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住院心力衰竭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赵群

关键词:老年, 住院心力衰竭病人, 家属,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老年住院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方法:对实验组271例老年住院病人心力衰竭病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而对照组261例病人进行一般护理,比较两组6个月复发再入院次数及死亡例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6个月复发再入院次数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行健康教育能减少老年住院心力衰竭病人的再入院率,降低死亡率.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清营汤加减治疗紫癜肾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HSPN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为5岁到55岁,平均15.4岁,对照组80例,男42例,女38岁,年龄为6岁到55岁,平均16.3岁,两者性别,年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予以清营汤加减与西医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两组治疗三月后血尿和蛋白尿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尿和蛋白尿3月内好转和治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清营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HSPN蛋白尿血尿可以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余彬;李建武;贾锐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口服桂利嗪加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桂利嗪加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2月~ 2008年12月门诊诊治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共1~2个疗程.试验组口服桂利嗪25mg或50mg,每天3次,连服7日,好转以后改早晚各服1次,3月一疗程,同时给予生理盐冲洗鼻腔,每日2次,好转以后,每日1次或隔日1次.疗程结束记录效果并1年后随访.结果:对照组:显效37例(47%),有效33例(42%),无效8例(10%),总有效率分别为89.7%.其中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的8例(10%),治疗1年后无复发0例(0%),试验组:显效32例(49%),有效27例(41%)无效6例(9%)总有效率(90.7%).其中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的例22( 33%),1年内无复发例2例(0.3%),2年内无复发例1(0.15%).2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利嗪近期效果与西替利嗪相近,能有效控制症状并降低复发次数,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罗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结安胶囊对于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我科室96例乳腺小叶增生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服用消结安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乳癖消片进行治疗,以4周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约为93.75%.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约为75.0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疗程后,48例观察组患者中有41例黄体期血清E2降至正常值,约为85.42%;3例大致正常,约为6.25%;4例异常,约为8.33%.48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0例黄体期血清E2降至正常值,约为62.50%; 11例大致正常,约为22.92%;7例异常,约为14.58%.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黄体期血清E2正常及大致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结安胶囊对于乳腺小叶增生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宋晶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骨伤老年患者中的实施体会

    目的:对骨伤老年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尽早的康复.方法:对34例骨伤老年患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生理护理,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多元手段使患者病痛得以减轻.结果:34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康复.结论:通过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有利于尽早的康复.

    作者:张美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78例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直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经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8例育龄期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根据使用的PVA颗粒栓塞剂的大小分为3组,每组26例,A组用150-250umPVA颗粒,B组使用300-500umPVA颗粒,C组使用500-700umPVA颗粒栓塞,治疗前后均用B超测量子宫肌瘤体积,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疗效:(1)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及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2)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月经量的变化;(3)比较三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均有好转,三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A组有一例出现子宫肌层大面积坏死的严重并发症,直径越小的栓塞剂出现发热、出血性盆腔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越多,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三种不同直径的PVA颗粒经UAE治疗子宫肌瘤均安全有效,150-250umPVA颗粒疗效好,远期疗效也好,但同时风险性也大大提高;500-700umPVA颗粒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疗效相比另两种直径稍差,所以建议临床选用300-500umPVA颗粒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作者:傅炜;艾文兵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社区肺炎支原体感染8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可降低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对发热病程长及慢性咳嗽、病情反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韶钢医院呼吸内科及儿科住院部接诊的82例患者,采用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血常规、胸片等多种手段,全面分析患者病情.结果:本文中患者有典型表现及非特异性表现,均明确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得到及早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通过总结经验,MP感染已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低龄化趋势,应提高临床医师对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敏感度,及早完善相关检查,可大大减低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误诊率,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谭建萍;梁燕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特点及采取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 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和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及胎盘蜕膜残留.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其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医院需要加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作者:宋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聚焦超声波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观察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外阴皮肤、黏膜变性和色素减退的一组慢性病.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晚期常伴有外阴萎缩、阴道口狭窄、性交不适.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不甚满意.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Intensity F ocused UItrasound HIFU)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具有无创、有效、安全、治疗后恢复快、无辐射性损伤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应用CEF-Ⅰ型超声波妇科治疗仪对6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冯国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83例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9年8月采用腹腔镜诊治283例异位妊娠,术中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并进行比较.结果283例异位妊娠2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为首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生育情况及输卵管破坏程度决定输卵管是否保留.

    作者:王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婴幼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湿疹是夏秋季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和多发病.它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浅层真皮及表皮炎,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临床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伴剧烈瘙痒为特征.婴幼儿湿疹是发于1~2岁婴儿的过敏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中医治疗婴幼儿湿疹,标本兼治,疗效显着,且副作用小.现就中医对湿疹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施秋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随着当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员比赛强度的和对抗也随之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运动损伤发生后,运动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比赛和健康恢复.本文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伤心理变化及致因,探讨如何从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入手,加强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其掌握心理恢复技巧,使其尽快恢复训练与比赛.

    作者:邢崇慧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手足口病12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手段.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手足口病患儿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5个月到12岁,男女发病比率1.5∶1,80%的病例有明确的手足口病接触史,均在手、足、臀及口腔等部位出现典型皮疹,92%的病例伴发热,部分出现心肺脑等并发症,有1例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无效死亡,余通过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王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电针对AD大鼠学习记忆及神经干细胞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神经干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每组12只.链脲霉素(STZ)注射法造大鼠AD模型.电针治疗三个疗程.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Nestin和bFGF表达.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AD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治疗后西药组、电针组有提高(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的Nestin和bFGF)阳性细胞数目多,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能够显著增强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修复AD大鼠的神经缺损,实现神经的保护效应.

    作者:刘忠锦;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是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糖尿病足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将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行桂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Ⅱ型呼吸衰竭9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9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约为85.42%.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23例,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约为52.0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为95.1±8.0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89.9±8.1 mmHg;观察组PaCO2为43.9±9.6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48.2±5.0mmHg,两组治疗后PaO2、PaCO2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无较为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性相对较强,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石艳;邹进平;杨亚群;顾艳英;肖国球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谈谈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方法

    在以往的护理操作中规定,静脉穿刺时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剌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注射毕,快速拔针.这样做是否合理呢?通过十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我发现自静脉上方穿刺,直接刺人血管,慢拔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从侧方刺入皮下,快速拔针则常常会引起患者短时间的刺痛,有时十分剧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试用从静脉上方穿刺,慢拔针,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时静脉穿刺与拔针后,患者毫无感觉,以为注射尚未结束.

    作者:薛菊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分析尿石症中尿常规与沉渣镜检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探讨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尿隐血实验与尿沉渣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疑是泌尿系结石的患者178例,进行尿隐血实验和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同时对照X线、B超检查.结果:本组178例疑是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中,经X线、B超对照,有此病存在的有89例,其中,尿沉渣镜检出红细胞的69例,尿隐血分析阳性的58例.经X线、B超结果无结石存在的患者中,有12例尿沉渣镜检出红细胞,21例尿隐血实验阳性.结论:尿沉渣镜检出红细胞和尿隐血实验阳性患者,与经X线和B超检查证实有泌尿系结石的病例数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协助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贞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药缓解中晚期肿瘤临床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84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放疗方法,对照组结合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结合中药治疗方法.7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42例观察组患者当中,显效30例,显效率约为71.43%;有效9例,有效率约为21.43%;无效3例,无效率约为7.14%;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约为92.86%.42例对照组患者当中,显效18例,显效率约为42.86%;有效13例,有效率约为30.95%;无效11例,无效率约为26.19%;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约为73.81%.现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能够有效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崔保栓;白志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学龄前儿童急性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急性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救活的急性意外伤害儿童3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学龄前儿童急性意外伤害多为医源性药物中毒和误服农药中毒.结论:避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加强儿童、家长、社会的有关安全知识宣教工作.

    作者:刘金栋;代炳梅;高希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周口市城乡居民乙型肝炎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周口市城乡居民的乙肝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乙肝防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周口市2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民组为调查点,随机抽取1000名20岁以上成人居民采用问卷法调查乙肝知识水平.结果:城乡居民对乙肝是传染病、接种疫苗可预防乙肝的知晓率较高(>90%),而对乙肝传播途径中水和食物、空气、性接触的知晓率较低(<50%);低年龄组、高文化程度得分高于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医务和科技人员的均分高,农民和其他职业的均分低,城市居民均分高于农村居民;知识来源主要为媒体.结论:周口市城区居民总体乙肝知识的知晓程度参差不齐,应加强针对低知晓率人群的乙肝知识健康教育.

    作者:李莲萍;韩萍;张晓峰;陈小梅;赵妍娟;于学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