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华;孙秋云;杜贵平
1 病例病例1:患者男,46岁,农民.因胸臂疼痛、紧张、不眠1d入院.1 d前被工具击中胸臂部,入住胸外科.既往体健.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中性粒细胞9.48×109.L,头、胸部CT、心电图均正常.诊断为软组织挫伤.表现紧张、惊恐,精神科会诊考虑焦虑状态而转精神科治疗.3 d后出现恐水,不敢饮水,听到水声就避让很远.怕风,医生揭被检查时,瑟瑟发抖,称风太大,不让开门窗.唾液多,反复呕吐,发热,体温39℃.兴奋躁动,打人.追问病史,1年前自养的狗出现日夜吠叫,到处乱跑,患者曾被狗抓伤,未注射狂犬疫苗.更正诊断为狂犬病.第4天出现呼吸困难,咽喉肌痉挛,谵妄,不停喊叫,四肢痉挛,流涎不止;第5天出现抽泣样呼吸,并一度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复苏成功,此后一直昏迷至第9天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作者:杜晖;温艳琼;陈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首诊情况及给予精神健康指导的作用. 方法:调查453例精神疾病患者,了解其首诊情况,并进行精神健康指导,随访1年,观察指导前后的差别. 结果:有141例患者首诊于非精神科,在到精神科就诊前,大多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给予精神健康指导后,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疾病和用药有关知识的了解有显著提高,依从性增加,复发率降低. 结论:应加强精神卫生的宣传,使精神疾病患者能及早获得正确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霞;杨金华;李沛亨;高玉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PHD)述情障碍特征及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方法:对194例男性PHD(PHD组),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107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采用TAS进行述情障碍测评. 结果:PHD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AS总分及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Ⅳ与SDS、SAS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94,P均<0.05或P<0.01);TAS因子Ⅲ与SAS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47,P<0.05). 结论:男性PHD存在明显述情障碍,并与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作者:胡春凤;于兰;李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纳络酮联合传统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传统治疗).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2周,研究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起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t=9.91,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纳络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可减轻戒断症状,提高戒酒的成功率,是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较好的辅助用药.
作者:王皋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氯氮平联合氯硝西泮针剂治疗精神疾病导致大量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兰胜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疗程均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EPS)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利培酮组53.3%(χ2=4.44,P<0.05). 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为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周海晓;丁志杰;王军;王小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 方法:62例精神病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和单用组(单用舍曲林).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和.BPRS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尤以合用组明显(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且耐受性好.
作者:王莹;陈清刚;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事件相关电位(ERPs)与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对1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组),19例以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组),21例以其他精神分裂症为主(混合组)的患者和15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RPs失匹配负波(MMN)及P300的测查.测查前3组患者均给予利醅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 结果:3组患者MMN和P300的波幅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阳性组中左侧颢叶(T3)点、阴性组中额叶点(Fz)点MMN的波幅较其他点下降更为明显;3组中仅阴性组的MMN和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阳性组中T3点及阴性组中Fz点MMN的波幅与PANSS减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0.56,P<0.05);阴性组各点MMN的潜伏期与PANSS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45、-0.56、-0.53、-0.54;P均<0.05),Fz点P300潜伏期与PANSS减分率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5),提示MMN的波幅越小,潜伏期越长,疗效越差;反之亦然. 结论:ERPs对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彭江发;吴冬凌;高北陵;丁树明;廖春平;王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效果. 方法:151名上海市某街道社区年龄≥70岁的老人参加研究.按先后顺序分为认知训练干预组90名和对照组61名.对干预组进行12周(共24次)的综合认知训练,采用中国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及自编健康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干预后1年对两组进行测评. 结果:干预前,干预组NTBE中有1项优于对照组,1项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项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后随访两组内比较,干预组NTBE分测验有19项(推理训练等)提高,4项下降(P≤0.05);对照组NTBE分测验有11项提高,3项下降(P≤0.05);1年后随访两组间比较,干预组NTBE分测验有3项(推理训练等)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多项认知功能在1年后仍有一定影响,其中推理能力较为明显.
作者:冯威;李春波;陈优;成燕;吴文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有报道认为丙戊酸盐和碳酸锂联合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1].本研究对此进行观察.
作者:赵惠芳;吴素焕;丛晓山;张月卿;崔海华;康淑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儿童期受虐的关系. 方法:120例抑郁症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儿童虐待定义分为受虐组44例,非受虐组76例;以1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严重度;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估认识功能;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对患者儿童期受虐史进行测评. 结果:与非受虐组相比,受虐组以女性较多,首次发病年龄较小,有偶者较少,单亲家庭、慢性病程及有自杀倾向较多;HAMD总分、焦虎/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因子评分均较非受虐组显著为高(P<0.05或P<0.01).受虐组WMS中倒数、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联想学习、触觉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及记忆商数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PRCA中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虐待总分与HAND总分及多个因子分、WMS总分及多个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 结论:有儿童期受虐史的抑郁症患者,其临床症状、记忆力损害较无儿童期受虐史的患者严重;临床症状的严重度与儿童期虐待有关.
作者:闫景新;高晓翠;周玉萍;靳陆平;楚平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8周.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价量表(MADRS),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MA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各周的MADRS减分率以艾司西酞普兰组显著较高(P<0.05或P<0.01),起效更快,临床有效率和缓解率更高(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舍曲林组更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确切,服药依从性好.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作者:陈广阳;谢建文;祁富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 方法:7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PRL水平. 结果:两组间PANSS各项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在PRL水平改变及体质量增加方面优于利培酮组(P<0.05或P<0.01),泌乳、月经紊乱明显少于利培酮组. 结论:两药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以阿立哌唑对内分泌影响较小,更适合于女性患者.
作者:黎雪松;黄炜;肖旭曼;雷素珍;梁月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病学特点. 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BS),对147例涉嫌刑事案件的有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进行评定.147例犯罪嫌疑人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组91例,有刑事责任能力组56例(限定刑事责任能力35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1例). 结果:有精神障碍的犯罪嫌疑人以男性、未婚、农民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居多(P<0.05或P<0.01).无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组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组以物质依赖居首位;精神分裂症第2位.无刑事责任能力组案型以凶杀、伤害为主,而有刑事责任能力组则以伤害、强奸、盗窃多见(P<0.05或P<0.01).无刑事责任能力组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有刑事责任能力组(P<0.05或P<0.01). 结论:精神障碍种类、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可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作者:唐全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减低(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0%,利培酮组为8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 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
作者:覃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早发型与晚发型单相抑郁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效应的差异.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115例单相抑郁症患者,以初发病年龄30岁为界,分为早发组47例和晚发组68例.对照组230名,无精神疾病,与患者组无血缘关系.对所得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 结果:早发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为55.3%(26/47),显著高于晚发组35.3%(24/68);早发组一级亲属心境障碍和单相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9.1%(23/252)和7.9%(20/252),显著高于晚发组一级亲属的4.8%(23/479)和3.6%(17/479);两组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0.2%.早发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96.3±1.3)%高于晚发组(75.7±1.2)%,脑部CT器质性改变亦少于晚发组(P<0.05或P<0.01). 结论:早发型及晚发型单相抑郁症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但二者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
作者:祁曙光;张云彪;董小惠;张国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对少年儿童如何正确使用抗抑郁药和应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作者:陈一心;储康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情感障碍可能有脑形态学的改变.我们以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田树时;董天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防御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测评,探讨其心理防御方式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朱世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本研究对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冯龙喜;缪金生;李娟;杨美娟;张卫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