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峻嵘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替米沙坦组40 mg/d,缬沙坦组80 mg/d,早餐后顿服,疗程均8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ECG及不良反应等检测.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67%,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9.33%,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安全可靠,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史瑞华;张俊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U-Ⅱ)早是在硬骨鱼的脊髓尾部神经分泌系统分离出来的一种生长抑素环肽,1998年Coulouarn等首次在人体中克隆出U-Ⅱ(hU-Ⅱ).hU-Ⅱ及其受体的分布提示它们可能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U-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方放;钱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基础治疗组(A组)41例,西医基础治疗加灯盏花素加中医康复治疗组(B组)40例,西医基础治疗加现代康复治疗组(C组)4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判断疗效主要指标,对上述3组患者短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后,A组、B组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4.15%、52.50%和38.10%,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
作者:郑宏忠;陈锦泳;何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硫辛酸对db/db小鼠胰岛内NADPH氧化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只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硫辛酸组和db/db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硫辛酸60 mg/(kg·d)和安慰剂灌胃.另设10只同周龄db/m小鼠,给予安慰剂灌胃作为非糖尿病对照组(db/m对照组).每周监测体重、血糖,6周后取胰腺行免疫组化,分析NADPH氧化酶表达情况.结果 与db/db组相比,硫辛酸组小鼠的血糖降低,胰岛内NADPH氧化酶gp91phox、p22phox亚基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辛酸降低胰岛内NADPH氧化酶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
作者:卢斌;马健;杨翠华;王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46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42例,在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修订致残量表(mRS)对术后1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微创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较对照组(P<0.05);根据致残量表,微创组总有效率为6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8%(P<0.05);微创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并可降低致残率.
作者:杜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气阴两虚挟瘀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结果 两组均能够改善CHF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等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但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作者:遇准;冯建莉;丛春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给予头面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为主;对照组给予头面穴和体穴传统针刺治疗为主.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以头面穴位透刺配合电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较传统针刺治疗方法显著.
作者:李万婷;赵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肢体反复短暂缺血预处理(LI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随机将42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7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0 h组、预处理6 h组、预处理12 h组、预处理24 h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重复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4 次(每次10 min,间隔10 min) 作为LIP,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各组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磷酸腺苷(ATP)酶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肢体反复短暂缺血预处理组可明显减少MDA的含量,升高SOD活性,增加ATP含量,尤以预处理0 h和6 h组为著,同其余预处理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缺血预处理可提高脑缺血大鼠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促进ATP的生成,推知反复短暂的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它可通过提高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线粒体能量,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发挥作用.
作者:张晓敏;李光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8例冠心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入组后停用其他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及抗缺血药物继续使用,治疗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次,3次/日,观察3个月.检测两组B型钠尿肽(BNP)、肾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NP、PRA、ALD、ATⅡ较对照组明显下降,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SV,LVEDV,LVDd,LVDs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改善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林桂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将18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2次/日,共14 d,并予活血化瘀,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予尿激酶3×105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7 d,同时应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输注,2次/日,连用14 d,并予活血化瘀,对症及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时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58.69%,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且使用安全,方便.
作者:周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脑缺血预处理再灌注后大鼠脑内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30只)、脑缺血预处理组(30只)、清热化瘀Ⅱ号方组(3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每组按照再灌注后3 h、6 h、12 h、24 h、48 h 5个时间点平均分为5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MAP1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有MAP1B mRNA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在12 h时缺血侧海马区MAP1B mRNA表达至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脑缺血预处理组在12 h、24 h、48 h时表达均有明显的升高(P<0.01);与脑缺血预处理组相比,清热化瘀Ⅱ方组在48 h时表达水平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MAP1B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而清热化瘀Ⅱ号联合缺血预处理进一步增强其保护作用.
作者:王琳;祝美珍;肖艳芬;杨仕权;吴志敏;刘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明确为SAS患者30例为A组,并将其中低通气指数(AHI)<20的轻度SAS患者16例作为B组,AHI>20的中度SAS患者14例作为C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群20名.对各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HRV时域分析法分析SAS患者的自主神经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组、C组所有的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S)、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和C组HR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S对HRV有较大影响,但不能以AHI指数来判断HRV下降的严重程度.Holter作为一种简单、快捷、无创的检查对SAS患者的筛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伟胜;杨敏;李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联素(APN)、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除治疗原发病、调脂、稳定斑块、对症等治疗外,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片0.1 g,1次/日口服.观察组予麝香保心丸45 mg,3次/日口服,阿司匹林片0.1 g,1次/日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N、ET-1及NO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APN、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血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内皮功能方面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作者:邹慧兰;郭宏伟;唐婕;张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对急性期老年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加均衡法将85例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治疗28 d.对照组只接受基础治疗.两组均在观察28 d时进行效果评定.观察其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总体疗效,血脂、血糖、全血比黏度和红细胞沉降率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清除自由基、维护脑组织,改善和延缓衰老等密切相关.
作者:朱成全;张玉亮;朱兆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雷洛昔芬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情况的作用,探讨雷洛昔芬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为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植块法培养大鼠VSMC,不同浓度的戊酸雌二醇和雷洛昔芬作用于大鼠VSMC 24 h,实时定量PCR法测定VSMC 的标志基因心肌素(MYOCD)、经典雌激素受体(ESR)、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mRNA的表达量.比较不同浓度的戊酸雌二醇和雷洛昔芬对大鼠VSMC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 戊酸雌二醇和雷洛昔芬处理组的MYOCD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浓度的降低MYOCD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处理组的ESR和GPER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与雌二醇作用相似,雷洛昔芬亦能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影响其增殖,可替代雌二醇作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ERT)的新药,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毋亚男;张明升;郭东星;张华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冠心宁联合谷红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应用冠心宁注射液,研究组应用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6.7%;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冠心宁联合谷红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降低持续的时间,减轻疼痛的程度,延长发作的间期,明显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作者:兰宏科;田永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痹宁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胺碘酮0.2 g 每日3次,服用1周后改为每日2次,再服用1周后改为每日1次,共服用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痹宁心汤,每日2剂治疗3周后,观察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及患者心悸、气短症状.结果 经治疗3周后,治疗组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同时患者心悸及气短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经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较单纯西药治疗,在室性早搏次数减少及患者心悸、气短症状改善程度,更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钟丽华;李志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蝎纯化液(PLIS)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LIS大剂量组、PLIS中剂量组、PLIS小剂量组,每组10只.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大鼠休克模型.PLIS各剂量组于注射PLIS后15 min注射LPS,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LPS注射前及注射后60 min、90 min、180 min大鼠平均动脉压(MAP).LPS注射3 h后颈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组织因子(TF)、肿瘤坏死因子(TN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结果 全蝎各剂量组在注入LPS后,MAP下降不明显,TF、TNF含量显著降低(P<0.01),TFPI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FPI/TF比值各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PLIS可能通过抑制TF和TNF升高,而对大鼠内毒素休克有保护作用.
作者:靳铁飞;吴萍;谭茜;周牡娜;徐爱良;彭延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丹参冻干粉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将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冻干粉0.8 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日,共治疗2周.检测PCI术后12 h、24 h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两组治疗2周后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12 h、24 h、48 h 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L-6、E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NO显著升高(P<0.01).结论 丹参冻干粉对PCI后MIRI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
作者:林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冠脉造影(CAG)Gensini评分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9例经CAG确诊的CHD患者,记录其中医证候与血瘀证计分,并根据CAG结果行Gensini评分,分析其与CHD血瘀证计分及中医证候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D患者以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为多见,分别为144例 (68.9%)、93例(44.5%)、74例(35.4%).血瘀证患者冠状动脉重狭窄和Gensini评分均高于非血瘀患者(P<0.05),痰浊患者的Gensini评分较非痰浊患者严重(P<0.05),其余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D血瘀证计分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8,P=0.012 8).结论 CHD患者血瘀证计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苏鑫;高铸烨;张庆翔;陈艳;李立志;史大卓;吕树铮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