进行了概述.随着单克隆抗体药物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利用动物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已成为当前生物制药的发展方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灌注培养技术的出现为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吕中华;李国军;王锐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7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1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7例患者经治疗后,随访6-12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应规范化,当积液量大、积液明显增加、或积液转化为血肿时则需积极行手术治疗.

    作者:华瑞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非药物综合疗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经高能紫外线照射、穴位埋线、耳背刺络、耳压穴位非药物综合疗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将233例分为治疗组(116例)和药物组(117例).治疗组采用高能紫外线照射、穴位埋线、耳背刺络、耳压中医方式进行治疗.药物组口服迪银片,每次5片,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6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皮损面积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7.8%,药物组为51.3%,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面积评分及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结论:非药物综合疗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王圣霞;张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是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糖尿病足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将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行桂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关于医院药学服务的认识与思考

    加强医院医学服务是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对医院、患者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医院的医学服务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建立健全药学服务的法律法规、转变观念和完善药学服务机制.

    作者:孙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